中小型卷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30 08:26:18

中小型卷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分析及对策

摘要: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重点通过分析中小型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战略定位,明确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分析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意义、实践及机制。

关键词:烟草企业技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种类型具有共性,但更有特性:原始创新一般是个人行为,例如牛顿三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集成创新就是为了一个综合性的创新目标,在特定的系统内集成相关的成熟技术和创新成果来实现创新,让1+1迸发出大于2的能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某一个创新群体消化、吸收他人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再创新。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准侧重点和切入点。对于没有丰富的研发技术力量和强大研发资金做后盾的中小型烟草工业企业而言,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先进设备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最普遍、最广泛、最容易见效的创新类型,应该成为我们的主攻方向。

1 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意义

1.1 长期以来,我国烟草行业为了加快发展,做了大量的设备、技术引进工作,这种“拿来主义”对认识和掌握国际科学技术前沿、提升工业制造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方面严重脱节,研发投入明显不足。而自主创新比较成功的韩国,许多领域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达到1:5甚至1:8。没有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拿来主义”并不是我们初衷的“拿来主义”,拿来没有错,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固步自封、它是开放的、需要借鉴和引进,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必要引进外来技术和创新。拿来以后只有吃透掌握再创新才会有可能赶超先进,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否则只能停留在引进生产线,制造产品上的跟随型国家。作为一个烟草大国而非强国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在消化吸收上多做文章、做足文章,否则将很难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被动局面。

1.2 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中小型烟草工业企业战略定位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紧紧围绕“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推进卷烟工业企业战略性调整,加大卷烟品牌整合力度,加快企业联合重组,一批规模达百万箱的大企业应运而生,同时被兼并重组后的企业在组织结构、隶属关系、发展目标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绝大多数中小型烟草企业品牌研发职能将弱化,成为大集团旗下名优烟加工基地的企业定位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企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成本和质量,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名优烟产品是我们这些企业生存的根本,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管理等环节降低成本。引进先进设备后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其重要一环。

2 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生动实践

消化吸收再创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有四个过程:一是理论掌握,二是操作磨合,三是掌握熟悉,四是小改小革。前三个过程是消化吸收,第四个过程就是再创新的范畴之一。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企业的检验标准就是对质量和成本的贡献率。技术创新并不是科学家、高级工程师的专属,在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层面上我们普通的技术工人是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工人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不断熟悉设备,对设备本身优劣有了深刻认识后进行了多项技术革新。例如,GDX2硬盒包装机由于设计运转速度快,烟包在输送过程中高速碰撞后极易造成烟支端部烟丝下陷,对此,技术人员进行了烟包掉头的技术改造,很好地解决了下陷的质量缺陷,该项目荣获山西省“百项重大技术攻关”二等奖。

3 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薄弱基础

中小型烟草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历史基础薄弱,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还须进一步营造。产生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小卷烟工业企业由于经济效益的因素,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的人力、资金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历史欠账较多,没有形成技术求新的传统;二是企业没有形成鼓励员工搞技术的激励机制;三是企业对员工以及员工自己对创新能力信心不足,当创新试验或设备维修与生产发生冲突时,企业不敢给员工压担子,员工自己不敢要担子,而是找外协,这样虽然维修费用加大了,但责任小,风险小;四是企业员工中存在着重管理、轻技术的价值取向,技术人员不愿意做技术工作,认为是没前途、没地位、没收入,官本位意识强烈。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生力军是技术工人,活力在机制,只有三个因素协同运转才会迎来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春天。

4 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新机制

新机制应当包括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

4.1 制度创新是实现创新目标的最大推动力和保障。一是建立技术人才成功机制。2007年以来,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了工程技术及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设置了技术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相同层级的岗位,通过岗位聘任的方式,充分给予优秀技术及技能人才经济待遇、政治地位,帮助实现其个人价值。二是建立高效实用的培训机制。一是突出培训重点,改进培训方式。员工培训的重点是职业技能培训,应该求专求精不求全,围绕场终极效果,通过“现场、案例、即时、互动"的开展问题管理培训。二是健全培训考核机制,做到有培训必有考核。三是建立培训知识共享机制,实现培训收益最大化。

4.2 组织创新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指导技术创新的归口或专门部门,并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其主要职责应当包括:研究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编制企业技术创新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技术创新的重点;研究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确定研发资金投入项目;整合技术力量联合攻关;组织对技术创新项目的评定和表彰。

4.3 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就是在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组织过程中树立“热爱学习、崇尚技术、勇于创新”的主题文化,增强“技术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技术文化”中还应特别树立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重要理念,不急功近利、着眼于长远收获。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就象家风、学风、校风、社会风气一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而且会使行为自觉化。

上一篇:中小企业创新探讨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在转企改制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