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经典阅读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

时间:2022-10-30 08:05:06

巧用经典阅读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

目前,我校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写作兴趣不高,较害怕写作。作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素材匮乏;(2)内容雷同,缺乏新意;(3)语言干巴,缺乏文采;(4)立意不高,缺乏广度深度;(5)背现成作文。

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师下了不少功夫,用心良苦却收效甚微。我们的作文指导,技巧多于阅读。其实,阅读对写作来说,才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抛开阅读的种种技巧,只能称为“小技”。过多地在作文技巧上琢磨,不如多花一些精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能力。一旦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自然而然,写作的技巧就相应提升了。

一、经典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诗句和名言,都使我们感受到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阅读是写作的根本,没有阅读的写作,就等于无土之根,无根之木。《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大部头的人文著作、传统典籍,都是历经岁月的淘洗,时间的考验,最终被人们所选择并流传下来的。它们蕴涵着古代文明的精华,有着丰富的文学给养,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汲取力量,提升素质,提高我们的写作素养。

文学作品具有极其强的语言表现力和典范性,言外之意最为丰富。对经典连续阅读还可使学生沉浸于作品描写的独特世界里。被某一信息所触发,就会有灵感的火花闪现,产生顿悟,从而获得“言外之意”的深层了解,领略到作者反映客观的艺术匠心,开阔写作思路。

经典阅读还为我们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多极好的借鉴,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常常与经典为伴,这些不是能信手拈来吗?

二、巧用经典阅读,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

1.巧激趣,让学生对名著有兴趣,让学生读名著有发现,让学生读名著成习惯,提升学生写作的兴趣

(1)以写引读。在读经典的时候,不妨让学生写点读书随笔,将感触极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不妨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那样写个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将好作品推荐给大家。或张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或上传到博客中,有作品的热情高涨,欣赏的则会蠢蠢欲动,也想小试牛刀,形成全员阅读的氛围。

(2)以读导读。在指导阅读写作时,不妨吃着“课本”这只碗里的,望着“课外”这口锅里的。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才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3)以动诱读。不妨经常开展经典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经典阅读的良好氛围。教师每学期开列阅读书目,安排好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进行阅读。到了规定的时间,教师可开展经典知识的抢答竞赛活动,增加学生的积累。

(4)以效促读。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多用些经典阅读中积蓄的素材和技巧。好的文章要进行展览,强化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整个学生的阅读热情,以读来促写作。

2.巧用课堂教学的阵地,巧学经典,提升学生写作的技巧,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向经典课文学习作文的范式是有效途径之一。在我们的教材中,本身有许多课文就是经典。比如,《论语》《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都是经典文学作品。无论是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行文组织等,里面都有许多好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与鉴赏,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是范文来学习。

初中生的作文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模仿,而范式的模仿对于他们规范格式,明晰条理十分重要。老师应巧用课堂经典,从作文写作出发,注意指导作文完美的技艺,深层次地挖掘它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又可掌握作文写作,一举两得,省时又省力。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并列式;《春》的“总—分—总”式;郑振铎《猫》的首尾变言重复照应式;《狼》《荷叶·母亲》的先叙后议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阿长与》的欲扬先抑式;《醉翁亭记》《陋室铭》《老王》欲扬先抑式;《爱莲说》衬托式;《故乡》对比式等作文范式等等。就表达方式叙述方面说,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等;就体裁形式来说,除记叙、议论、说明等三种基本文体外,还有日记体、书信体、章节体、剧本体、报告体等。

作文需要创新,但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有模仿才能有创新,作文范式创新也不例外,需要有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要研读经典,套用现有范式,融入自己生活经历中的鲜活材料或获得的真情实感或积极的思想主张,就会写成较为优秀的习作。当然,在不断的模仿研习中,灵活取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作文范式,那就是文章的范式创新了,那就走入了读写结合的高境界。

3.巧用课外资源,丰富阅读体验,养成阅读与写作相联系的习惯

中央电视台近来流行的“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节目,有很多经典的阅读。课前让学生看看“子午书简”,课后让学生欣赏“百家讲坛”,聆听专业作家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阅读体验;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并与原著比较,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人物或其他精彩之处。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写作与阅读相联系的习惯。写作能让学生对各类情感有一种亲身的体验,在阅读相关的文章时,与读者产生共鸣时,就会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写作缩短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更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语言更趋于成熟、精炼。

在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使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方面得到了更好的融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真正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课程理念,体现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构筑了读写整体,提高了读写效率。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上一篇:谈英语中“喜好”的不同表达形式 下一篇:对小学生科普阅读缺失现象的思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