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满”移民数量减少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30 07:13:20

[摘 要]在东宫铁男及加藤完治的极力推动下,关东军和拓务省合力实施了所谓的“试验移民”计划。在“试验移民”的1932-1936年间,移民内部不确定因素此起彼伏。在移民侵略陷入困境之后,将移民的妻室或家庭成员移植过来,同时,还为单身移民招募“大陆新娘”,妄图用解决移民的生理、心理需求来改变移民侵略失败的可能。

[关键词]“北满”;移民;“大陆新娘”

日本在决策移民侵略之初,有识之士的判断倾向于“否”的方面,只有拓务省和关东军是肯定的。在“肯”“否”之间,那须浩、桥本传左卫门代表拓务省,东宫铁男代表关东军倾向于“垦”的方面,矢内原忠雄、永田稠是倾向“否”的方面。那须浩、桥本传左卫门极力主张满蒙移民突破论,要不惜一切向崭新的土地殖民。矢内原忠雄在《满洲问题》一书提出,满洲是中国不可分的构成部分,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必将全面被排除出满洲。而且生活程度较高的国度居民移入生活程度较低的社会是不符合“经济学常识”的。满洲农业移民最根本的问题是经济问题,而非所谓的“合理性的满蒙特殊权益论”,日本移民与东北农人在竞争中完全处于劣势,即使日本政府进行财政补助也无济于事,因为补助的数额是未知数。因此,矢内原忠雄持“满洲移民不可能论”。

东宫铁男和关东军、加藤完治和拓务省,经过多次酝酿,多方协调,基于为以后大规模移民积累经验,推出“试验”性质的武装移民,即所谓的“武装试验移民”或“特别农业移民”。在移民侵略陷入困境之后,将移民的妻室或家庭成员移植过来,同时,还为单身移民招募“大陆新娘”,妄图用解决移民的生理、心理需求来改变移民侵略失败的可能。

一、移民侵略的困境

1932年10月,493名在乡军人移民被送往北满。10月14日抵达佳木斯,等待殖民者的是我抗日武装的攻击。“日没抵佳木斯,凌晨一时匪贼来袭,烧毁西门侵入城内,获伊藤中尉增援,随将其击退。”半年后,进入殖民区。根据效用,这些退伍军人被分成农产加工班、木工班、锻工班、蹄铁班、贩卖部和警备班。细致的分工并没能掩饰住侵略者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不久,移民群内部出现肠胃病痛、泌尿系统病症、神经痛等症状。不到五百的人的群体一年之内就有677人次患病,有的是反复发作。

表1是《满洲开拓月报》(第1卷第1号)载1932年至1938年集团移民损益状况。上表共列调查27个移民屯,共14 916人。弥荣村、千振村、瑞穗村、城子河和哈达河五个移民村队员损失是最大的。移植初共1 668人,相继有521人退出,146人战死、病死,退团率达31.2%,战死、病死达8.75%。27个移民屯移植6 860人,退团率11.69%,战死、病死2.93%。

1938年7月,集合移民已达46个组合,分布在35个县旗,计划户数3429户,实际移植1374户,中间有216人退出,后陆续补充337人,现在人数4008人。退团率也有5.57%。

表2是铁骊县移民患病状况。1940年,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勤劳奉仕医疗队对铁骊县内日本移民进行了肠胃病、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粪便等多项常规检查。检查中有近一半人患病,有的是反复发作。入侵东北三年前后是患病高发时段,患病率达59%。总患病率是46.5%。

需要说明的是,患病、病死、战死与退团是有因果关系的。大面积的患病是造成移民病死的直接原因,病死、战死又是造成大量移民退团主要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殖民主义者只考虑军事政治作用,将大量青壮年男子移植过来,而忽视他们本身的生理需求及家庭因素。其次就是移民设施的不健全及移民心理的脆弱,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用所谓的“意志力”来弥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居住条件的改善,这种状况依然无多大改善。

日本移民退团频发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移民项目的决策者为了能尽快使日本人在“满洲”起核心作用,急进派取代缓进派,在一切准备仓促的情况下,移民仓促成行,这是问题的关键点所在。第一次移民从1932年2月关东军提出移民初案,到6月东宫铁男“以在乡军人编成吉林屯垦军基干队,永久驻屯在吉林省东北地区的意见书”,确定了“特别农业移民”方案,同年10月就付诸实施,前后也不过8个月。以后历次北满移民也大抵如此。而日本南美、北美移民准备期一般需两年多时间。

永田稠曾多次赴南美、北美实地考察,是日本民间移民专家,关东军将其聘为嘱托,希望为北满移民出谋划策。永田考察了北满移民实施状况后,撰写了长达80页的调研报告,认为移民计划仓促进行,粗制滥造,在土地的测量、获取和移民的住宿、卫生设施等一切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多次将数百人的移民团一举迁入,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极为罕见。处理入侵者与原住民关系粗暴。入侵者不断遭受原住民的威胁,是移民内部稳定重大障碍。建议关东军据此全面改进,但以东宫铁男为主的急进派对此是冷嘲热讽,不予理会,还将永田稠斥为是阻挠大和民族进入大陆“传播王道的国贼”。

二、解决之策

为了解决移民人数减少,1932年12月8日,东宫铁男提出《第一次武装移民精神动摇状况以及关于第二次以后人选的期望书》,希望多招募一些意志坚定者入殖北满,但这部分人数有限,而且光靠热情也解决不了问题。之后,又和加藤完治提出将有家室移民的配偶及子女输往北满,无家室的移民则应全力解决其配偶问题。

1934年,移民配偶及子女殖入北满172人,1935年又补充了98名。到该年底,永丰镇移民团原有移民333人,补充配偶和子女269名。1934年,第二次移民团配偶及子女殖入63人,1935年,又236人侵入北满。到该年底原有移民325人,家属299人。相继完成补充后,男性移民与其家属比例近乎于1:1,以家庭为单位的移民行为就此开始。殖民者认为,这样不但避免移民数量出现较大波动,也为后续移民提供了一个新方案,即“家庭移民”。第三次移民团即如此,移民250名、家属113名是先后输入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移民方式就成为日后殖民者的首选,不论是集团移民、分散移民,还是分村移民。表2-1显示,截止1938年末,27个移民村,有2 790人的妻室移植过来,4 622人移民家庭成员也移植过来。这对于稳定移民的生理、心理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对于一些独身移民或青少年移民,关东军办法是殖入青年女子以解燃眉之急。东宫铁男率先提出为移民招募新娘的计划。1933年,东宫铁男给画家小仓圆平,委托其绘制“招募新娘”的宣传画,主题是“让内地的少女及其父母安心,劝导她们嫁到满洲。”1934年,移民团中的一些干部就被派往其家乡招募青年女子。1935年2月,千振移民村为独身移民举办“新娘”招募活动,此次募集到130位女子,6月就抵达北满。1936年3月,宫城县南乡町南乡高等国民学校,针对志愿成为满洲移民配偶的女性,举办新娘讲习会,培育大陆新娘。1936年3月至4月,8名移民团干部前往家乡,计划募集65名女性移民。

1937 年7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开拓会议通过的《满洲开拓政策基本要纲》之第17条提出,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一般妇女自由出入我国东北。“在日本各地整备开拓民配偶者养成设施,并开设女子指导者培训机构。”女性被纳入日本移民侵略计划中。1937年,开设3所女子训练所,1938-1940年,增设了9所,1941-1942年,又新设7所。日本内地开设的这19所女子移民训练所的目的就是为单身男性移民培养配偶。1941 年12月,公布了《满洲开拓第二期五年计划要纲》进一步提出积极促进女子移民事业,加速完备女子训练设施,尽快为独身开拓民谋求配偶。

近人马毅很早就关注这个问题,认为日本北满移民多系独身,为调剂团员之精神,生活与繁殖生育起见,日寇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起,在开拓团内附设“花嫁训练所”,三十年(1941)又增设“开拓女塾”5所。1943年,日本制定《开拓女塾设置要纲》提出着重在“满洲”现地培养女性移民,至此女性移民成为与男性移民并重的移民种类,并被制度化。

该《要纲》提出,在日本和募集17至25岁的独身日本女子,进行为期一年的“女塾”训练。训练内容以女子开拓民所需要的农业经营和农家事实习为主,特别以养成部落中坚妇女所需要的素质为目的。大致实行如下实践训练:皇民修炼、协和训练、生活训练、农事、家事、情操陶冶。之后,这些女塾队员与“义勇队开拓团”团员组成家庭,定居中国东北。截止1943年,在密山、勃利、五常、巴彦、木兰、扎兰屯、绥棱等北满各县开设12个所开拓“女塾”。1944年,又在秋梨沟、宁安、克山、庆安和嫩江增设5所。

三、余论

此时,从政府层面上统一了满洲移民之可能。学术界、民间的反对也趋于平静。但侵略终归是侵略,无论如何得费劲心机,就连在政府工作的日本官员也心知肚明。有识之士如矢内原忠雄认为,满洲是中国不可分的构成部分,日本势力必将全面被排除出满洲。移民是经济问题,而非中世纪式的在无主地殖民问题。日本军国主义者盲目的迷信武力,妄图用虚构的“大和精神”代替最现实的经济,最终一切又归于初始。

上一篇:欧盟15国货币需求的“稳健性”因素检验及其对...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