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县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成效

时间:2022-10-30 07:06:13

彭阳县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成效

摘要 介绍了彭阳县开展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工作的概况,包括发展林业产业、完善林业发展体制机制、生态建设,并分别阐述了各方面改革工作的具体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 集体林权改革;林业产业;体制机制;生态建设;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75-01

彭阳县自2010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按照中央、区、市的总体部署,坚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反复研究论证,全面安排部署,强化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林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现已完成全县56个行政村、808个村民小组、49 729户、23.35万人、7.97万hm2林地的确权到户工作,确权率达到100%,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目标。在完成林权基础改革后,全县坚持把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发展的原动力,通过林改的不断深入,有力地促进了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林业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初步实现了“山变绿、田变平、水变清、人变富”的目标[1]。

1 以改革促效益,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林权制度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发展林果、苗木、林下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1.1 林果产业初具规模

立足生态优势,着眼农民持续增收,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认真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战略,把做大做强林果产业列入全县四大特色产业之首,着力推动生态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大力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培育典型,提升层次,以点带面,扩大规模,不断推进林果产业优化升级。立足光、热、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杏、核桃、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已建成以杏为主的生态经济林3.25万hm2,发展设施林果80 hm2。杏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优势,年鲜杏总产量达11.1万t,林业总产值达到7 900万元。县内2家果品加工企业年均生产能力1 000 t,产值达1 200万元。

1.2 林下养殖业初步发展

加大对林下养殖生态鸡的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服务,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在鸡苗补贴政策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以县财政补贴为主,争取区财政、发改、扶贫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为辅,对一般养殖户、重点养殖户、规模养殖户、新建的标准化鸡舍进行补贴。目前,全县养殖朝那鸡农户达到4.2万户,饲养总量达到100万只以上,成立生态鸡养殖协会17个,年产值达4 000万元。

1.3 苗木产业初具规模

县委、政府立足全县生态建设实际,制定出台政策,明确在全县苗木收购过程中,优先采用县内苗木,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引进西安金成林景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六盘山园林景观苗木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茹河流域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农民积极发展苗木产业。目前,全县累计发展苗木6 666.67 hm2,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1.4 积极探索生态观光游

依托“彭阳山花节”等活动,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生态观光旅游,仅2009年至今,旅游总人数约3万人次,对加快彭阳县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实现了生态建设和产业培育的良性互动[2-3]。

2 以改革激活力,林业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通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全县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农民享受到的林改成果也越来越多,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一是林业保险逐步推行。随着国家农业保险政策的实施,全县于2013年4月开始推行,把全县3.25万hm2的经济林纳入了保险范围,确保在大灾之年果农仍有7 500元/hm2以上的收入。今后,全县将积极探索,逐步将生态林建设纳入保险范围,为全县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积极探索林权交易平台建设。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搭建交易平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在小岔乡卷槽村探索“以经营促治理”的模式,引进企业参与生态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三是大力发展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针对林改后农民创业致富积极性高,但林农单户经营效果差的实际情况,全县积极引导农民成立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产业覆盖经济林建设与管理、果品销售、加工与储藏、绿化、生态及经济林苗木培育、林间养殖等。截至目前,全县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已增加至97家,会员19 800人,带动农户6 600户,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较大发展,成为林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4]。

3 以改革促发展,生态彭阳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激发了农民参与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生态彭阳建设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一是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抢抓机遇,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沟道治理等项目,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水平。截至2012年底,全县森林资源累计保存面积13.17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5.04万hm2、荒山荒地造林4.69万hm2、封山育林3 200 hm2、生态经济林3.23万hm2,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的3%提高到现在的24.8%,享受国家生态补偿的公益林面积达2.45万hm2。二是生态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把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实施“813”生态提升工程,即用3~5年时间,打造8个生态乡镇、100个生态村、3万户生态户,整体提升生态建设水平,积极打造生态优美乡镇、村庄。目前,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乡镇1个,“自治区环境优美乡镇”4个,“区级生态村”4个。三是生态保护得到全面加强。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广大农民收益也不断地增加,使农户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诸多好处,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在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4 参考文献

[1] 李周.林权改革的评价与思考[J].林业经济,2008(9):3-8.

[2] 侯元兆.从国外的私有林发展看我国的林权改革[J].世界林业研究,2009(2):1-6.

[3] 殷鸣放,康宗楠,谭希彬,等.层次分析法在集体林权改革综合效益评价中应用――基于抚顺市清原县为例[J].辽宁林业科技,2010(3):8-13.

[4] 李剑泉,谢和生,李智勇,等.我国自然保护区林权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9(6):1-8.

上一篇:不同级别种薯对宣薯2号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界首市黄连木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