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黄连木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15 12:47:28

界首市黄连木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黄连木的特征特性及其育苗、造林及抚育管理等技术,并对其栽培效果进行总结,为界首市保护和开发利用黄连木乡土树种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连木;特征特性;育苗;造林;抚育管理;安徽界首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87-02

界首市地处淮北平原中南部,国土面积667.3 km2。全市地势平坦,海拔高度32.5~38.5 m。界首市地处南北气候过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7 ℃,无霜期215.4 d,年平均降雨量859.5 mm,且多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3.2%,年平均日照时数21 662 h。全市土壤主要是砂姜黑土,分布较广,约占耕地的66%,其次是潮土,约占耕地的27%,主要分布在北部几个乡镇,其他还有潮棕壤类和棕壤类,约占耕地的7%。全市土壤呈微碱性,pH值在7.5左右,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别名黄楝树、黄木连、黄连茶等。为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雌雄异株,用材及落叶木本油料树种[1-4]。黄连木在界首市有多年栽植历史且生长良好,黄连木在该市舒庄、代桥、顾集、砖集、王集、陶庙、任寨、泉阳等8个乡镇均有分布,数量逾120株,树龄大多在15年以上,其中,代桥镇南泥湾村一农户房后生长的1株较大,树龄在60年以上,胸径58 cm,树高21.8 m,长势较好。但近年来,黄连木资源越来越少,群体残次濒危,亟需保护和开发利用。2007年,界首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今后在发展林业种植业的过程中,要注重乡土树种的栽植,一方面保护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另一方面更好地开发利用,拓展林业发展空间。

1 特征特性

黄连木各部分器官都有特殊气味。冬芽红色。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0~14枚,卵状披针形,长5~8 cm,宽约2 cm,秋季来临一片绯红。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期3―4月,果实9―10月成熟,铜绿色为实种,红色为空粒种。幼树生长较慢,以后生长加快,4年后即可开花结实。寿命长,可达300年以上。黄连木喜光,不耐严寒。在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深根性,主根发达,抗风力强。对二氧化硫和烟的抗性较强。黄连木树冠开阔,树形优美,叶繁茂而秀丽,入秋变鲜红色或橙红色,是好的“四旁”绿化树种。黄连木种子富含油脂,可用于生产肥皂、油和生物柴油等,油饼可制作饲料和肥料。

2 栽培技术

2.1 种子采集与贮藏

当果实由红色变为铜锈色时,即为果实成熟期,10 d后选择树干通直、发育良好、种子饱满的盛果壮龄母树采收果实。果实采收后,及时放入40~50 ℃的草木灰温水中浸泡2~3 d,搓烂果肉,除去蜡质,然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挖1 m×1 m的坑,在坑内竖一通风秸秆束,将种子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埋入坑内至离地面15 cm处,而后用沙填平,上面用土覆盖防积水。沙藏时间为60~80 d。

2.2 播种育苗

育苗地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施入基肥60~75 t/hm2。3月上旬,在准备育苗的田面上,做成长15~20 m、宽80~90 cm、高25 cm的苗床。同时要做好土壤消毒和地下害虫除治工作。3月中旬,将沙藏的种子从沙藏坑中挖出,除去沙子,放入阳畦或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进行催芽,保持20~30 ℃,催芽6~10 d,待种子露出白色胚根后进行播种。3月下旬,开沟条播,播种前浇足底水。行距20~30 cm,播幅为5~6 cm,播种深3 cm,将种子撒入沟内,播种量为75 kg/hm2左右,播后覆细土2~3 cm,轻轻压实,覆草保湿,上盖地膜。

2.3 苗期管理

自播种后至幼苗出齐期间,土壤湿度要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90%,温度保持在25~30 ℃。幼苗出齐后,适时浇水,以步道沟内有少许积水为原则,保持苗木有充足的水分吸收。及时间苗,第1次间苗在苗高3~4 cm时进行,去弱留强。以后根据幼苗生长发育情况间苗1~2次,最后一次间苗应在苗高15 cm时进行。合理施肥,幼苗生长期以施氮肥、磷肥为主;速生期氮肥、磷肥、钾肥混合;苗木硬化期以钾肥为主,停施氮肥。松土除草多在灌溉后或雨后进行,行内松土深度要低于覆土厚度,行间松土可适当加深。一般一年生苗高60~80 cm,产苗30万株/hm2左右。培育大苗,还需进行苗木移植[5]。

2.4 造林

造林通常采用植苗造林。植苗造林采用1~2年的苗木,春季或秋季栽植。整地方式可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分别选用沟状、鱼鳞坑或穴状整地,整地时间界首市以10―11月为宜。造林株行距3 m×4 m,密度825株/hm2。造林采用营造纯林和混交林的方式,混交林的混交树种主要有国槐、法梧、刺槐、楸树等。配置方式采用隔行混交。苗木栽植时要随起、随运、随栽,做到根系舒展、不窝根,以提高栽植成活率。2.5 水肥管理

3―4月,对造林地浇1次透水,促使根系和植株进入正常生长状态;11月浇1次透水,以利于树木安全越冬。5―10月是树木的生长季节,也是做好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土壤干旱时及时进行灌溉;进入雨季控制浇水;梅雨季节及时排涝,防止长时间积水造成根系窒息而死亡。夏季浇水最好在早、晚进行;秋季适当减少浇水次数,控制树木生长,提高树木梢头木质化程度,以利越冬。每次浇水要浇透。

栽植树木时,在穴的底部施用一些基肥。过了缓苗期每年施肥1~2次,分别于4―5月、7―8月进行。方法是结合树木灌溉,在植株的四周挖穴或在种植行内开施肥沟,将肥料放入埋好。肥料最好选用有机肥,也可选用肥效长的全价无机肥。在营养生长阶段,多施用氮肥,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多施用磷、钾肥。施用量根据树木的不同生长期确定。

2.6 植株管理

修剪是树木养护的一项经常性作业,在营林生产中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树木修剪应掌握正确的修剪方法,选择适宜的时间,在休眠期和生长期都可以进行。通过合理的修剪,可以培养出优美的树形。树木修剪主要是剪除枯死枝、徒长枝、交错枝及下垂枝等,保持枝条分布均匀,有利于节省养分、调节树势、控制徒长,形成良好的树冠,充分接受光照,确保空气流通,从而达到株形整齐、姿态优美的目的。

造林后至林分郁闭前,每年松土除草2~3次,也可在林下间种农作物。林分郁闭后,若密度过大,应及时进行疏伐或卫生伐。结果期,仅保留5%的雄株作授粉树,其余雄株采用高接法改雄株为雌株。对混生在其他林分中的野生黄连木要将周围的杂灌木砍去,改善林内的通风透光条件。

2.7 病虫害防治

黄连木立枯病是幼苗期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一般在5―6月开始发生。其病状根据受害部位与发病时期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一是芽腐型,种子发芽前后,在苗床上表现出缺苗断垄现象。二是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后,雨季空气湿度大、通风不良易发生茎叶腐烂,以至苗木变色枯死。三是猝倒型,幼苗出圃后的2个月,幼茎尚未木质化前幼苗茎基部组织腐烂,出现幼苗倒伏现象。四是立枯型,幼苗茎部木质化后,茎基部和根部皮层以及须根发生腐烂而全苗干枯死亡。在防治上,一是严格苗圃地选择。种植蔬菜、薯类、瓜类及土壤黏重和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选做苗圃地。二是施用厩肥等有机肥料时必须经过充分腐熟。三是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播种前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30 min,并且施硫酸亚铁225~300 kg/hm2和呋喃丹45 g/hm2进行土壤消毒、除虫。四是幼苗出土后,可喷施百菌清或多菌灵水溶液进行预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用药2~3次。

黄连木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害虫,1年发生1代。幼虫为害黄连木叶片,初孵幼虫一般分散在叶尖取食叶肉,将叶吃成网状,2龄幼虫开始在叶缘危害,3龄以后食全叶。防治上,一是搞好虫情监测,准确预报虫情,为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用Bt等生物农药防治。幼虫3龄前,使用Bt等生物农药对叶面均匀喷雾,3年以下林木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4年以上林木使用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喷雾。三是林内养鸡控制虫口。利用害虫幼虫老熟坠地化蛹越冬的习性,在林内养鸡取食虫蛹,降低害虫越冬基数。四是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虫害,如利用赤眼蜂防治黄连木尺蛾幼虫。

黄连木种子小蜂属膜翅目广肩小蜂科。害虫以幼虫蛀食核果为主,轻者减产,重者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是生产上的大敌。在防治方法上,一是加强种子检疫执法,禁止带虫种子调出、调入。二是虫害严重林地,在黄连木结果小年,将花序摘净,使黄连木种子小蜂失去寄主。果实成熟后,应将树上、树下果实全部采摘,采用水漂或风选的方法剔除虫果,并将虫果及时销毁或加工成饲料,消灭越冬虫源。三是成虫羽化期,采取喷施烟雾剂或人工物理措施防治成虫。四是在黄连木种子小蜂产卵孵化盛期,用树干打孔注射内吸剂农药的方法防治,连续注药2次,每次时间间隔为10 d。五是在黄连木种子小蜂产卵末期至幼虫蛀胚前,用低残留、触杀性能较好的农药对果实进行喷雾。

3 黄连木栽培效果

2005年,笔者选择舒庄镇大顾村东李庄居民宅基地上生长的1株母树(树龄约30年,胸径32 cm,树高15.8 m,长势良好)进行采种试验。2006年,笔者选择乐土镇乐土村一块农田进行黄连木育苗,面积约0.1 hm2。2008年春季,在代桥镇代桥村一号沟北坝带状林地(杨树的采伐迹地)上种植黄连木纯林1.5 hm2;王集镇李彬村方沟北坝内侧河滩带状林地(杂树的采伐迹地)上种植黄连木纯林2.1 hm2。造林总面积3.6 hm2。造林前采取穴状整地,穴的规格为60 cm×60 cm×60 cm,造林株行距3 m×4 m,栽植时每穴底部施入土杂肥约8 kg,造林苗木采用2年根2年干的实生苗,林下间种2茬矮杆农作物。目前2个地块黄连木生长良好,2013年5月实施调查,按林业调查规程要求,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设置样地(抽取的样地要有代表性),每个样地的面积66.7 m2。为确保调查精度,代桥镇代桥村造林地设5个样地,王集乡李彬村造林地设7个样地。对样地内的树木进行每木检尺,记载样木的胸径和树高。从表1可以看出,设样地12个,合计面积0.08 hm2,调查63株,样地平均保存787.5株/hm2,造林成活率达95.5%;黄连木造林5年,其平均胸径为5.3 cm,平均树高5.6 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约1 c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约1 m,黄连木的生长较快。

4 致谢

本文承蒙阜阳市林业局、界首市林业局提供资料,谨致谢意。

5 参考文献

[1] 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583-584.

[2] 程鹏,束庆龙.现代林业理论与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179-181.

[3] 安徽省森林病虫害图册[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 森林病虫害防治教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5] 刘绪香.黄连木壮苗培育与高效示范林营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87,89.

上一篇:彭阳县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成效 下一篇:毕节市玉米品种引进筛选试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