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倒述 先声夺人

时间:2022-10-30 06:49:07

【导语】精彩的场面或激动人心的结果总是能吸引更多关注者的目光,如果在写作时也能将所叙事件不同凡响的结局或最突出、最吸引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必然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叙述方法就是倒叙。

【范文指路】

大瀑布的葬礼

文\佚 名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这个葬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

事情是这样的。

在拉丁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阿根廷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但这雄奇的景观,竟然在逐渐消失。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令人震惊,同时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1986年8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在大瀑布脚下。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将要消失的大瀑布。

这次行动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9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为瀑布举行的特别的葬礼。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专项品赏】

《大瀑布的葬礼》一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选文运用倒叙手法,先从事情的“高潮”――“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的葬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写起,意在设置悬念: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办葬礼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借鉴指津】

倒叙是一种巧妙的构思手法,像上文《大瀑布的葬礼》,把一件事情的“高潮”或“结局”安排到文章的开头来写的叙述顺序,就叫倒叙。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恰当地运用倒叙手法,能使文章的结构曲折多变,引起读者共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如何运用倒叙手法呢?

一、回忆往事法。文章开头不涉及具体内容,由眼前能触动人心弦并引起读者联想的某一人、物、景等线索写起,由此及彼,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入对往事的追忆。如季羡林在《站在胡适先生墓前》的开头:“我现在站在胡适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作者由“墓”思人,引发思绪,追忆往事。

二、追本溯源法。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高潮提前放到开头,给人以强烈的印象,造成悬念,然后按事件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和发展的经过。如《种树“种到”联合国》的开头:“王果香要去联合国了!”文章开篇以无比喜悦的心情向人们庄严宣告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给读者造成悬念,然后再娓娓道来,详细介绍了王果香要去联合国的原因,以解读者心中的谜团。随后,作者具体介绍王果香参加联合国会议的情况。最后,作者再详细介绍王果香带领家乡人民治沙造林,绿化家乡,让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事迹。

三、情景渲染法。把事件最精彩、最紧张或最吸引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面,以达到扣人心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与思考的目的。如赵丽宏在《跳河》中的开头:“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我爬上了苏州河大桥的水泥桥栏。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准备往下跳,然而脚却有点儿发抖……”文章先由跳河前的情景,引发读者一连串的疑问:他敢跳河吗?摔着了没?为什么要跳河?

需注意的是,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特意将事件中最精彩、最动人的“高潮”或“结局”的部分提前,其他内容仍采用顺叙的方法。因此,在叙述事件时要交代清楚事件的起止点,开头和正文之间要有恰当的过渡,使得文章界限分明,衔接自然,否则会影响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

【我仿我秀】

考试陷阱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板中学 贺 贝

“天啊,这还真是一个陷阱啊!”我拿着李立的试卷,呆若木鸡,肠子都快悔青了。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下午第一节课,语文老师抱着一堆试卷走进教室,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一次考试。”

老师的话一说完,我们都觉得莫名其妙,这个单元还没有学完呢,怎么就要考试了?顿时,大家在下面议论开了,既感到非常奇怪,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但是又想到这试卷上的题目一定是我们学过的书本知识,于是一个个都一本正经地读起书来。这时老师又发话了:“考试时间只有五分钟,试卷发下来后先不要做,也不许偷看,等我说‘开始做题’后才可以做,否则作零分处理。说了这么多,应该知道规矩了吧?”我们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后,更觉得纳闷了,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下我们的压力更大了,只好一边埋怨一边读书。

老师将一张张试卷分发到每位同学的课桌上,拿出计时器,大声说:“开始做题。”我把试卷翻开一看,大大的标题上写着“知识渊博型中学生测试题”。咦?“知识渊博”就靠这几个题目吗?时间不多了,我还是先看题目吧。只见第一题的题目是:“先认真读读每道题。”哼!陷阱!我才懒得看呢,浪费时间。

正在我奋笔疾书时,忽然发现旁边的李立同学没在做题,正悠然自得地玩着钢笔。我疑惑不解:“李立那么聪明的人都不会做吗?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唉,别想那么多了,她八成会得零分。”

写着写着,忽听老师喊道:“时间到,收卷!”就要收卷了吗?五分钟怎么过得这样快!我还有那么多题目没做呢!我很不情愿地交了试卷,心想:“这次一定不及格了。”但一想到李立,我又高兴起来:“哈哈,她那么聪明都打零分,我这下可有伴了!”然后便和同学们讨论起来。

很快,考试成绩出来了,老师公布说:“全班只有李立、刘洪、明珊珊、陈仕林四人打了满分,其余的都是零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别人,他们也是一头雾水。我急忙去看李立的试卷,只见她的试卷上只写了两道题,老师却给她打了一百分。我抓过李立的试卷,准备去问老师,却无意间发现试卷的最后一题写着:“读完以上各题,请只做第2题和第3题。”天啊,还真是一个陷阱!我的肠子都悔青了:“为什么开始不把题目都看一遍呢?”

唉,真是粗心大意害死人呀!

【教师感言】这篇文章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将自己中了考试陷阱的结果交代出来,读者提出疑问:“是什么陷阱?为什么会中陷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叙述整个考试过程时,善于运用对比,把“我”考试时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生动、传神,清晰地交代了“我”如何掉到陷阱里的原因,读来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

上一篇:课案导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实行平行志愿为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