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2-10-30 05:53:35

“浸润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浸润式”的语文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理念下应运而生的,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这种语文教学模式能够真正体现一切以学生为主的语文教学理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浸润式”语文教学概述

“浸润式”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感知文本内容,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文本中的知识,还能够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体验。

新课改提出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知识灌输者”形象不同的是,学生掌握着真正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而教师、教学环境以及学习气氛统一被称为“浸润式”语文教学模式的客体部分,“浸润式”中的浸润作用就是通过这些外在因素来发挥的,学生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一样“浸泡”在教师创设的语文教学情境之中,不断汲取着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最终使得学生可以快乐自由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浸润式”语文教学模式不仅在传授给学生文本上的知识,与此同时,还对学生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和综合素养有着逐渐渗透的功效,慢慢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浸润式”语文教学实践内容

新课程标准要求“浸润式”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要以学生的真实需要和具体接受能力、学习水平为基本出发点,重视与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性的参与度。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和生理需求上都是不同的,“浸润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将语文的理论知识从文本中脱离出来,从而更好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自身的实际经验和亲身感受,能够更深入了解和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与核心内容。在良好有效的沟通交流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点一点慢慢渗透的办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累积和学习经验慢慢“浸润”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与实际的综合语文教学活动相衔接,将情感教学和语言熏染等深层次的语文教学内容渗透给学生,教师在“浸润式”的语文教学情境中结合具体的文本知识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阳光正能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沈从文的《边城》一课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湘西古朴原始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翠翠与爷爷的稚气对话,与两位傩送之间的关系,感悟《边城》作者想要给我们展示的普通人的命运变迁、湘西村落如梦似幻的独特朦胧美。

“浸润式”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浸润式”教学模式中的强烈启发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所谓“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想要有效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和效率,最主要的就是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爱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浸润式”的教学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在充满探究意味的语文教学情境、启发性的问题和语言环境中来锻炼自身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比如我们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前或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为什么题目叫“孔雀东南飞”?文章与孔雀到底有何联系?通过这些具有启发和探索意味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让语文学习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再比如在鲁迅的《祝福》讲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自己身边真实的“祥林嫂”案例来谈谈世人对他们的态度。鼓励学生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新的观点。

“浸润式”语文教学模式的最后一定是要给学生渗透一种充满正能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来面对语文学习生活。我们要利用深刻隽永的教学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提问,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所谓聚沙成塔,相信学生在潜意默化的过程中一定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浸润式”的语文教学课堂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的课堂,而是全部学生都可以被“浸润”在知识的海洋当中,每个人学习语文的机会和过程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在互动式的“浸润”中,学生和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鼓励,最后共同发展和进步。

上一篇:中考函数题精讲精析 下一篇: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