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壁鸠鲁哲学中的非决定论要素

时间:2022-10-30 05:42:46

论伊壁鸠鲁哲学中的非决定论要素

摘 要:伊壁鸠鲁基本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不过我们却不能说伊壁鸠鲁与德谟克利特一样是一个决定论者,因为在伊壁鸠鲁的哲学中,我们能够发现诸多非决定论的要素。首先,在关于诸神的认识上,伊壁鸠鲁破除了诸神对人世的安排;其次,在自然界之中,伊壁鸠鲁消除了自然完全受必然性控制的境地,同时也为人预留出了自由选择的空间。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人不受诸神和命运的摆布,而人的来源于快乐或痛苦的诸多情绪则构成了人的自由选择。这一逻辑线条正向我们充分展示出了伊壁鸠鲁哲学中的非决定论要素。

关键词: 伊壁鸠鲁;决定论;自由;情感

一般观点认为,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而后者的原子论是一种决定论,因此伊壁鸠鲁哲学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种决定论的特征。那么,伊壁鸠鲁哲学真的仅仅是对德谟克利特哲学的简单照搬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回到伊壁鸠鲁的哲学文本中去。在此基础上,本文力图说明伊壁鸠鲁哲学中所包含的种种非决定论要素。

一、不干预世界的诸神

伊壁鸠鲁的哲学时常被贴上“无神论”的标签,这样的观点由来已久。然而,“无神论”之于伊壁鸠鲁更像是一种强加之“罪”,而非事实判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注意到,根据拉尔修的记述,伊壁鸠鲁的著作中包含两部专门讨论神的,分别是《论诸神》和《论虔诚》[1],遗憾的是,这两部著作并未流传下来,不过我们可以在伊壁鸠鲁留下的《致墨诺伊索斯的信》中清晰地看到,伊壁鸠鲁并没有在他的哲学上取消神的存在,我们甚至可以说,他觉得需要从观念上捍卫神的地位:

首先,正如对神的一般观念所显明的那样,要相信神是不朽和幸福的生命体。不要将那么与不朽性不相容,或与最高幸福不一致的东西归到神身上。一切把神看作是不朽和幸福的结合体的观念,你都要加以捍卫。因为神是存在的,关于它们的认识是自明的。只不过神并非如大众所认为的那样,因为大众并不能真正捍卫它们所认为的东西。一个否认大众关于神的观念的人并非不虔诚,相反,将大众所持有的观念强加到神身上的人才是不虔诚的。(Epicurus,Letter to Menoeceus 123-4)[2]

伊壁鸠鲁在对墨诺伊索斯的规劝中将关于神的说法放在第一位。他认为我们都具有一种清楚明白的对神的认识,并且这样的认识也体现在对神的一般观念之中,那就是:神是不朽和幸福的生命体。伊壁鸠鲁不仅承认神的存在,并且他还觉得大众关于神的观念跟神的本性是格格不入的,如果我们要做一个虔诚的人,那么我们就不能往神身上强加那些世俗的观念。

伊壁鸠鲁的诸神是“无为”的,这在他的理论中成为了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从诸神的“无为”出发,他反对将天体甚至是其他自然事物及其活动看作是神性的:

天体的规则运行,可以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事情一样,进行把握。对于它们,不必诉诸神圣的本性,相反,神才不管这些事情,他们处在全然的福祉当中。如果我们不持这种态度,那对于各种天象之原因的研究就纯然是徒劳的。(Epicurus,Letter to Pythocles 97)[3]

天体因为它们自身的不朽,以及它们的运行轨迹体现了一种完美的秩序,因此在希腊哲学之中经常被看作是神圣的。[4]但是在伊壁鸠鲁看来,我们在解释天体运动或者其他自然现象时根本不需要引入神性。他直截了当地宣称:天体只是一团火。我们不能赋予一团火以情感、意志或动机,总之,天体的运动并不能被看作是某种神圣意志的体现;天体的规则运动,就跟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可以进行解释。

伊壁鸠鲁在所有的自然活动中都取消了神话的解释,这种非目的论的解释展现出生活在世界之中的人也是不受神的安排的,神既不会给人带来惩罚也不会给人带来恩惠,他懒得为每一个人安排命运,因为做这样的事情是有损神本身的幸福的,所以在伊壁鸠鲁那里,诸神只是平静地生活在世界之间而不会对世界进行干预。因此,伊壁鸠鲁嘲笑那些把命运当作万物主宰的人,他自己是拒绝接受神谕的:

就像在这封短信(《致墨诺伊索斯的信》)中一样,他在别的地方也拒绝了各种神谕。他说:“根本不存在神谕这样的东西;即使有,也应当认为据此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无关。”(Diogenes Laertius 10. 135)[5]

由于诸神的“无为”,对于伊壁鸠鲁来说,命运的安排是不可能存在的。由此,伊壁鸠鲁从根本上破除了大众关于诸神的世俗观念:他们总是认为诸神决定了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不过,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伊壁鸠鲁作为宣扬“无神论”的代表。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分析看到,伊壁鸠鲁首先肯定了诸神的存在,并认为诸神由于其本性而不会给世界带来任何的干预。我们对于神的虔诚,就体现在放弃那些关于神的世俗观念。[6]正是从这样的神学观念出发,伊壁鸠鲁在天文学上抛弃了神话解释,引入了纯粹的自然解释,由此我们再也不能把神的决定直接加之于自然之上。而对于自然界中的人来说,也不用为自身的命运而感到烦扰,因为人的命运并不受世界之上的神灵的安排。诸神的“无为”无疑可以被认为成是伊壁鸠鲁哲学的一个重要的非决定论因素,它让自然和人摆脱了神谕的束缚。

二、原子论中的偶然因素

我们在上文看到诸神是不问世事的,那么一旦排除了至高无上的神谕,就只剩下了自然和人本身,而在原子论的规则下运行的自然与人是否就遵循着一种必然的决定论呢?伊壁鸠鲁话语中的自然与人是否完全受原子及其直线运动的支配?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伊壁鸠鲁指出,在原子论之下并非只有一种可能的对自然的解释。世界究其本质当然是原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只有一种原因。在我们经验之外的事情,可以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

一切都在连续不断地发生着,它们能以多种方式加以解释,并且也都与现象相一致,只要该解释有能说服人的地方,我们都理应加以接受……有一些现象为我们所直接观察到,我们从它们出发进而推断各种发生在天上的现象,但由于那些现象是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而它们的产生可以用多种原因加以解释。(Epicurus,Letter to Pythocles 87)[7]

在伊壁鸠鲁看来,我们应当根据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去解释自然。然而,自然中存在着很多我们无法直接经验的东西,面对它们,我们可以在原子论框架下给出多种可能的原因。因此,伊壁鸠鲁的“多重解释”说[8]也就是在原子论前提下留下了“现象的多种原因”的可能性。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哪怕是在原子论之下,我们也不必用一条或几条简单的原则去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我们的解释是可以具有多重可能性的,只要它跟我们的直接观察不相冲突。于是它在严格的自然规律下还预留了足够的解释空间和理论修正的余地。而伊壁鸠鲁也认为原子论是没有必要给出一切现象的确定解释的:

首先,正如其他领域的知识一样,关于天象的知识,无论就其同其他学问联系在一起,还是就这门学问本身,其目的仅在于树立坚定的信念,达到灵魂的无纷扰。(Epicurus,Letter to Pythocles 85)[9]

可以看到,伊壁鸠鲁的物理学并非一种试图用简单原则来给出一切自然现象的解释的整全性理论,而是一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决定论”。我们的知识在有些地方我们是可以存疑或者保留意见的,只要这些东西没有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烦扰。

而在我们经验之内的领域中,同样不能采取一种纯然决定论的解释。因为伊壁鸠鲁坚持的是一种常识立场,即他认为我们在经验领域是具有自由意愿的,并且这样的自由意愿不可能事先被决定。试想,既然伊壁鸠鲁在神学上如此费力地破除了命运的安排,那么他怎么可能在自然哲学中轻易地接受“由原子决定的命运”呢?事实上这种常识立场与伊壁鸠鲁反对宿命论的立场是一脉相承的,伊壁鸠鲁认为命运并非万物的主宰,而自然哲学家的“命运”将一切都纳入了必然性的锁链。但我们可以看到,伊壁鸠鲁并非完全反对必然性,他把一切的产生划分为三类:出于必然性、出于偶然性和出于我们自己。在这三个划分之中,出于必然性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而出于偶然性的东西则无法把握,只有出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才是由人所决定的。无论是必然性还是偶然性都会取消人们的责任,只有“出于我们自由选择的东西方才值得批评和赞扬”[10]。

那么,在原子论决定的世界,究竟什么东西是取决于我们的呢?我们真的有所谓的自由选择吗?众所周知,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源自德谟克利特,后者一般被看作是一个决定论者。那么伊壁鸠鲁反对宿命论的立场能否在原子论中得到支持呢?这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11],我们从伊壁鸠鲁的现存文本中也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然而,我们不妨从第欧根尼铭文第50条寻找一些线索:

如果有人接受了德谟克利特的理论并宣称:由于它们相互碰撞,原子没有自由运动;因此,很明显,所有的运动都被必然地决定。我们将这样对他说:“无论你们是谁,难道你们不发现,事实上存在一种原子的自由活动,那是德谟克利特没有发现,而伊壁鸠鲁揭示出来了,――一种偏斜运动,正如他通过自明的事实中所证明的那样?”最重要的是:如果相信命运,所有的训诫和责难都是无效的,甚至坏人也不能被正当地惩罚,因为他们不为自己的罪恶负责。(Diogenes of Oenoanda 32.1.14-3.14)[12]

在这段引文中,第欧根尼把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两人的学说做了一个对比,他认为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原子只有碰撞而没有自由运动;而伊壁鸠鲁认为原子中存在一种自由的偏斜运动。在第欧根尼看来,是否存在一种原子的自由运动,决定着我们究竟要不要相信命运。而如果相信命运,坏人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坏人,一切都是命运造就的,那么我们对于一切善恶的评判将失去正义的基础。除此之外,德谟克利特是从他的原子论推出决定论的,而伊壁鸠鲁从自明的现象中证明存在原子的自由运动。对于德谟克利特来说,一切事件都可以看作是原子和原子的碰撞,在原子的碰撞中不可能存在自由的因素,因此决定论就不可避免了。而伊壁鸠鲁并没有刻板地照搬前者的原子论,而是从自明的事实[13]出发,证明了原子论中需要存在一种自由运动。

由此我们看到,原子论为自然提供了多重解释的可能,同时也为人保留了自我选择和发展的空间。[14]于是可以说,伊壁鸠鲁修改了德谟克利特决定论色彩浓厚的理论并站在了新的出发点。

三、余论

既然我们已经不用理会诸神的意图,不必为揣测诸神的旨意而不安,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受命运的束缚,因此我们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样势必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没有神灵和命运的引导,人们根据什么准则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呢?前面提到过,伊壁鸠鲁把自明的现象作为理论前提,而人的情感在他看来就是自明的和实在的,比如我们可能会有责任感、正义感和友情等等,诸如这样的情感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而伊壁鸠鲁将这些情感分成两种――快乐和痛苦。有人可能会问,我们的选择和行为是不是可以不受情感因素的决定?伊壁鸠鲁大概会认为,不存在这样的选择或行为。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要联系我们的本性:

如果你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将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与自然的目的相联系,而是在进行规避或选择另外的目的,那么,你的言行就会不一致。(Epicurus, Key doctrines 25)[15]

他认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做的事情跟自身的快乐和痛苦联系起来,那些都是自然的目的。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自明事实。规避这个事实或者选择的其他的目的,实际上是一种言行不一的行为。我们是把这些情感作为准则,从它们出发来作判断和选择。于是可以说,这些出于情感的选择就体现了我们的自由意愿。

这样一来,通过对伊壁鸠鲁的文本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伊壁鸠鲁基本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但在他的哲学却存在着诸多非决定论要素。首先伊壁鸠鲁将诸神看成是幸福和不朽的存在,从而得出了诸神不会干预世界的观点,这样就在世界之上破除了诸神的安排;其次,伊壁鸠鲁在原子论的框架下反对自然完全受必然性支配的立场,同时,他拒绝接受自然哲学家的“命运”的奴役,于是保留了人们自由选择的余地。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伊壁鸠鲁反对神谕和命定论的关键在于,他把人的快乐或痛苦作为理论的出发点,这个自明的事实说明了我们为何具有诸多情感,并最终产生了我们的价值取向和自由选择。于是,伊壁鸠鲁的哲学中的非决定论思想向我们彻底地展现出来了。

[参考文献]

[1]参阅《名哲言行录》10.27,[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徐开来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第500页.

[2]A. A. Long & D. N. Sedley, 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s, Vol. I, 23B,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p. 140;译文参阅《名哲言行录》,第533页,此处有改动.

[3]译文参阅《名哲言行录》,第524页.

[4]参阅《希腊哲学史》第四册,汪子嵩等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52页.

[5]译文参阅《名哲言行录》,第537页.

[6]这一点常常受到其他学派的攻击,例如西塞罗就认为,伊壁鸠鲁取消了关于诸神的信念,就相当于取消了虔诚的基础.

[7]A. A. Long & D. N. Sedley, 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s, Vol. I, 20A, p. 102;译文参阅《名哲言行录》,第 520页.

[8]关于“多重解释”与“一种解释”之间的矛盾,学者们提出了认识论和伦理学两条解决路线,参阅曹欢荣著《伊壁鸠鲁灵魂治疗的“药”:〈奥依诺安达的第欧根尼铭文〉译注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第114页。本文基本上遵循的是伦理学的路线,但两种路线并非截然对立.

[9]译文参阅《名哲言行录》,第520页.

[10]译文参阅《名哲言行录》,第536-537页.

[11]Tim O’ Keefe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解读,一种是还原论解释,即认为原子偏斜说明了“意志”自由,另外一种是非还原论解释,认为人的外在的心理现象不能用原子偏斜来解释。参阅《伊壁鸠鲁灵魂治疗的“药”》第148页注2.

[12]A. A. Long & D. N. Sedley, 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s, Vol. I, 20G, p.106; 译文参阅《伊壁鸠鲁灵魂治疗的“药”》第149页,此处有改动.

[13]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经过反思就接受的事情。比如每个人都是有行为自由的.

[14]Sharples认为原子的偏斜同样可能引发一些随机的行为,并且我们无须为这些随机事件负责。参阅R. W. Sharples, Stoics, Epicureans and Sceptics, Routledge, 1999, p. 65.

[15]译文参阅《名哲言行录》,第542页.

上一篇:从云图书馆发展看人文社科资料云平台研究 下一篇:从礼仪文化和罪感文化比较中看中西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