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先“厚积”再“薄发”

时间:2022-10-30 05:15:41

让学生先“厚积”再“薄发”

摘 要: 作者针对中学生写作时语言贫乏、平淡、枯燥的现状,在总结自己具体指导学生写作经验基础上,提出“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语言的方法。

关键词: 中学生 写作训练 循序渐进

《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写作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语言表达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作用。语言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是要打一场持久战的,而且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积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当今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相当容易,因此极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对于成功只想走捷径,只注重于方法技巧的获得,更忽视了自己努力积累知识的重要性。试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六大文学巨匠“鲁、郭、茅、巴、老、曹”哪一个不是从“私塾”走来,经过长期的背诵积累而让自己的语言达到“自成一家”的境界的。鉴于中学生的这种现状,我在高一阶段重点训练学生的积累能力,并且分下面两种积累方式。

(一)直接摘抄式。

我要求学生平时见到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句子,要随手记录下来。因为只有日积月累,才会有字字珠矶、句句经典的表达。不过摘抄的句子前提一定是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因为只有产生共鸣,记忆才会深刻,才会在写作时让这些句子及时浮现在脑海中。否则便会出现“摘抄做了几大本,一旦写作一句也用不上”的尴尬现象。另外,教师遇到了好的句子也可推荐给学生,但一定要带领学生理解这个句子,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含义,真正喜欢它。只有这样好词句才能进入他们的心中,化为记忆中永恒的东西。

(二)加工摘抄式。

何谓“加工摘抄式”?它是针对“直接摘抄”而言的。直接摘抄的句子往往较短,而且虽与自己产生共鸣,但字面上未打上自己的思想烙印。在一篇作文中只适合做题记,或做点睛之笔,但一篇作文的更多篇幅是需要作者自己选择材料,融入自己的思想进行阐述的。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作文注意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主要体现在材料与立意的关系上。因为认识是切己的,在考查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上就更加强调学生对材料的积累。我们使用时要烙上“我”的印记,突出“我”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平常摘抄的材料烙上我们成长的烙印。这样日积月累,认识能力会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因为书面表达的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认识能力是并驾齐驱的。况且,如果摘抄的材料经过自己的精心加工再创造已经成为自己的作品,这样记忆更深刻,使用时也会更得心应手。比如我一直倡导“述―议”就是这样一种加工形式。这样积累的好处,就是把材料与对材料的认识捆绑在一起,把对材料的认识与个人的人生修养结合在一起。这样加工过的摘抄才是人文载体,是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底色。

以上两种摘抄积累需要学生长期坚持,而且教师要经常督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背诵下来,这样才能真正收到效果。不过这种语言的积累只是训练的第一步,只是从感性上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好语言,精彩的语言,但至于为什么好,他们也许并不知道。积累“让学生知其然”,但要想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就是下一个步骤所要解决的了。

二、仿写

仿写是借助别人的思维火石击撞出自己的思想火花。对于精彩的句子、片段,我会先带学生欣赏,找出句子之所以精彩的原因。经过精心选择的不同句子,以及段落的分析,我们会得出较一致的结论:要想语言精彩;要善于使用修辞;要巧妙引用名言;要妙用句式;要适当幽默,等等。这种师生共同总结的经验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推陈出新,与众不同。接下来,我会经常选择好的句子或片段让学生先分析后模仿,写完后当堂或利用其它时间在班内展示,好的作品就确定为名言名句,全班都抄下来背诵。这样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自信,效果很好。

三、创作

(一)学生自主创作

在整个高中阶段,我对作文教学的安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高一上学期主要是带学生摘抄积累背诵;高一下学期主要是仿写训练;高二及高三在前两个训练基础上,更注重自主创作,不过除了每周一篇的大作文外。我更注重学生的小作文训练,因为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写作文,很多人疲于应付,所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进学重要。因此,我会选择一些合适的契机让学生写小片段作文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比如学习完《烛之武退秦师》之后,让他们写一篇“烛之武,我想对你说”的小作文;学习完《荆轲刺秦王》后,让他们给荆轲写一段感动历史人物的颁奖词;在学习完《离骚》后,我让他们以屈原为题材写一首诗;中秋节到了,让他们以中秋晚会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晚会开场白或结束语……这些作文的布置都契合学生“那时那刻”的心理需求,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因此,交上来的文章,语言都很美。这种在兴趣指导下的片段作文训练多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无形提高了。到了高三,自然语言功底也就深厚了。

(二)教师示范创作

除了学生的自主创作外,为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我还经常和学生同步创作,并且所有的创作都是由现实生活有感而发,虽然不能称得上是优秀之作,但因真实、自然而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我让他们知道“留心生活细节,用心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素材,这样师生之间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在轻松快乐中让学生喜欢上写作,并且自己的作品总会展示出来,让学生点评,着重提出在语言方面的优缺点,在评论中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刚入高一的学生,教师在指导写作方面一定要循序渐进,注重基础,扎扎实实,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只有学生基本功扎实了,做到“厚积”了,才会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薄发”。我经过六年的尝试,不懈地坚持,收获颇丰,在学校及区、市、省级的历次作文竞赛中,我教的学生总有人获奖。并且那些刚入校时“作文写作困难户”到了高三也不再对作文倍感头痛了,最起码语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想这点应该是让我感到最欣慰的。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是我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新刚主编.满分作文周计划.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5.

上一篇: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拓展”教学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