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公共英语主题教学的输入与输出

时间:2022-10-30 05:12:16

简论公共英语主题教学的输入与输出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公共英语主题教学在现代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期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 主题教学 主题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096-02

随着英语的广泛普及,以及中小学英语的早期介入,高校公共英语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社会人才输入的高校英语课堂应顺应时代需求,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2012年就业市场中,英语在全国就业专业排名中已呈现相对饱和状态,但是涉外相关专业的需求依然呈上升趋势。因此,为适应将来的就业需求,公共英语专业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基于此,设定以主题模块为内容,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公共英语课堂模式,切实培养出具备英语综合能力的毕业生,突破传统的以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来衡量外语能力的标准,凸显公共英语专业化,以专业为导向,以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一体化。

一 大学公共英语课面临的问题

教材选题方面:多数高校英语教材均为各大出版社材,教材内容多集中于人文、历史、情感、文学方面,未能突出各个高校的专业特色,不利于发挥各高校专业与英语的有效结合。

教学方法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下,各高校英语课堂已配有多媒体和相应的网络资源,但课堂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为主导,重读写、轻听说的课堂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口语互动能力以及语境的合理创造。

评价体系方面:大学生的英语能力依然采用传统的试卷测试形式,主要测试学生的听、读、写、翻译能力,学生的口语能力未列入评价范围,因此学生的口语能力和相应练习只形于表面。

四、六级导向方面:部分高校将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道卡口,而30%以上的高校已经将这一关口放松,因此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四、六级考试对于口语表达运用能力方面的检测列入考核标准,因此,大部分学生靠高中的英语基础,亦能通过此考试,从而降低了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激励性。

教师的知识结构方面:高校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多为英语语言文学,这些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单纯的语音、语法、词汇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已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备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知识体系。

对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知识缺乏,而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公共英语课堂中,关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讲解受课时的限制而不能为学生讲解,致使学生在将来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文化差异意识。

二 以输入为基础、输出为驱动的主题模式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强调:当学习者接触到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符合“i+1”,习得者“情感过滤”较低时,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要稍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i”,习得就发生了。而Swain认为,二语习得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也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学生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语言资源,需要对将要输出的语言进行思考,使它更恰当、更准确、更容易理解,输出通过验证假设对语言学习过程检验,对语言可理解性和目的语结构的假设,使输出者能根据反馈来修改或重新加工自己的输出,从而掌握或巩固某种语言知识。主题模式是以CBI教学理念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注重语境的创设与体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习内容分为学生感兴趣的各类话题和主题模块,给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输入材料,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境,从而提高其语言技能。

在此理论背景下,公共英语课堂应体现“主题模块模式、学生自主、英语过度专业化”的理念,教师是课堂资料和课堂运行的组织者和收集者,教师设置学习任务,学生搜集构建学习任务要求,通过大量可理解性的输入和学生小组的互动,形成学生的课堂展示,通过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准备,既可以克服外语学习心理障碍,排除消极情感因素的干扰,又可以加速外语知识的内化和习得,最终通过输出和教师评价,将各个主题板块内化吸收。

三 模式运行保障

随着就业市场对于某些专业人才的相对饱和和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单一的外语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针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将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即公共英语专业化将逐步成为公共外语教学的重心。

根据各个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各高校的公共英语课堂教材内容应根据本校人才培养方向,突出专业特色,可将各专业的教材,由专业教师和公共英语课教师统一编写,将教材内容通过主题模式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第一学期加强英语语言基本功;第二学期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第三学期贯穿专业英语知识,将专业课与专业英语课程同步安排;第四学期讲授跨文化交际知识,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禁忌和以此引起的文化交流差异。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们认为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和练习语言形式,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因此,教师利用英语进行教学,通过主题模式,学生可自觉接受信息,表达思想,模拟情景,输出语言,验证语言,从而提高习得。

Swain认为可理解输出的以下三个功能可以促进二语习得:注意与触发功能:输出过程促使学习者注意到自己语言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输出触发对现有语言知识的巩固或获得新的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假设验证功能:二语习得被认为是一个对目标语不断做出假设并对假设不断进行修正的过程,而输出过程通过主题模式的验证和修复,正是对潜在假设进行检验的手段。元语言功能:学习者在口语和文字表达等输出过程中,会主动调动已学到的知识去尽力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大量主题模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资料的输入前提下,学习者会用目标语来思考输出,这种用目标语来思考目标语的元语言作用促使学习者控制或消化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与专业结合,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学习英语加强他们的专业学习,通过输出过程检测,使学与用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赵培.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角色的重新评估[J].山东外语教学,2004(5)

上一篇: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下一篇: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网球裁判员培养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