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菌拮抗菌生物有机肥防控烟草青枯病研究

时间:2022-10-30 05:05:53

青枯菌拮抗菌生物有机肥防控烟草青枯病研究

摘 要:采用青枯菌拮抗菌生物有机肥,并结合深耕、石灰消毒措施,研究该生物有机肥对烟株生育期及青枯病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施石灰再施生物有机肥不仅有利于烟株的生长,还对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控作用,尤其对烟株生长后期青枯病的防控作用最明显;病情指数比只施烟草专业肥低48.2%;深耕再施生物有机肥对青枯病的防控效果次之。

关键词:青枯菌拮抗菌;生物有机肥;青枯病;烟草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1.004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细菌性病害,是用烟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目前对作物青枯病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鉴定品种抗病基因[1-2]、筛选拮抗性微生物[3-7]、施用有机肥和采用不同轮作制度来防控等方面。那些从土壤中分离到的拮抗性微生物,往往在实验室和温室盆栽试验的防控效果良好,却鲜有大田应用成功的报道,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中拮抗性微生物易受土壤环境影响,从而影响了防效[8]。

本试验采用青枯菌拮抗菌生物有机肥,结合深耕、石灰消毒等措施,探讨了该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品种

南江3号。

1.2 试验地点

根据试验要求,地点设在绥阳县蒲场镇高坊子村,平均海拔860 m,东经107.03°,北纬 27.52°。试验田选择一块烟草青枯病严重的地块,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黄棕壤,背风向阳,前茬作物为烟草。

1.3 试验设计

设1个对照和3个处理,每个处理333.5 m2。其中对照只按常规施用当地烟草专用复合肥;处理1在对照的基础上加施1号微生物肥;处理2先深翻,深度大于30 cm,再加施1号微生物肥;处理3要先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即待土壤翻耕后,均匀撒入石灰,用塑料薄膜覆盖10 d后再加施1号微生物肥。其他生产技术措施按当地烟叶生产进行田间管理进行,不设重复,具体设计见表1。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1.4.1 烟株生育期调查 记录各处理生育期包括移栽期、团棵期、现蕾期、打顶期、脚叶成熟期、顶叶成熟期的时间。

1.4.2 烟株青枯病发病情况调查 按GB/T 23222的分级标准,从青枯病病始发期到病程高峰期(上二棚成熟期),每隔10 d调查一次各处理的青枯病的发病情况。采用5点取样方法,每点固定50株,共调查250株。

1.5 数据分析

对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处理。本试验总结所有数据均为平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烟株生育期的影响

所有处理于5月3日统一移栽,7月15日统一打顶。从调查结果(表2)可以看出:处理C和处理D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一致,且整个大田生育期最短,尤其是后期生长较快,进入脚叶成熟期和顶叶成熟期的时间比处理B分别提前1 d和2 d、比处理A分别提前3 d和5 d。处理B的前期生长速度最快,进入团棵期和现蕾期的时间比其他处理提前1 d。处理A的大田生育期最长,达到135 d,进入成熟期比较晚。

2.2 不同处理对烟株青枯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试验期间,共进行了8次青枯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见表3。不同处理的烟株,其青枯病的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结果还显示,各处理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处理A一直相对最高,处理B次之,处理C在前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处理D在后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比处理A分别降低了30.3 %和48.2 %,这表明处理D对烟株后期青枯病的发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整体而言,前期青枯病发生扩展较慢,而后期(8月9日)青枯病的发病率上升迅速,可能是由于前期天气较干旱,后期高温高湿而导致的。

3 结 论

生育期方面,深翻+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和施石灰+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其大田生育期最短,尤其是后期生长较快;施烟草专用复合肥+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前期生长速度最快,只施烟草专用复合肥的大田生育期最长,进入成熟期比较晚。青枯病抗性方面,深翻+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在前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施石灰+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在后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均显著低于只施烟草专用复合肥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综合评价,施用该青枯菌拮抗菌生物有机肥并加上石灰消毒对青枯病的防控作用相对其他3个处理效果最明显。

植烟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众多,包含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生物。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对青枯病拮抗微生物的定殖、扩繁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明确该青枯菌拮抗菌生物有机肥对青枯病的防控效果,还需深入研究该拮抗菌对青枯病病菌的抑制作用机理、对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对烟株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 陈泽鹏, 陈元生, 罗战勇. 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初报[J]. 广东农业科学, 2000(2):34-35.

[2] 匡传富, 罗宽. 烟草品种对青枯病抗病性及抗性机制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8(5):395-398.

[3] 董春, 董成刚, 赵青峰, 等. 利用拮抗细菌防治烟草青枯病初步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1996(5):28-30.

[4] 孔凡明, 丁云水, 周茂宏, 等. 烟草青枯病颉颃细菌的筛选及其防病效果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1999, 5(4):16-20.

[5] 张秀玉, 孔凡玉, 王静, 等. 枯草芽孢杆菌SH7抑菌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J]. 中国烟草科学, 2010, 31(1):13-15.

[6] 缪莉,董夏伟,周晓见,等. 烟草青枯病生防真菌的分离鉴定与拮抗活性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1(11):81-85.

[7] 李清飞,李红丽,王岩,等. 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拮抗菌的筛选[J].河南农业科学,2006(1):51-53,79.

[8] 周岗泉, 张建华, 陈泽鹏, 等. 烟草内生细菌及其对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2008, 14(2):39-43.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校园教学云平台建设 下一篇:提高需用系数取值的科学性与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