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咖啡 换汤不换药

时间:2022-10-30 05:02:09

故宫咖啡 换汤不换药

如果说将星巴克请出故宫是它和周围的环境不协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的话,那是值得为之鼓与呼的。可是,如果赶走它仅仅是为了能给“紫禁城”牌咖啡或“故宫”牌咖啡粉墨登场而让道的话,就让人感觉有点啼笑皆非了。借地利之便而强制顾客行购买一种自产自销的品牌商品算不算得上是一种垄断行为呢。

“需要向社会说明的是,目前九卿房不是‘新咖啡店’。”故宫博物院的李文儒副院长对外界解释说,“新的商品部内可以休息,环境很好,这与原来星巴克在时的环境已完全不同。”

虽然,李文儒是以胜利者的姿态踌躇满志地说出这一番话的,然而在笔者看来似乎很难自圆其说。难道原来的星巴克内部环境非常差吗?是因为它连让游客坐下休息歇脚的功能都不具备才将它扫地出门的吗?凡是去过星巴克的人想来不会有这种感觉吧!

如果说将星巴克请出故宫是它和周围的环境不协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的话,那是值得为之鼓与呼的。可是,如果赶走它仅仅是为了能给“紫禁城”牌咖啡或“故宫”牌咖啡粉墨登场而让道的话,就让人感觉有点啼笑皆非了。借地利之便而强制顾客购买一种自产自销的品牌商品算不算得上是一种垄断行为呢。这倒值得打一个问号。

如今,看着游客们捧着“Forbidden City Café”的纸杯招摇过市,看到故宫内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食品商店,以及形形的矿泉水瓶、火腿肠包装纸等垃圾的存在,都似乎是在向外人告示:除了所卖的商品换成了房东自家营销的品牌之外,其他一切都没有改变。

商业化渗透无孔不入

其实在如今商品经济无孔不入的情况下,全世界无数的文物保护+旅游景点都会不约而同地面临着如何将商业经营与环境协调的问题。比如珍贵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故宫的埃及金字塔里就允许开设肯德基和麦当劳等快餐店,也没见人家非要卖“金字塔”牌汉堡。

事实上,即使在故宫内也远远不止星巴克这一处“洋咖啡”的存在。

据调查,在故宫坤宁宫附近有一家法国咖啡馆,它的母公司法国爵士岛咖啡国际控股集团网站的讯息表明,“法国爵士岛是继美国星巴克之后的第二个成功入驻北京故宫的著名咖啡品牌”,时间是2006年4月27日;另一家意式咖啡店则也是2006年入驻故宫的。很明显,这与所谓“故宫很早就聘请国际专业机构对商业网点重新规划”的说法有些矛盾。

此外,故宫每个主要景点前面都有一块介绍牌,而这些介绍牌都是“美国运通公司敬赠”。要说不协调的话,这也算得上是一例。

换标不治本

多年以来,故宫的年游客量位居全国首位,购票观众超过800万人次,加上免票群体和接待人群,每年出入故宫的人数可达千万人。针对如此庞大的客流,故宫除了要考虑保管好文物外,还要考虑为旅游创收服务,这种平衡的艰难可想而知。

“星巴克事件”发生后,故宫博物院也曾就商业利益和文化保护的平衡问题做过一番解释:自开始大修以来,故宫的明显变化是“一多一少”,即展厅在增多,而商业网点在减少。例如,原来从午门进入太和殿广场后,东西庑建筑房屋基本上是库房,个别是经营网点,而现在太和殿西庑的一排古建筑辟为展厅,设有卤簿仪仗展等皇家政务展览。同样,太和门两侧的经营网点也已撤消,待大修完毕后将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观众咨询中心。而随着大修工程的启动、竣工,原来占用古建筑的商业网点已有许多被撤消,至目前为止,故宫经营网点总量中的近三分之一已经撤除。

可是,原来混杂经营的商店群,大修后统一换上“紫禁城”商标后,就真的把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了吗?显然,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

早在今年1月,就有这样一种呼声:要是真的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故宫就根本不应该出售除矿泉水外的任何多余的饮食,毕竟相对于每年800万人次以上的门票收入和馆藏文物的巨大价值,这种收入微不足道,不要把眼光仅仅盯着外来品牌。

上一篇:“紫禁城”大战“星巴克” 下一篇:应届生“薪情”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