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中紫苏醛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时间:2022-10-30 03:22:44

紫苏叶中紫苏醛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紫苏叶中紫苏醛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以紫苏醛为指标,利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其含量。采用DM-FFAP色谱柱,初始柱温为120℃,以2℃/min升温至140℃,然后以15℃/min升温至220℃,保持5 min。比较索氏提取、加热回流、超声提取法的差异,并优选最佳提取方法。 结果 建立了紫苏醛的含量测定方法,紫苏醛浓度在19.26~192.63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68%,RSD=1.97%(n=6)。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加入20倍量的无水乙醇溶液,在85℃水浴中回流提取1 h。 结论 本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可靠,可为紫苏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加热回流;紫苏叶;紫苏醛;气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R9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004-04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1]。紫苏叶挥发油是紫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在食品工业、化妆品、医药等行业均有广泛应用[2]。其中紫苏醛为紫苏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3-4],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紫苏醛对大鼠离体主动脉有扩血管作用[5]。紫苏醛和植物甾醇协同作用可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而显示镇静作用[6]。紫苏醛做成肟后,甜味是砂糖的2000倍,口服可以升血糖,且作用强于紫苏油[7-8]。而紫苏醛的含量多少决定了紫苏叶的质量,紫苏醛的含量测定多通过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测定[8-10]。提取挥发油的过程耗时久,耗材也相对较大,不利于快速测定。本研究通过加热回流法提取紫苏醛,并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检测其中紫苏醛的含量,耗时短,耗材少,可以更简便、快捷地控制紫苏叶的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Agilent 7890A气相色谱仪,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KQ-7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紫苏醛对照品(批号:111806-201202,供含量测定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紫苏叶药材(批号:Y444-120801-2、Y417-110101-7,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

色谱柱:DM-FFAP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FID检测器;载气:N2;流速:1 ml/min;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50℃;柱温:初始温度120℃,然后以2℃/min的速度升温至140℃,再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220℃,保持5 min;进样量:1 μl;分流比10∶1。分离度>1.5,理论塔板数按紫苏醛峰计算≥633 920。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紫苏醛对照品适量,用无水乙醇稀释至6.4212 mg/ml,摇匀,备用。

1.2.3 提取条件的建立

1.2.3.1 提取方法的考察 紫苏叶药材批号:Y417-110101-7。①超声法:取3份紫苏叶粉末(过二号筛)各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正己烷50 ml,称重。冰水浴超声(280 kW,50 kHz),分别提取20、30、40 min,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②索氏提取法:取紫苏叶粉末(过二号筛)约4 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入正己烷100 ml,称重,于85℃水浴中索氏提取2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③加热回流法:取紫苏叶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正己烷5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回流2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3.2 提取溶剂的考察 取3份紫苏叶药材粉末(过二号筛)(批号:Y444-120801-2,以后均为同一批次)约2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石油醚、正己烷、无水乙醇各5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回流2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3.3 提取时间的考察 取3份紫苏叶药材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无水乙醇5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分别提取1、2、3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3.4 提取温度的考察 取3份紫苏叶药材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无水乙醇50 ml,称重,分别在85、90、95℃的水浴中加热回流1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3.5 溶剂用量的考察 取3份紫苏叶药材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无水乙醇40、50、60 ml,称重,在85℃的水浴中加热回流1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4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2.4.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紫苏叶药材粉末(过二号筛)约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无水乙醇4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加热回流1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4.2 线性范围 精密量取紫苏醛对照品溶液0.15、0.25、0.4、0.8、1.2、1.5 ml于5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成6个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本文色谱条件测定。

1.2.4.3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按本文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记录紫苏醛的峰面积。

1.2.4.4 重复性试验 取紫苏叶药材粉末6份,按“1.2.4.1”项下操作,按本文色谱条件测定。

1.2.4.5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配制后0、2、4、6、23 h,按本文色谱条件测定。

1.2.4.6 回收率实验 采用加样回收法。取紫苏叶粉末1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各1.3 ml(6.4212 mg/ml),共6份。精密加入无水乙醇40 ml,称重,于85℃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1 h,冷却并补重,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1.2.4.7 样品的测定 购买承德市6家不同药店的紫苏叶药材,按照“1.2.4.1”项下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测定其中紫苏醛含量。

1.2.4.8 提取方法比较 用上述最佳提取方法和水蒸气蒸馏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提取挥发油,比较两者中紫苏醛的含量。

2 结果

2.1 提取条件的考察结果

2.1.1 提取方法的考察结果

超声法提取20、30、40 min紫苏醛含量分别为285.10 mg/100 g、320.60 mg/100 g、317.70 mg/100 g,索氏提取2 h紫苏醛含量为360.60 mg/100 g,加热回流提取2 h的紫苏醛含量为389.30 mg/100 g,可见加热回流法较优。

2.1.2 提取溶剂的考察结果

无水乙醇、石油醚和正己烷的紫苏醛含量分别为311.60 mg/100 g、242.05 mg/100 g、255.00 mg/100 g,可见无水乙醇的提取效率较高。

2.1.3 提取时间的考察结果

提取1、2、3 h的紫苏醛含量分别为292.15 mg/100 g、290.05 mg/100 g、291.60 mg/100 g,三者差异忽略不计,可见提取1 h效率较高。

2.1.4 提取温度的考察结果

提取温度为85、90、95℃的紫苏醛含量分别为275.00 mg/100 g、277.75 mg/100 g、276.00 mg/100 g,三者差异忽略不计,可见提取温度为85℃的提取效率较高。

2.1.5 溶剂用量的考察结果

无水乙醇用量40、50、60 ml提取紫苏醛的含量分别为188.30 mg/100 g、191.25 mg/100 g、184.05 mg/100 g,三者差异≤1.6%可忽略不计,可见40 ml的提取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通过单因素循环法对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溶剂用量的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0倍的无水乙醇,于85℃水浴中加热回流1 h。

2.2 含量测定方法的考察结果

2.2.1 线性考察结果

以浓度(mg/ml)为横坐标,对照品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Y=0.7882X+0.0012,浓度在19.26~192.63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

2.2.2 精密度考察结果

连续进样6次,紫苏醛峰面积RSD=0.97%,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3 重复性考察结果

紫苏醛的平均含量为259.6 mg/100 g,RSD=1.3%,表明重复性良好。

2.2.4 稳定性考察结果

紫苏醛峰面积RSD=0.77%,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3 h内稳定性良好。

2.2.5 回收率考察结果

加样回收率结果具体见表1。结果显示,平均回收率为101.68%,RSD=1.97%。

2.2.7 提取方法比较结果

利用本研究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出的紫苏醛含量为262.11 mg/100 g,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紫苏醛含量为297.46 mg/100 g,前者占后者的88.12%,表明该方法的提取效率很高。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紫苏叶中的紫苏醛,并用GC检测其含量。有文献报道,通过提取紫苏叶中挥发油再测定其中紫苏醛含量。在提取器中加石油醚,加热时间为4 h,放冷吸取石油醚层,并用石油醚层洗涤提取器上壁3~4次,合并洗涤液,于25℃下减压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转移至容量瓶[10]。现行2010年版药典挥发油的提取时间为2.5 h。另有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11]。本方法加20倍的无水乙醇,于85℃水浴中加热回流1 h,提取时间更短,操作更简便,耗材少,更经济。

通过对多家药店的药材检测,发现其中的紫苏醛含量各异,可能是药材质量不同,也可能是药材存放不当导致含量损失,有必要为市售紫苏叶药材建立一种质量监控手段。

紫苏叶广泛应用在药品、食品中,含有紫苏叶精油的产品在市场中也层出不穷[12-13]。鉴于紫苏叶中的多种生物学功效以及特殊的优良性质,以其为原料开发生产出来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4-16]。因此,对紫苏叶中的紫苏醛进行质量监控很有必要。

本方法也可以为同类药材的提取、含量测定提供借鉴。

紫苏叶挥发油中的紫苏醛含量高于本方法从药材中提取的紫苏醛含量,可能是药材中的紫苏醛未提取完全,不能体现出紫苏醛在药材植物中的确切含量;也可能因为紫苏醛作为一种活性物质,在提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转化,从其他物质转化为紫苏醛或者从紫苏醛转化成其他物质,这其中的具体转移过程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7-218.

[2] 伍永富,秦少容,刘世琪.紫苏叶油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19-2020.

[3] 林硕,邵平,马新,等.紫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抑菌评价研究[J].核农学报,2009,23(3):477-481.

[4] 郭群群,杜彩桂,李荣贵.紫苏叶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24(9):25-27.

[5] Takagi S,Goto H,Shimada Y,et al.Vasodilative effect of perillaldehyde on isolated rat aorta[J].Phytomedicine,2005,12(5):333-337.

[6] Honda G,Koezuka Y,Kamisako W,et al.Isolation of sedative principles from Perilla frutescens[J].Chem Pharm Bull(Tokyo),1986,34(4):1672-1677.

[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中药志(第二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65.

[8] 陈瑛,姜玉梅,王海强.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紫苏油中紫苏醛的方法研究[J].江西科学,1999,17(1):52-55.

[9] 方荣美,毛姝斌.气相色谱法测定紫苏挥发油中紫苏醛的含量[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117):78-80.

[10] 王玉萍,朱兆仪,杨峻山,等.紫苏叶的质量研究-Ⅰ.气相色谱法测定紫苏叶中紫苏醛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0,20(5):307-309.

[11] 金建中.超临界CO2萃取紫苏叶挥发油的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1,32(6):124-126.

[12] 薛山.紫苏叶精油化学成分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3):235-238.

[13] 刘信平,张弛,余爱农,等.紫苏挥发活性化学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1922-1924.

[14] 刘浏.紫苏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162-164.

[15] 邹宾宾,王贵武,陈茜文.紫苏醛合成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2,39(1):85-88.

[16] 蔡伟,熊耀康,余陈欢.3种紫苏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8):63-64.

(收稿日期:2013-12-16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尚荣医疗遭高管减持 主营资金链趋紧 下一篇: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