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遍美国》试析中美文化差异

时间:2022-10-30 02:27:05

从《走遍美国》试析中美文化差异

摘要 《走遍美国》以其感人的情节,妙趣横生的对白早已风靡全球,也作为教材进入了许多大学的课堂。这部教材不仅使我们领略到纯正当代的美国口语,也使我们对美国文化及中美文化间的差异进一步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文化。《走遍美国》反映出了中美文化间的差异。

关键词 美国文化;差异;语言

一、赞扬

Richard和Alexandra初次见面时,Richard称赞Alexandra:“你的英语说得很好”,Alexandra高兴地说:“谢谢”。Alexandra看了Richard妻子的照片说:“她很漂亮”。Richard也愉快地道谢。同样的称赞如果发生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我们通常会谦虚地说:“不,不,我的英语说得很不好”。同样的称赞,不同的反应,其原因便是文化的差异。称赞对方或对方的家人,是美国人很重要的一种社交习惯。被人称赞时,要表示乐于接受并愉快地道谢,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对中国人来说,听到别人的赞扬时,通常要表示做得还很不够,或者说是客观条件造成的,等等。而接受赞扬则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所以说中国人很重视谦虚这一美德,而美国人彼此之间,意思的表达比较直截了当,比较坦率。

二、称呼

Marilyna对她公公说:“早上好,Philip”。对她婆婆说:“好的,Ellen”。她都是直呼其名。这在中国或一些东方国家是行不通的,是极无礼的表现。但在美国有些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表示他们之间亲密无间,关系非常融洽,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在美国,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可以直呼其名,例如许多大学生叫老师的名字,老师对这种做法并不反感,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或过于随便,他们反而认为学生能这样做,正好说明自己待人友好,平易近人。这与中国的习惯完全相反。

三、接受礼物

当Marilyna接受RitaMae送给她儿子的礼物后,她当着PaltaMae的面就打开了礼物。西方人的一个传统习惯是,当你接受了礼物时,一定要当场打开,以表示你对礼物的欣赏。在你表示了对礼物的欣赏之情后,向送礼者当面道谢,这是一种礼节。而我们中国人接受礼物时,一般只说些不该破费的话,而不当场打开。这表示我们并不在意对方送的是什么礼物,是否漂亮、贵重。中国有一句话:“礼轻情义重”嘛。所以当场打开礼物会显得不礼貌,缺少教养。

四、对动物的联想

《走遍美国》中有这样一集。Robbie和Alexandra偶然发现了一只小狗,便把它送到禁止虐待动物协会,从而帮小狗找到了失散的主人。Robbie称狗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可见狗在美国有着很高的地位。而在中国,狗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生厌的东西,如“狗东西”、“狼心狗肺”、“狗头军师”等等。这说明有些动物在两种文化中人们会联想到某种特征,但所联想的特征却不同。这里我们举猫头鹰、龙为例。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讲英语的人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禽兽间的争端要猫头鹰来裁判,紧急关头找猫头鹰求教。然而,中国人对猫头鹰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很迷信,怕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以为碰上它要倒霉。汉语中的“夜猫子进宅”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夜猫子就是猫头鹰。

在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龙代表帝王,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常说家长“望子成龙”,即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西方人却认为dragon(龙)是邪恶的象征,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在一些描写英雄的传说中讲到和龙这种怪物作斗争的事迹,多以怪物被杀为结局。有趣的是,中国传说中的龙没有翅膀,西洋画上的龙却是有翅膀的怪物。

五、婚礼

在美国,女子出嫁时,娘要给她穿戴上“sth.old,sth.new,sth.borrowed and sth.blue.”(即新娘的穿戴中有旧的,新的,借来的和蓝色的。)意思是婚后会交好运。这是一种沿袭下来的老传统了。婚礼多在教堂举行,也可以约请婚礼主持人在其他地方举行不带宗教色彩的世俗婚礼。比如在登记结婚的地方或像Susan和Harry那样在自家的阳台上。婚礼后的招待会多由新娘父母主持。新郎和新娘在舞曲的伴奏下跳第一个舞。在舞曲快结束时,客人开始进入舞池。在适当的时候新娘和新郎悄悄退场,到房间中换上外出的服装,然后出来和客人告别。告别后,新娘、新郎登上汽车去机场或车站开始他们的蜜月旅行。新人去度蜜月,场面通常都很热闹,滑稽,新郎要想方设法尽快离开,而新郎的好友则想出种种办法企图阻止新郎把汽车开走,例如,在汽车的窗上抹些东西,使新郎不得不把它擦掉,或者在汽车后面系上一连串的空罐头盒,汽车开动后叮当作响。

六、体触

Rita Mae去看望Marilgn的儿子时,只是在语言上表现出了对孩子的极度喜爱,却没抱抱或亲亲孩子。似乎言不由衷,其实这也是在体验方面两种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常常听到西方妇女抱怨中国人抚弄了她们的婴儿和很小的孩子。不论是摸摸、拍拍、搂搂或是亲亲孩子,都使那些西方的母亲感到别扭。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些动作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也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而在中国,这些动作只是表示亲近和,说明孩子惹人喜爱。

七、迷信

在《钓鱼秘诀》一集中,祖父告诉Rlbbie要想钓到鱼,必须说:“鱼啊,鱼啊,请送给我一条鱼吧。”这是祖父的钓鱼秘诀,也是一种迷信。在美国,的确有一些传统的好运气和坏运气的标志,而且有时美国人确实对此很注意。通常说下列行为会带来好运气:敲击在木头上;找到四叶苜蓿;带着兔子的尾巴;把马蹄铁挂在门上。有时人们相信这些事件会导致坏运气:从梯子下走过;打碎了镜子;看见一只黑猫从你面前经过。虽然人们可能会说不相信这些迷信,但他们还是尽可能地避免坏运气的标志而高兴遇到好运气的象征。

中美文化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以上仅仅就《走遍美国》中所反映出的几点差异进行了一些比较。相信随着对语言的深入学习,我们也会对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文化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

上一篇:从《辛德勒的名单》解读斯皮尔伯格的电影 下一篇:《功夫熊猫》的“陌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