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时间:2022-10-30 01:53:11

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放射摄影术;冠状血管造影术

中图分类号:R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31-02

我院新引进的64层螺旋CT投入临床使用以来,以其无创、快捷、成像清晰的特点受到临床医师的欢迎和肯定,尤其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已经成为临床上筛选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就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98例的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06—2011.06共98例疑有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其中男65例,女33例,年龄38~75(平均57)岁,控制心率在55~75次/min。

1.2 影像学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首先确定扫描范围,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5ml/s的流速注入碘普罗胺(370mg/m1)约70ml后追加0.9%氯化钠溶液40ml。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感兴趣区域CT值进行跟踪监测,当CT峰值达到150HU后启动正式扫描,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心脏进行容积数据采集。选择合适的R—R间期时相重组数据后传输到EBW4.0工作站,用心脏专用软件包进行包括容积再现、冠脉树、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技术的图像后处理。

2 结果

98例均检查成功,运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方法,先进行预重建处理,选择冠状动脉图像最清晰的时相,进行全心横断面图像重建,然后再以横断面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横断面显示冠状动脉准确可靠,对冠状动脉各段各分支的显示率如下:右冠近段显示率100%(98/98),中段显示率91.66%(88/98),远段显示率77.7O%(75/98),左主动脉显示率100%(98/98),左前降支近中段显示率92.59%(90/98),远段显示率77.78%(74/98),对角支近段显示率9O.74%(88/98),左回旋支近段显示率1OO%(98/98),远断显示率77.78%(74/98)。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钙化非常敏感,检出率高,根据CT确定斑块,将CT值>130Hu定为钙化斑块,本组检出冠状动脉钙化38例。

3 讨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现已迅速发展并成熟,因其具有无创、简便、经济、安全可靠等优点而被多数患者接受,大有取代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趋势。国内外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多层螺旋CT可以较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 ,其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病变的灵敏度达83~87%、特异度达95~97%、阳性预测值达71~82%、阴性预测值达95~98%;0层螺旋CT的旋转速度可达每周0.42S,患者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即可获得I级图像,其扫描时间短(13S),所以屏气时间短,患者更易耐受,有助于图像质量,再加上双筒高压注射器的使用,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率,同时减少因上腔静脉及右房内对比剂浓度过高造成的线条状伪影,提高右冠及分支的图像质量,同时配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使得对冠状动脉进行CT扫描成为现实,并能获得了良好的图像效果 ,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三维重建的方法:横断面图像是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患的基础,准确可靠,但由于缺乏立体感,对病变部位的定位不易确定,而三维重建图像可显示横断面所示病变的部位及空间结构。常用的三维重建方法有MIP、MPR、CPR、VR、CTVE等。64层螺旋CT用在临床上,越来越显其优越性,尤其是它的薄层、快速、容积数据采集,各向同性体素的宽间分辨率和无创性,它不仅可显示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二、三级分支的狭窄情况,而且对冠状动脉钙化很敏感,检出率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成像质量受患者心率及其他扫描因素的影响,患者心率的快慢对冠状动脉成像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心率一般在55~75次/min为宜。尤其是心律不齐的患者,由于受样不处于同一个心动周期的同一时相,会造成造影图像的阶梯状的伪影。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广泛或严重的冠状动脉钙化可影响管腔评价,使得评价过重,钙化可以产生伪影,同时存在部分容积效应,所以常高估病变。(2)由于血管扭曲,血管壁粗糙可导致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假阳性诊断。(3)在某些闭塞病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闭塞远端血管,有时判断为重度狭窄或次全闭塞,但在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为管腔闭塞,由侧支循环血管供血所致,64层螺旋CT无法动态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和侧支供血情况。 (4)LM病变者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风险。

综上所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经济、安全可靠的筛查冠心病的方法,可作为临床上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艳,彭志远,张雪莲,等.4O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1O):31~33.

[2] 雷子乔,韩萍,孔祥泉,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1):77~8O.

[3] 陈泗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与心脏性猝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9,15(2):84~86.

上一篇:天突穴封闭联合微波凝固术治疗慢性肥厚性咽喉... 下一篇:浅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