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的弥渡花灯

时间:2022-10-30 01:18:42

红红火火的弥渡花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黎民百姓舞翩跹;

新春正月闹灯会,胜景元宵火千年。

这“火树银花”、“开灯会”,正是描述“胜景元宵火千年”的花灯。花灯,作为一种民间风俗活动,有着久远的历史。

花灯,是灯节活动中的展演主体,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的花灯种类繁多,形态千变万化,制作技艺也各具特色。

弥渡花灯,首先是以“会火式花灯”为总体,它包涵了每个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的灯彩展示、观赏活动;也包涵了花灯活动中民众欢歌载舞所演示的“过街灯”、“团场灯”和“簸箕灯”,以及到一家一户贺年驱邪求福的“门户灯”;还包涵了在各种节庆日所表演的传统花灯小戏及各个时代所创作应景的时代花灯剧。

我们所说的弥渡花灯,是会火花灯,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它包含弥渡花灯活动中所有的演出活动程序及其种类。其中必然地包含了歌舞、戏曲花灯的演出内容。正如我省花灯音乐研究专家王群先生所言:“‘戏曲的花灯’与‘会火的花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它们的关系而言,前者是部分,后者是整体;就它们的范围而言,前者是一个小范围,后者是一个大的范围;后者包括了灯会中的全部演出活动,前者仅是演出活动中的花灯戏部分”。“灯会形成以后,因为各种工艺灯笼在会火活动中的突出地位,‘花灯’随之成了汉族元宵灯会这一大型风俗活动的代称。”据以上所言,“弥渡花灯”的实际含义就是:

花灯,是对各种工艺灯笼的泛称;

花灯,是对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灯会的代称;俗称正月十五闹花灯;

花灯,是指在灯会中的表演活动;

花灯,是指表演活动中的花灯歌舞、花灯戏和花灯小唱;

花灯,是专指花灯戏,一种地方戏曲的剧种名称。

弥渡花灯的源起是相当早的,它可追溯到唐宋之间,就相当于我们云南的南诏国时期到大理国期间。

弥渡花灯有朝会灯和节庆灯两大表现形式。

弥渡花灯从它的形成到鼎盛,是靠多种表现形式而得到发展的。弥渡花灯的形成,首先是从娱神──就是进行各种祭祀、会火活动而逐步形成,再到娱人──由于会火活动中的各种祭神仪式歌舞活动定格为一年一度或多种节庆活动,逐步转向娱人。人们在各种节庆活动中自娱自乐,自我展示,娱己娱人。所以,弥渡花灯主要是以朝会灯(以娱神为主)和节庆灯(以娱人为主)两大表现形式来展示给人们的。

朝会灯

我们先说说朝会灯,既然朝会灯是以娱神为主体的花灯歌舞活动,那么,就势必与各种民间的庙会、祭祀活动紧密关联。

1、太极顶朝山会:太极顶朝山会在每年的正月初七日举行。(太极顶是位于弥渡密祉坝西端的山脉,海拔高3061米)清朝咸丰九年,密祉文士黄河清在他的《太极顶朝山会序》中记到:“太极顶固弥祉之主山也,自点苍蜿蜒而来,蟠结于斯,几涧潺■,数峰■律(矗立),其最高一峰名大太极(俗称大顶),五更之次,可睹日光,四序之交,各含风景,其稍低数仞,名二太极(俗称小顶),来龙颈转,山开夹道之观,似虎蹲踞,石有长生之号,每于岁肇三阳,辰逢七日,约共临焉,云朝拜也。维时,石磴迂回,善信人穿云以上;崖阿曲折,斋明士踏雪而登。岭半之清泉,资为酌■,峦岔之绿竹,恰好挥尘。扫石焚香,■飞碧落;谈经演教,悠悠逸韵出青林。”黄河清先生不但记述了弥渡密祉太极顶150多年前“四序之交,各含风景”的优美自然风光,还真实地记录了150多年前的“善信人”和“斋明士”们,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善男信女,大众百姓,“每于岁肇三阳,辰逢七日,约共临焉,云朝拜也”就是百姓们每到一年的初春良辰(“三阳”本是中医名词太阳、阳明、少阳的合称,这里作初春、春天的代称)、正月初七日,就一起相约到太极顶进行朝拜仪式。通过这朝会花灯的活动,人们就“各有所祈,即各有所应”了。

2、白云寺庙会:白云寺庙会活动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日举行正会,但初七、八就有大量香客到会朝拜祭祀了。白云寺,位于弥渡寅街镇东山的白云槽子内栗树庄西面的营盘山下的山坡上,北距弥城约17公里。白云寺历史悠久,相传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代。至清光绪年间民众筹资重修,民国初年,又经地方士绅普云龙、王永清等牵头主持全面重修。时至今日,已基本恢复了原来的宏大格局,殿堂辉煌,规模庞大,计有玉皇阁、王母阁、观音阁三阁,有财神殿、子孙殿、龙王殿、大雄宝殿、山门及天王殿共五殿,二古井,一叫桂花井,一叫白云古井,休闲山庄名为“诸葛寨”。白云寺平时环境清幽,深藏松林果园之中,古人曾称赞说:“千顷梨花万树白,九重春色一庵云”,但一到了正月间,就游人如织,香客攘攘,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日,就是白云寺的正式庙会,是以祭祀、庆贺玉皇大帝圣诞为主的节日,届时,不但香客游人数以万计,各类花灯、龙灯二三十起热闹非凡。各花灯、龙灯队一到白云寺,首先要到玉皇阁、王母阁前举行朝拜仪式,要向玉帝奉献龙灯、狮舞。向玉皇、王母诸神报喜,诵贺辞,以表庆贺,也祈求诸神护佑民生平安,风调雨顺,人间太平,民富国强。然后表演各种花灯歌舞,既娱了神也娱了人。

3、铁柱庙正月十五日庙会:铁柱庙庙会由来已久,它是以彝族同胞祭祀“铁柱大王”,祭拜先祖爱苤老爹、爱苤老奶的活动为主的,彝汉各族民众共同参与的一个民族民间祭祀活动盛会。每逢正月十五这天,除了有几个村寨,百多号人的彝族同胞参与庙会外,人数更多的还是成千上万的汉族民众,二三十个花灯队、龙灯、狮灯队络绎不绝地前往铁柱庙朝拜“铁柱老祖”,祈求一年四季平安和顺,五谷丰收,人畜兴旺。

4、大王庙二月八庙会:大王庙位于弥城西南八公里。寅街镇西北约3公里的大庄营香山之上,故又名香山庙。此庙是以供奉2000多年前大理地区的先民九隆八族蒙苴颂的第四代孙,世居白崖(就是现在弥渡坝北端的红岩)的部族首领仁果的。这仁果是弥渡历史上确有其人的部族首领。在公元前122年到公元前109年的十多年间,仁果建立了白国,并归顺了汉王朝,请为内臣,也就是臣服汉王朝,成为汉朝的地方政权。之后,仁果就派国中贤人盛览,带了一批人到京都跟从司马相如学习汉文化,学习各种礼仪,然后回到家乡教授家乡的民众。从那个时候起,弥渡白崖地区才有所开化,汉文化才不断地由内地传到这边远地区。所以,白国的民众非常拥戴仁果。他不但是一位英明的开国大王,而且是这边疆地区实行开化,推行礼乐仁政的明智君主,所以后世的民众非常敬仰他,就祀奉他为人们心目中的神明君王。并且在今天弥渡的大庄营建盖了大庄寺,供奉仁果为大庄大王。据传说仁果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初八日,广大民众就在仁果的生日二月初八日那天,举行盛大的祝贺盛会,向仁果大王朝拜,祈求大王庇佑四方民众,风调雨顺,乐业安居,文风昌盛,礼乐传家。这二月八庙会沿袭千百年,以后代代相传,世世承袭,规模不断扩大。盛会期间,弥川民众八方涌来,各路花灯频频而至,欢歌载舞,热闹非凡。

在弥渡境内,作为弥渡花灯中所体现的朝会灯,除上面所讲的几处庙会外,还有正月初九的永增玉皇阁庙会,弥渡天生桥的二月十五庙会,以及民国年间盛行的弥城太平山太平寺(今毁)庙会,石咀温泉庙会等以汉族为主体的花灯表演祭祀活动。

节庆灯

弥渡花灯活动中,节庆灯涉及面广,表现形式多样,而且几乎涵盖了民间各类节日活动和各家各户的庆典活动,它已经从娱神、祀奉神灵的内涵衍化成了以娱人为主,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艺术样式。

春节,春节是一年中弥渡花灯活动时间最长,形式最多,气氛最热烈,也最隆重的一次花灯活动。这花灯活动主要分两大形式,即过街灯和门户灯。这两种形式相互关联,又有区分。过街灯一般在白天,门户灯一般在晚上且多在本村,如到城镇或外村,就在白天活动了。

上一篇:我和我的病人 下一篇:遥远的绕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