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一梦尽荒唐”

时间:2022-10-30 12:41:58

摘 要:《红楼梦》共有五个异名,其它四个书名流传不广,独“红楼梦”孺妇皆知,流传甚广,为什么呢?这与“红楼梦”这一书名所独有的特色是密切相关的。本文就从此书名的来历、出典释义等几个方面谈谈“红楼梦”这一书名流传至今的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石头记》;出典释义;概括性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30-03

《红楼梦》一书有五个不同的异名,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有这么多异名,鲁迅认为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多立异名,摇曳见态”[1]罢了。

在这些书名中,影响最小的要数《情僧录》,可见空空道人命的这个书名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虽然大多数红学家认为《风月宝鉴》是《红楼梦》的“旧稿”,但因其中风月笔墨太多,曹雪芹对于“风月笔墨”反感,大加删芟,主题变了,书名也重新考虑了,因而弃之[2]。《金陵十二钗》这个书名,虽然是曹雪芹亲自命的名,并对它情有独钟,令人遗憾的是,《金陵十二钗》完稿不久,由于脂砚采用《石头记》之称,而失去了流传的机会,所以至今没有发现题作《金陵十二钗》的《红楼梦》旧稿。《石头记》这个名字,被认为是《红楼梦》的本名[3],并且早期的抄本也都题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红学家那里也得到了重视,可是在大众中间并不非常流行。唯有《红楼梦》这个名字能够流传至今,叫得最响,深受人们的青睐,这是为什么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就从《红楼梦》这一书名的来历、出典释义等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红楼梦》这一书名来历

《石头记》作为正式定名是曹雪芹和他的合作者一致同意的,为什么《红楼梦》被采用正式的书名,并且它的势头越来越来大,最终取《石头记》的地位而代之?这必须首先弄清楚《红楼梦》一名究竟始于何时,如何来的?

《红楼梦》作为书名,其实在程、高刻本出现之前就开始流传,在脂砚斋的批注中又多次出现。据邓遂夫统计,甲戌本有两条,庚辰本有五条[4],其他的如己卯本也有。如:

(1)“妙!设言世人以应如此法看此《红楼梦》一书,更不必追究其隐寓。”(甲戌本第五回眉批)

(2)“一部《红楼梦》,淫邪之处恰在焦大口中揭明。”(甲戌本第七回眉批)

(3)“有客题《红楼梦》一样,失其姓氏,唯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晴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凡是书题者,不可(不以)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名]矣。“(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回前总评)

(4)“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夹批》)

(5)“《红楼梦》写梦,章法总不雷同,此梦更写得新奇,不见后文,不知是梦。”(庚辰本第二十四会会后总评)

(6)“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已并风月鉴已从梦中所有,故《红缕[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庚辰本第四十八回双夹批)

(7)“反说可笑,妙甚!若必以此梦为凶兆。则思反[返]落套,非《红楼》之梦矣。”(庚辰本第七十二回双夹批)

(8)“《红楼梦》第三十回终。”(己卯本第三十四回回末)

可以说,所有的这些称书名为《红楼梦》的批语,都揭示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当初确实存在过一部书名为《红楼梦》的早期稿本。尤其例(1)和例(4),批书人十分自然的把所批之书称为“一部《红楼梦》”。此外,据资料记载,郑振铎藏本书名作《石头记》,但其缝标作《红楼梦》,以及现流散到苏联的一个脂评本,每回前面都有《石头记》的题名,唯第十回回首题为“《红楼梦》第十回”,同时第六十三回、六十四回、七十二回末,标有“《红楼梦》卷”、“回终”字样。这都说明,在采用《石头记》作为定名之后,《红楼梦》这个书名已经被使用过,不过势力较弱罢了。

甲戌本出现之后,《石头记》作为定名的局面开始动摇,社会上开始出现直接标有《红楼梦》的抄本。如今存梦觉主人序本和舒元炜序本,就都标有书名为《红楼梦》,并且梦觉主人对《红楼梦》这一书名作了解释,虽然未必精当,但是最早的。又如曹雪芹的同宗室诗人永忠、明义也用过《红楼梦》的名称。永忠《延芬室集》收有题为《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3首;明义的《绿烟琐窗集》收有20首专门的《题红楼梦》诗,并自注道:“曹子雪芹所出所撰《红楼梦》一部……”据周汝昌先生考证,这20首诗大约作于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年(一七七零至一七七五)[5]。可以看出,此时,《红楼梦》一名的影响渐渐占上风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最早的把书名正是标称为《红楼梦》的抄本,是解放后在山西发现的梦觉主人序本,这个本子与甲戌本属同一个系统[6]。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记载:

“乾隆庚戌,有人告诉他看见过两种《红楼梦》抄本,‘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

这说明,程、高本出现之前,有以《红楼梦》为正式标名了。程、高本出现后,《红楼梦》作为正式书名便取代《石头记》了[7]。

由此我们可知,《红楼梦》作为书名历史已久,为读者所接受和习用,也就十分自然了。

二、“红楼梦”三字出典释义

查“红楼”一词的出典,唐代时人们就开始使用,不过含义不同。它的本意是指“朱色之楼台”。但在李白的《陌上赠美人》中“美人一笑钱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白居易的《秦中吟》中“红楼富家女”,韦庄的《长安春诗》云“长安春色本无主,故来尽属红楼女”,李商隐的《春雨》诗“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红楼”二字的用法是相同的,指富贵人家所居之华丽楼宇,后成为富家闺阁的代称。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中记载了“红楼”的又一用法。再如元稹《梦游春十七韵》:“……秋月照潘郎,空山怀谢傅。红楼嗟坏壁,金谷迷荒戍,石压破阑门,门摧旧。虽云梦觉殊,同时终难驻。”白居易的《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并序》:“……因寻常浦水,渐入桃花谷。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元稹诗中“红楼”与“金谷”对用,并不是专指女子居处,而是指家族衰败而导致园林的残破。白居易和诗中“红楼家”着重指铺陈庭园的宏大。可见他们这里所用的“红楼”显然是富贵人家庭园的代称。而《红楼梦》一书所描写的正是贾府这样一个富贵之家由全盛到衰败的具体过程,那宏大富丽的大观园,就是这个家族兴衰的象征,这和元诗所写韦门的角度很有相通之处。笔者觉得说“红楼”一词取义于此,是很有道理的。

至于“梦”字,如前面所引,脂砚斋在庚辰本四十八回末有一长批。这些例证虽然琐细了些,但宝玉神游太虚境和秦可卿托梦的确是书中的大关节处。又如甲戌本第一回石头与僧道对话的一段文字中的有这样四句: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世归空。”

又如脂砚斋在第四十八回中评香菱梦中说梦话所批: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又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已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

脂砚斋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这石头与僧道的对话,结尾应验了。这些思想,与李后主词“往事已成空,犹如一梦中”(《子夜歌》),苏轼词“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西江月・平山堂》)很相似。梦是这一书的灵魂与主旨,红楼之中时时有梦,处处有梦,并且全书以梦开始,又以梦作结。从《红楼梦》内容来看,作者一开始的自叙以及与他的家世生平相结合,慨叹兴亡,追思往事的味道是很浓的,所以说小说本身就是作者“曾经历一番梦幻之后”所作。但曹雪芹追忆并非惋惜和留恋,更多的是指责和鞭挞,这就超越了个人兴衰际遇的狭小范围,成为对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控诉书了。这是曹雪芹的可贵之处。

刘梦溪先生在《〈红楼梦〉新论》中指出:“《红楼梦》起初仅仅是指十二支曲子或第五回,并不足概括全书。”但是,他在《论〈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结构上的意义》中说:“第五回是全书的一个关键。”十二钗簿册是“全书的写作的提纲和阅读的提纲”,既然如此,题名由此概括而来,也应该可以想象了。实际上,从第五回终十二钗簿册及“红楼梦”曲子所反映的思想来说,也绝不是对红颜薄命的悲叹,而是通过对书中主要人物命运的预设和构想,来反映了贾府整个家族的衰败。如《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分骨肉》:“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怨”;《虚花悟》:“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聪明累》:“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等等。特别是《收尾》的《食尽鸟投林》,描绘的“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凄凉场面,远远不是儿女私情、风花雪月所能包揽尽的。这些内容又和僧道对话、《好了歌》及注中表现的思想情绪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把第五回“红楼梦”曲子的名称扩大概括为全书的书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三、《红楼梦》一名最具有概括性

我们知道《金陵十二钗》这一书名是因书中有12女主角,这却忽略了男主人公贾宝玉,没能用上,合情合理。可《石头记》是本名,并且脂砚斋在抄阅、重评时仍用,那后来《红楼梦》一名为什么成为压倒一切的“总名”,笔者觉得“红楼梦”这一书名更具概括性,能更好地涵盖全书的主旨。

其一,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明义所见“曹子雪芹所处所撰”的稿本,却明明白白地标以《红楼梦》的,永忠“因墨香得观”的那部小说,也明明的标作《红楼梦》。这就是说曹雪芹确实用《红楼梦》作为“总其全书之名”的,这是因为从《风月宝鉴》的以“戒淫”为主旨的风月故事转移到以描写“儿女真情”――宝黛爱情悲剧和大观园女儿的悲剧上来。曹雪芹在《太虚幻境》的判词及《红楼梦》曲子里,早已预示了宝黛及大观园儿女们的命运都是不幸的,均不可能有更好的出路,只能“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怀金悼玉”。雪芹将自己的住处命名为“悼红轩”,因“红楼”一梦成空,故“悼”之。“悼红”的含义与《红楼梦》的含义是相通的,这两个书名号中的一个“红”字是共通的,“梦”与“悼”又相通。所以《红楼梦》的书名既关合“轩”,又切合《金陵十二钗》的所有女子的悲惨结局。书名的词感又鲜明艳丽,为其他各名所不及,故能压倒一切而成为“正名”。“《红楼梦》是新名,《石头记》是旧名”[8]。也可以说《红楼梦》为“新”稿名,《石头记》为“旧”稿名,即“石头”所“记”者盖“红楼一梦”也。故《红楼梦》有压倒《石头记》而成为“总其全书之名”。

其二,从文义来看,《红楼梦》这一书名最佳,其他四个皆有瑕疵。《金陵十二钗》指的是书中的12个女主人公,可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的文学巨著,难道仅仅是为了纪念几个女子吗?男主角贾宝玉又该置于何处?故用《金陵十二钗》根本说不过去。《石头记》固然浑朴自然,不加雕饰,可惜男人味太浓了,无法体贴照应书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凡例》说它是“自譬石头说记之事”,就是把石头当作摄像机之类的东西,本身不具人形,亦无个性可言。可是“楔子”里却明明写着石头是要下凡到那“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受享受享”的。那么《石头记》就应当释义为石头的自传才是。霍克斯(David Hawkes)英译本取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取的是第二义。若取第一义,似乎应译为The witness of the Stone[9],书名存在歧义,不是最好的。至于《情僧录》这一书名,禅气过重,不够“含蓄蕴籍”。从表面上看,《石头记》和《情僧录》的性质相近,均有“实录其事”的意思,侧重于形式。《风月宝鉴》有“戒妄动风月之情”的意思,侧重于内容。它们合起来的意思是“石头”所“记”或“情僧”所“录”的都是风月故事,寓劝诫于其中,教人《风月宝鉴》要看“反面”,莫看“正面”。显然这些名字都有以偏概全之嫌,名不副实。当然这四个书名分别从不同侧面点题,毕竟并不离谱。但是,最好用一个名称能涵盖四义,合为总名,这样就非《红楼梦》莫属了。“红楼”不仅照应十二钗和怡红公子贾宝玉,而且“梦”字,则是本书主旨“到头一梦,万境皆空”之所在,亦寓禅机,真可说“味外有旨,天趣盎然”[10]。

其三,《红楼梦》一名最能体现曹雪芹的本义。我们翻开《红楼梦》一书就可以见到,曹雪芹对书中大大小小的各种命名都非常讲究,不落俗套。特别是在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通过贾宝玉较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总结一下有三点:首先,要“新雅”。如进园时见到桥亭建筑,贾政要题为“泻”。宝玉说“粗陋不雅”,主张“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其次,要“含蓄蕴籍”。如在蓼汀花溆,诸清客题为“武陵源”或“秦人旧舍”,宝玉认为:“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不愿带上批评政治的明显色彩,也可见曹雪芹未必会给全书题名带上“石能言”这样明显的典故。最后,要“概括无余,两全奇妙”。如在怡红院有人题为“崇光泛彩”,宝玉批评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则蕉亦无着落,故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不两全奇妙?”由此观之,《石头记》之名比较平庸又侧重于结构,而《红楼梦》则十分新雅醒目,既照顾到全书结构,又隐括了全书内容,而且余味无穷,而《石头记》则要略逊一筹了。

总之,“红楼梦”一名能够流传至今,并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这一书名具有其他书名所不具有的优势。

――――――――――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40.

〔2〕周绍良.红楼梦学刊(第一辑).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

〔3〕刘梦溪.《红楼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1.

〔4〕邓遂夫.红学论稿[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266.

〔5〕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1072.

〔6〕〔7〕刘梦溪.《红楼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86.

〔8〕俞平伯.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后记.

〔9〕沈治钧.石头・神瑛侍者・贾宝玉.红楼梦成书研究(第二章的第三节)[M].北京:中国书店,2004.

〔10〕胡小伟.红楼梦与石头记题名问题辨析.红楼梦研究辑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上一篇:对当代艺术语境中高校陶艺教育的解读 下一篇:超越体育视域的“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