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时间:2022-10-30 12:35:41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堂;活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活动需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总结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几点浅见。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会相信教师教授的道理,愿意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自然就对教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坚持正面激励、理解和宽容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使学生感受到心里的自由和安全。比如,在观测“月相”活动的评价中,我用“观察认真细致、非常棒、画得还不错、老师期待下个月你能做出精彩的作品”等评价语。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学生观,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建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起来才会觉得轻松。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启迪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地理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治理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投入。比如,在教学《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时,我设计了“演示气旋”实验,实验的“神奇”效果让学生流露出惊奇的眼神,于是趁势设疑提出问题:为什么纸圈能够旋转运动?什么叫气旋?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看,气流如何运动?容易形成什么样天气以及天气特征?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创设情境主要是通过设疑,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结合生活实际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教科书体现“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可以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对学生发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素材等。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如,教师在讲到大气逆辐射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掌握相关知识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四、关注社会热点

时事热点是历年地理试卷关注的焦点。地理学科的特点就是与生产、生活的结合,倡导学以致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是地理试题的切入点,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调料,而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2014年我们可以把“中国的探月工程”“索契冬奥会”、我国东部的“雾霾”等设计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及国际热点地区、领域的相关地理知识作为关注的热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切实将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加强环保与发展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地理课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应本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积极探索,认真钻研新教材,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注入源头活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使地理课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地理作业的设计思路 下一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