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时间:2022-10-30 11:57:55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胃癌前兆,一般分为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胃癌前状态是临床概念,指一些发生胃癌可能性较大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巨大肥厚性胃炎等;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组织病理学概念,指某些容易转化为胃癌的胃黏膜病变,主要是不典型增生、肠化生,特别是重度异型增生、大肠上皮化生者,发生癌变的概率更高。虽说胃癌前病变易转化为胃癌,但是从胃癌前病变演变至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如果在这个阶段,通过某些干预措施的介入,有希望逆转病变的过程。目前,对于胃癌的防治重点放在胃癌前病变阶段。

“种子和土壤”学说

1889年,英国外科医生Stephen Paget就提出关于癌变发生的“种子和土壤”学说。人体与癌症的关系就如同土壤与种子的关系,种子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土壤、生态环境,人体的癌细胞就像一颗种子,癌细胞的生长,也需要 “土壤”和土壤周围的生态环境。对癌细胞而言,它生长的“土壤”就是人类的身体。因此,对于胃癌前病变来说,改变人体内的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癌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应该是可行的。

从“生态医学”角度理解 ,“土壤”(即生态环境)有三个层次:“大生态”是指自然界与人的关系状态;“小生态”指的是人体的内环境,癌之所以发生在你身上,就必然有适合生长的内环境,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癌之所生,体内必然有某些薄弱环节,是癌毒侵蚀的内在依据;“微生态”是指某种疾病好发于某一脏器,癌细胞之所以会发生在该脏器的局部,一定在其局部有着某种易感因素。因此运用中医的整体理论,我们调治的重点应放在改变小生态、微生态环境,希望阻断其病理演变进程。

中医药治疗的思路

1调五脏,治脾胃,改善“小生态”

采用中医辨证,肝脾不和者疏肝以理脾胃,治疗以柴胡、黄芩、青陈皮、制香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佛手、八月札、当归、白术、白芍等。火不生土者,补火以生脾土,治疗宜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补气的基础上加上桂枝、干姜等温阳之品。心脾亏虚者调心和脾胃,可用归脾汤加减。肺脾气虚者补肺以壮脾气,治以黄芪、党参、百合、北沙参、白术、茯苓、白扁豆等。通过调五脏改善“小生态”环境,以改善其“土壤”。

2调升降,和气血,改善“微生态”

改善“微生态”的宗旨是调节脾胃的内环境,脾胃升降失调是导致痰、湿、瘀、毒等癌变因素积聚的重要原因,因此调节脾胃升降,改善致癌前胃内环境,如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迟,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等。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纠正病变局部的缺血、缺氧和营养代谢障碍,促进炎症吸收,以期逆转黏膜腺体的病变,促使损伤修复。具体来说,“降”法包括降气、行瘀、祛湿、通腑、泄浊等,药用枳壳、枳实、大黄、半夏、厚朴、黄芩、黄连、木香、砂仁、蔻仁、泽泻、藿香、紫苏梗等;“升”法包括补气、健脾、升清等,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柴胡、葛根、桔梗、薄荷、荷叶等。常采用补泻兼施、寒热并用、升降相因,取其相激相成的作用机制,张仲景“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是调节脾胃升降的经典方。

3消积聚,解瘀毒,针对局部

以中医的观点,局部的病变往往是全身疾病在局灶的表现,治疗胃癌前病变,除了重视整体阴阳虚实气血的辨治,还应该重视局灶。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选用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石见穿、三棱、莪术、菝葜等;胃镜检查示“干胃”,胃酸不足者,选用黄精、沙参、木瓜、白芍、麦冬、石斛等;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选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芙蓉叶、黄连、黄芩、丹参等;胃镜检查示伴有糜烂性胃炎者,选用芙蓉叶、薏苡仁、连翘、砂仁、豆蔻、制大黄等;伴胆汁反流者,选用竹茹、制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

(作者每周四下午有特需门诊)

上一篇: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加速成型 下一篇:关于企业筹资行为的税务筹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