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

时间:2022-10-30 11:42:06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

[摘要]在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及相关涉及理论的基础上,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做出分析。

[关键词]全自预算管理 体系 基本框架

预算管理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在国外企业管理的实践中。1920年美国通用就把预算管理作为公司“对分部责任进行集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具,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大中型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比例已经达90%以上。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鉴西方企业的做法,实行预算控制和管理,并初见成效,如宝钢集团的“以现金流量预算为龙头,集中一贯的资金管理”模式;杭钢集团的“以全面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管理指导方针。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涉及理论到目前为止

全面预算管理并没有一个同一的定义,本文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及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通过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来保证全面预算的实施以及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协调和考核等活动序列,从而最大限度地运用企业内部资源,发挥最佳管理效果。可见,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把总体目标逐层分解、下达到企业各个经济单位,同时借助预算、控制、分析、执行和考核为手段,将各个单位的分指标和企业的总体生产经营目标有效联系,从而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从而确保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沿着预算管理的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是企业对内挖潜的有效工具。

学术界针对实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认为要把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例如平衡记分卡、作业成本法以及作业基础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从而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的最大效用。国内学者针对这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战略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在内部控制如何运用预算管理等方面。例如,在关于如何针对预算管理进行整合和提升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较为集中地研究了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战略预算管理问题,同时也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这些学者们认为,战略预算管理体系通过以平衡记分卡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为基础,同时非常重视财务和非财务预算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财务、顾客、企业内部经营以及创新与学习这四个既有区别,同时又联系密切的要素来实现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以及企业整体离异和局部利益的均衡。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尽管国内有很多针对战略预算管理框架的研究,但是平衡记分卡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较多地停留在理论介绍层面,还缺少具体的落实方案。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2.1 全面预算编制的方法一般来说,全面预算的编制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以及上下结合法这三种方法,其中上下结合法的编制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相对较多。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流程如下:(1)企业高层根据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来提出企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总目标,并把总目标层层分解。(2)基层部门参照自身情况,自行编制符合实际的预算方案。(3)各个职能部门根据下级各单位的预算,同时结合部门分目标来编制本部门的预算,编制完成后,上报预算委员会。(4)预算委员会经过协商和平衡,仔细审查各分部预算草案之后,拟定出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5)预算方案通过与下级部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来形成最终预算,再上报企业最高决策层审批,通过审批后形成正式预算,并逐级下达预算方案。

2.2 全面预算编制的依据全面预算的编制的依据是根据企业对生产、销售、筹资、投资、分配等活动形成的决策方案,并通过企业财务报表,由一整套用来反映企业计划期内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财务报表和附表构成,从而制定出企业在一定期间对资源分配的计划安排。

2.3 全面预算编制的内容全面预算编制的内容一般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三部分。业务预算是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并具有实质经济活动预算;资本预算是指企业在预算期内非经常发生的、涉及长期投资性质的一次性业务预算;财务预算是指在预算期内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有关的各种预算。

2.4 全面预算控制的方法全面预算控制是指依据企业已经制定好的行动标准或计划对业绩进行监督和评价,目的在于企业能够在形成不利局面之前就能迅速采取有效的补救行动,从而防止巨大损失的出现。换言之,全面预算控制就是指企业在执行过程中要对编制好的预算严密监控,严格按照预算的标准来确保收入项目能够完成预算计划的前提下,支出项目能够被控制在预算范围以内。

2.5 全面预算审计即通过差异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都应该仔细分析问题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找出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支出,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做铺垫。

2.6 全而预算考评全面预算考评应以预算目标为考评标准,针对企业各级预算的执行主体,以预算完成状况为考评核心,通过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做出比较,进而确定差异,再进一步弄清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从而能够量化评价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工作业绩。并辅之以合适的激励制度,使企业利益与责任单位以及个人的工作业绩紧密相关,从而充分调动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上一篇: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若木鸡 下一篇:略论秦皇岛生态旅游经济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