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与引导

时间:2022-10-30 11:01:43

青年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与引导

摘 要:青年学生正处于对恋爱产生向往的年纪,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许多学生认为在学习期间谈恋爱属于正常行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已非常普遍,甚至逐渐演变为了一种潮流。但青年学生思维尚未成熟,尚未形成正确恋爱观,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受到困难、挫折,产生各类心理问题。恋爱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恋爱心理教育必须引起重视。应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培养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将对青年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与引导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青年学生 恋爱心理 培养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7-01

1 引言

爱情在学生间永远都是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自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社会环境发展了改变,使得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爱情观,对待爱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对待恋爱问题已不在保守,恋爱在大学校园已成为普遍现象,出双入对不再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行为。但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普遍不成熟、不健康,导致情感生活痛苦、不

安,一些学生甚至做出伤害他人的过激行为,走上犯罪道路,最终不可挽回,害人害己。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的热点话题。研究青年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与引导,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青年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近些年,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学生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恋爱呈现人数增多、年龄偏轻趋势。恋爱在高校中已具有一定普遍性。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既有其自身心理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年龄段普遍在十八到二十四岁之间,正是对爱情产生幻想和向往的年纪,性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缓慢,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处于发展阶段,仍不稳定,且社会阅历较少,缺乏独立经济基础,尽管他们渴望得到爱情,但却未必懂爱情。虽然随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实施,学生爱的权利增强,不在需要获得学校许可即可在符合婚姻法的条件下登记结婚,但爱的责任心则普遍下降。大部分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只注重恋爱过程,而不注重恋爱结果。当代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父母溺爱,性格多自我、独立、个性,所以恋爱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能包容、不理解、自私,把恋爱当做解除寂寞,充实课余生活,填补空虚的一种消遣文化。现在大学生中流传着“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顺口溜,恰恰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保持着错误恋爱观。这种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的爱恋观,实质上只强调了爱的权利,却否认了爱的责任。并且由于恋爱责任意识的淡薄,使得许多学生缺乏传统恋爱道德观念,大学期间“同居”、“试婚”越来越平常,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传统道德观念束缚,公共场所举动亲密,旁若无人。还有一些学生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对待恋爱的态度十分不严谨,过于随意。此外,当代学生恋爱受挫能力较弱,在受到失恋挫折时,往往会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行为,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悲观厌世,仇视他人,甚至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过激行为。例如,二零一五年,六月十七日,下午三点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男大学生赵某,因失恋跳楼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尽管该校设有心理疏导室,但赵某并没有咨询过,最终选择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自身,更对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这是当代学生恋爱心理不成熟、不健全的表现,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必须引起重视,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

3 青年学生健康恋爱心理的培养与引导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培养与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心理上也正在进入恋爱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渴望与异朋友,必然萌发爱情意识,并且在其精神世界中甚至占主导地位。一旦碰到适宜条件,便会迅速转入恋爱实践[1]。一些学生虽暂无恋爱需求,但在宿舍同学恋爱影响下,恋爱意识自然也会被激发。由于大学生处世未深,缺乏社会阅历,缺少恋爱经验,恋爱过程中易产生矛盾和挫折。一些学生会因为没有合适的对象、没有得到理想的爱情,双方相处不顺利,感到孤单、失落,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诱发心理疾病。青年大学生考虑爱情问题已得到认同,但必须树立正确爱情观,养成健康的恋爱心理。大学生恋爱应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以自由恋爱,相互尊重,相互爱慕为基础,以共同成为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为己任。恋人间要彼此尊重的人格表现,自觉承担责任,学会自我约束,摒弃不文明的恋爱观,把品质、情操作为首要的恋人选择标准,提高对恋爱责任的重视,正确把握学业与爱情间关系。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应把学业放在首位,不能只选择爱情而忽视学业[2]。与其因恋爱失败荒废学业,不如理智对待爱情,学会把握恋爱分寸,正确选择恋爱时机。另一方面,大学生应正确理解爱的真谛,增强对恋爱压力的承受能力,使自身具有“拒绝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以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3]。

4 结语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恋爱心理问题,近年来大学生因失恋自杀或杀人的事件比比皆是,可见加强对青年学生健康恋爱心理培养与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杨良群.大学生恋爱价值观问卷编制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04:203-204.

[2]卜望飞.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19:140.

[3]李薇.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20:265-266.

上一篇:热区农药特色人才的无缝对接培养模式探析 下一篇:刍议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