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开放大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10:18:01

对建设开放大学的思考

摘 要:终身教育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网络等科技手段的出现,为开放大学教育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对开放大学的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开放大学建设应该进行全球资源共享,对学生进行分类,对部分学生实行严进严出,并大量外聘教师,以及建立开放大学实验室进行研究和实践等。

关键词:开放大学 全球观 严进严出 人人为师 实验室

现在,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共识,而开放大学就是要创造“人人可以学,处处可以学,随时可以学”的环境。本文就开放大学建设谈谈笔者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开放大学的建设有所启示。

一、全球观和全局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技的发展使世界联系得更为紧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比自己探索的成本往往要低得多,我们必须学习、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等的先进经验,从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开放大学教育包罗万象,要想做好、做精开放教育,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开放大学建设还要有全局观,可以考虑全国一盘棋,分工协作,共建共享,并各有侧重。

二、部分学生“严进严出”

开放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建设,学生培养要“严进严出”,“严进”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分类,“严出”就是要严格考核,宁缺毋滥。开放大学培养的人才在培训后要进入相应的岗位工作,并适应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因此,开放大学应该因材施教,为不同个体选择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这样教育才更有意义。例如服务员培训,一般来说,应选择女性,并有一定的年龄段、身高、体重等要求。

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开放大学需要对所有招进的学生进行分类。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成本也是最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大大降低这种成本。例如在入学教育中,可以制作一些视频或文档供学生学习,学生节省了往来学校的时间,有选择学习时间的自由,对于学校来说,这些资料下次还能使用,节约了成本。

三、人人为师

开放学校自身的师资是有限的,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必须外聘大量教师。可以使用哈佛教师的授课视频,可以聘请南京大学的教师来授课,可邀请政府官员、企业人士来上课,以及工程师、技师等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都可以成为开放大学的教师。同样,学校的教学场地也将遍布所有城市的各个地方。

传统教学中,教师要面对面授课,而对于开放教育,笔者认为简单重复的面授课效率较低,能不面授就不面授,其他教师的视频课件如果比教师本人讲得好就用视频,重在看教学的效果,而不是老师的辛苦程度。即使是面授课,也可以制作成视频课件放到网上,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

因此,开放大学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尽可能地寻找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们;其次,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制作课件或视频上,少量精力放到面授上,因为面授无法保存,学生也不方便复习,面授时教师可以多一点时间为学生答疑。

四、建立实验室开展研究

为了探索开放大学建设之路,国家可以建立国家级开放大学重点实验室。就某地开放大学来说,可以把某个专业或某一培训作为突破口,建名牌专业或品牌培训。开放大学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提供优质的教育,教育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

以会计本科专业为例,可以在每一位学生入学时进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如学生希望学习哪些内容,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哪些学习的资料、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等等。这样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尽可能好地服务于学生。再如会计上岗证培训,可以调查国内通过率高的培训机构是如何培训或管理的,还需要请优秀的教师,培训通过率高了就会吸引更多的学员,如此形成良性的循环。

实验室的建设需要专家团队和实践点。专家团队中,应既有远程开放教育方面的专家,也要有工程师、企业家、政府官员、行业专家等。例如会计本科专业,可以聘请会计行业的资深专家作为指导员。实践点可以是一个学校或者是学校的某专业,实践好了再进行推广。当然在实践之前必须设计好方案,方案要经过专家团队的认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新的科技、社会文化环境要求开发大学必须做出改变,创新才能提供更好的教育。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等已经给了开放教育很多启示。开放教育的研究亟须管理者,需要进行任务的分解与分工,需要向全球学习,更需要进行实践与探索。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方法探讨 下一篇:再谈学校文化和制度建设与软实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