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企业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关系

时间:2022-10-30 10:00:55

探企业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关系

一、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含义

会计利润是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计算出来的,利用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等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反映在会计报表上则是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的差额,是在各个领域中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会计指标之一,直观地反映了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额,对会计师而言: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其中,总收入包括销售商品实现的所有收入,其他非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收入,企业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等,总成本包括实现该总收入发生的材料、人工等成本,业务税金和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会计利润在计算时只考虑到了实际发生的成本。经济利润则是在经济领域应用的指标,它一般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层,不对外界披露,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对经济学家来说,用会计师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很显然高估了实际利润,原因在于:经济收入不同于会计收入,经济收入是指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一定期间的最大花费。这里的收入是按财产法计量的。即:本期收入=期末财产-期初财产,经济成本不同于会计成本,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隐性成本,会计师不确认隐性成本,不列入利润表的减项,因为没有客观的办法计算隐性成本,会计准则要求所反映的业务是真实的、已经发生的并且是可以计量的,会计师不能做没有根据的估计。因此,经济利润就不同于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经济利润在计算时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真实反映了股东财富的增加。论文百事通关于经济利润的概念,在1890年,经济学家佛雷德•马歇尔在出版的书中提到“所有者或经理的利润在按现行利率扣除了资本利息后剩余的部分可称为经营收益或管理收益”,该意思实际上就是把股东投入的资本的机会成本按照现行利率来计算,在计算经济利润时再加以扣除,马歇尔说“公司在任何期间创造的价值,不但必须要考虑到会计帐目中所记录的费用开支,而且要考虑到业务所占用资本的机会成本”。

二、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矛盾

由于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所包括的总收入和总成本的内容和范围不一样,所以二者在由企业管理当局采用时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由于他们的理念不一样,他们所关注的利润焦点也不一样,鉴于此,笔者试举例来说明:

A公司是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1997年,该公司一直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目标,并将利润作为其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A公司2005年实现净利润1600万,2005年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0万元(其中普通股1000万股,面值一元),长期负债5000万元(年利率8%),假定该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在2005年度内未发生变动,该公司的加权资金成本率为20%,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则A公司的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120万元,每股净收益=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1600/1000=1.6元/股。

B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生物制药企业,成立于2000年,为求得长期稳定的发展,该公司将增加企业价值为其战略目标,并确定以经济利润作为其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2005年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2005年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000万元(其中普通股1000万股,面值一元)长期负债4000万元(年利率7.5%),假定该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在2005年度内未发生变动,该公司的加权资金成本率为15%,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则B公司的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净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210万元,每股净收益=净利润总额/普通股股数=1500/1000=1.5元/股。

根据上述例子,A公司将会计利润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而B公司以经济利润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若以会计利润作为评价的标准,A公司(净利润1600万,每股净收益1.6元)优于B公司(净利润1500万,每股净收益1.5元),若以经济利润作为评价的标准,则A公司(经济利润-120万)劣于B公司(经济利润-120万),由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由于采用的评价指标不同,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现代企业战略财务管理要求企业以价值管理为核心,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可是广大股东未参与企业的直接管理,而且他们的持股目的不尽相同,占相当数量的股东看重的是股价的上升与下跌,他们则要求每年每股净收益尽可能提高,这样,他们所持有股票价格才会上扬。企业管理者在面对广大股东各不相同的要求时,就需要考虑到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另外我们在日常经济业务活动中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企业账面有会计利润,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却出现亏空,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有时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而相反,有些企业尽管个别年度出现账面亏损,但却能保持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给企业管理者提个醒,片面地追求会计利润,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往往会事与愿违。

三、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笔者认为,导致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差异除了会计利润没有考虑到自有资本的使用成本,另外还有以下原因对其产生影响:1、会计计量事项不一致,计算会计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它是依据企业经济活动中符合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的会计事项计量出来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可确认和计量的事项是过去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并且可以以货币计量的,对于未知的或者没有发生的事则不能计量,而计算经济利润则把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它的确认既包括已经发生的可以确认和计量的事项,也包括尚未发生,但是与企业经济事项息息相关的,可计量的经济事项,如在确定成本时考虑沉没成本、机会成本等。2、会计计量基础不一致,会计利润的计量基础目前限定于历史成本基础。资产、负债的计价,收入和费用确认都以交易发生时的价格入帐。无论现行价值如何变化,对入帐资产、负债不作调整,如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时间长、价值大、虽然价格变动很大。但在计提折旧的费用时仍按帐面价格计分。经济利润则主要依据现行市价确定企业的收益和费用,并对企业的资产和项目均按现行价值进行考虑。如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时,要考虑可变价值,即会计利润采取的是历史成本基础,经济利润多考虑现价成本基础。3、计量的范围不同,会计利润计量的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息息相关,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要素,而经济利润不仅考虑到以上因素,还要考虑股权投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其他要素。由于现代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经济利润法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理财思想,它的诱人之处在于:以经济利润为企业目标,它既可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入到企业上下,又与企业股东(投机性股东排除在外)和债权人要求比资本成本更高的收益目标相一致,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4、企业在财务战略选择上可能出现了偏差,经济利润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增长,而财务战略是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如果企业在扩张中筹资、融资的成本超过了利润增长的速度,企业财务费用大幅度增加,利润积累的速度相对滞后于资产的增长速度,这时就会出现会计利润在增加,而财务状况吃紧的现象。

四、如何在差异中寻找统一性,克服二者的片面性

既然利用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指标得出的结论会产生差异,那么如何让信息使用者利用这两个指标来指导投资方向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属于同一学科不同层次讨论的问题。它们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它们在作用、方法和数量上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利润的检验离不开会计核算的数据,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虽然都是数量来表达,但会计利润主要从量的方面反映企业经济,而经济利润则从质的方面反映企业经济,在对企业进行评价时,经济利润更能说明问题,管理者在利用会计利润的数据进行决策时,要考虑到经济利润的精华。企业投资者在评价一个企业好坏时,不能仅看每股净利润是多少,依据传统的股票估值法—股利法和现金流量法来估计股票的价值,我们还可以利用经济利润模型来计算出公司内在价值(公司内在价值=公司帐面净资产+股东权益未来增值),再利用公司内在价值算出每股股票价值。另外,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要做好全面预算,实现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对接,使经营预算以战略预算为指导,并对战略预算提供支持与修正,充分认清会计利润可能造成的假象,避免陷入会计利润的误区,一般来说,企业有3个发展期,即快速扩张期、稳健发展期、防御收缩期,在快速扩张期,一般经济利润大于会计利润,企业蓬勃发展,资本收益率高,大量进行外部筹资,且筹资渠道通畅,在稳健发展期,二者几乎相等,此时企业各方面经济指标良好,利润积累足够规模扩张所需资金,而在防御收缩期,则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如果此时企业管理者光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注意到实质,及时改变经营方向,转变经营策略,则很容易让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现代经济学理论直接指出,经济利润最大化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它明确指出,经济利润为正,企业价值就增加,反之则减少,了解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含义内容之后,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企业会计帐户稍有盈余,但生产经营周转有序,并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时候,经济利润更有意义,企业管理者为了让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两个指标的有用性,弥补各自的不足。

上一篇: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健全探析论文 下一篇:世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