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头上怎就不能动土?/十八般武艺都是啥?

时间:2022-10-30 09:58:15

太岁头上怎就不能动土?/十八般武艺都是啥?

太岁头上怎就不能动土?

“在太岁头上动土”常用来比喻触犯了有权势的或凶恶难缠的人,意即胆大妄为。这里的“太岁”是比喻有权势的或凶暴的人,如关汉卿的戏曲《望江亭》第二折就唱道:“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无对,普天无处不闻名,则我是权豪势宦杨衙内!”其嚣张气焰可想而知。

有权有势的人被称作“太岁”,是由于“太岁”本是神明,呼应着天上的岁星,也就是木星。太岁神常以头戴紫金冠,一身戎装,手执方天画戟的凶神形象出现,是司管人间一年吉凶祸福的岁君,因此有“太岁为百神之统,俗谓之中天子”,“太岁摄兵权,人生死”,“逢太岁之年,无喜必有祸”等许多说法。

自汉代开始,我国就有“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观念。意思是在太岁神所在的方位和与之相反的方位,均不可兴造、迁徙、嫁娶、远行,犯者必凶。这种说法传到后世,则越来越繁琐和严格,体现了古人对于神道的敬畏和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一种文化忌讳。

当然,有人并不同意将太岁等同于岁星或岁神,他们认为太岁指的是地下的一种菌类。在古代书籍中,还真有因触动地下的“太岁”而惹起灾祸的例子。唐代《酉阳杂俎》一书就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不过后人则显然对太岁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将“太岁”归为“肉芫”,并认为长期食用,可以轻身不老,延年益寿。今人认为“太岁”是非常稀有的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复合体,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这倒是更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太岁“头上”不能动土。(杨庆茹)

十八般武艺都是啥?

武艺高强的人常常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可是这十八般武艺是指什么呢?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纂的兵书《翠微北征录》。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华岳在书中自称“臣闻……十八般武艺……”,由此可见这个说法产生的时间还要更早。通常,“十八般武艺”就是指精通“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艺”最初的具体所指已无从稽考,但后人对此有所阐释。如明代谢肇(氵+制)《五杂俎》中认为,十八般武艺是“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其中前十七种都是兵器名称,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则是指“徒手拳术”。

也有另外的看法,如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写到的十八样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还有人认为所谓十八般武艺是指九长九短: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钅+党)、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其实,十八般武艺也许本来就没有具体所指。因为十八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字,在古代常用来泛指变化多端,如常说的女大十八变、黄梅天十八变等,所以后世常以“十八般武艺”来泛指多种武艺和技能。(邵颖涛)

上一篇:118岁老人自称与霍元甲是好友 下一篇:坡的美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