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Facebook的幸福和烦恼

时间:2022-10-30 09:23:12

扎克伯格:Facebook的幸福和烦恼

历史的车轮一次又一次印证,

在引导了短暂的辉煌之后,

任何曾经伟大的企业都会遭遇创新的天花板。

扎克伯格要如何做,

才能使Facebook保持不败?

社交前夜

小众社交网站连客创业失败后,创始人Denny总结教训,认为自己犯的一个重大错误是――创业初期,当被人问起连客究竟做什么时,他会回答:“抱歉,我们签了保密协议。”如此讳莫如深,让连客错失了很多潜在的合作伙伴。

对创意进行本能保护,也许是因为商业竞争中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山寨和抄袭作风。一旦自己的Idea遭致“剽窃”,饮恨败走就会成为唯一下场。不过,最起码可以从侧面佐证你的创意值得效仿,虽然代价有点沉重。

描述Facebook创业故事的电影《社交网络》里,哈佛的高富帅双胞胎Winklevoss兄弟将Facebook的创意告诉了马克・扎克伯格,结果白白把Facebook这台“印钞机”拱手让给了后者。后来经过漫长的4年诉讼,2008年,双方终于达成和解,Winklevoss兄弟获得了6500万美元的赔偿。

“我几乎花了两个星期来应对诉讼,感觉很糟糕。”与这段“丑事”相比,扎克伯格更愿意重温Facebook迅速崛起的传奇。《社交网络》把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的动机定性为“为了追求女孩”,但扎克伯格显然不同意这种江湖观点:“他们完全没有考虑我女朋友的实际情况,在创办Facebook之前我就已经开始和她约会了。”

2012年5月19日,扎克伯格和他的亚裔女友普里西拉・陈结婚了。结婚的前一天,Facebook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而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数据,2010年时扎克伯格的资产已经高达69亿美元,排在全美富豪榜的第35名。这不禁让普里西拉・陈成为搜索焦点,嫉妒的网友直称其为“世界上最幸运的女人”。

在Facebook上市半年后,扎克伯格就把价值近5亿美元的股份捐向一家慈善机构。扎克伯格表示:“一些人等到事业晚期才回馈社会。可现在就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做,为何要等待?”

这位1984年出生的年轻富豪日前还被美国企业员工评论网站评为“全美最受员工拥护的CEO”,而排在35名、“垫底”的正是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继任比尔・盖茨的鲍尔默站在了巨人肩头,高处不胜寒,与被称为“比尔・盖茨第二”的扎克伯格相比,后者显然更受爱戴。

“我为什么要成为比尔・盖茨呢?”扎克伯格认为把自己称为“盖茨第二”实在太过愚蠢,虽然他们都痴迷电脑,都在19岁创业,都就读过哈佛大学并且选择了辍学,但扎克伯格表示,“成功有时只是一个意外,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你不可能成为任何人,我也是一样,只希望成为我自己。”

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满头卷发,服饰怪异,经常穿一件有小猴图案的灰色连帽衫,上面印有“编程猴”,扎克伯格在哈佛上学时极力想把自己打扮成极客形象。“他就像个机器人,他已被过度程序化了。”这就是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就连普里西拉・陈在私人派对上第一次见到扎克伯格时也觉得他是个“书呆子”,因为他的水杯上还写着一行代码。

扎克伯格从小就被称为“神童”,他的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精神病医师。中学时期,扎克伯格在电脑方面的天才就开始显露。他与朋友一起为一款MP3播放器设计了插件,可以识别用户的收听习惯,自动创建符合用户口味的播放列表。这款软件很快得到了传播,并引起了大型IT企业的注意,AOL和微软购买了这项技术,并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是扎克伯格拒绝了年薪95万美元的工作机会,而选择去哈佛大学上学。

天赋让扎克伯格变得傲慢无礼,常常满口脏话,很难得到女孩子们的亲睐。扎克伯格发泄这种挫败感的方式就是编写代码。大学二年级的一天晚上,扎克伯格利用黑客技术获取了哈佛的学生电脑档案,然后制作了一个叫做Facemesh的网站,粘贴上了所有女生的照片,然后让访客投票决定谁长得更“火辣”。没想到仅仅4小时,就有450名访客造访这个网站,2.2万张照片被阅览。

一部分人对他的行为表示抗议,学校也对他的黑客行径给以惩罚――留校察看。扎克伯格不得不向同学们道歉,但也由此交上好运。“一举成名”后,双胞胎Winklevoss兄弟上门请他负责一个校内社交网站的技术工作。事实上,这样的网站当时在美国很多高校已经出现。扎克伯格答应了Winklevoss兄弟的要求。后面的故事众人皆知,他看过Winklevoss兄弟的代码后,就以各种理由不再与其合作,而决定自己单干。

2004年7月4日,扎克伯格创建的社交网站Facebook正式启动,在两周的时间里,一半的哈佛学生注册成为用户。5个月后,共有30所美国高校加入,注册人数突破100万。这个网站很快引起了风险投资商的关注,这让扎克伯格开始认真思考社交网站的价值和未来经营的问题。为了能专心开发Facebook,他听从比尔・盖茨的建议,选择了辍学创业。

接近十年后的今天,Facebook拥有超过10亿用户,如果把Facebook视为一个国家,它将成为继中国与印度之后的第三大国。市值也高居1000亿美元之上,在互联网公司里面仅次于苹果、谷歌和微软。

不过,成功的道路并不顺畅。2004年,Facebook的第一台服务器是花85美元租来的,他们量入为出,过得十分艰难。最初的对手也不是MySpace或Friendster,而是美国各大高校里的社交网络。在Facebook获得极大关注之后,也有人对这位“孩子CEO”运营一家公司的能力表示怀疑,但他用事实告诉大家:扎克伯格是个天才。

乔布斯传记作者沃尔特・伊萨克森在接受采访时说,乔布斯生前曾表示,硅谷里他最欣赏的人是马克・扎克伯格,因为扎克伯格不仅创造了好的产品,还创造了能够持续创造好的产品的企业。

创新天花板

华为任正非在探讨科技创新时说:“个人的力量很重要,比如某个人提出的战略性观点或理论突破……但由理论突破引发的后面排山倒海般的冲锋,爆炸式的知识增长,光是读这些东西都读不过来。当前人类社会知识的发展程度,远远超越了任何一个过往的时代。”

乔布斯创造了苹果、比尔・盖茨建立了微软、扎克伯格定义了Facebook,但历史的车轮一次又一次印证,在引导了短暂的辉煌之后,任何曾经伟大的企业都会遭遇创新的天花板。有的企业选择商业博弈,固步自封,无视科技的大潮,比如柯达、诺基亚;有的企业选择顺从趋势,并购或模仿新兴对手,这种事实上扼杀创新的行为,却总能延续自己的生命。

一定程度上,基业长青对商业公司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梦。由职业经理人操控或者缺乏卓越领导者的企业,往往容易掉进眼前利益的泥淖。所以,柳传志推崇“家族式企业”,贝佐斯认为电商是长跑而非冲刺,马云、任正非拒绝空降CEO……

Facebook同样需要扎克伯格。但当Facebook在纳斯达克敲锣上市之后,扎克伯格激动人心的故事就已经收尾了,他以后要做的,就像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继任者正在做的一样,努力使Facebook走的更远。随机应变、灵活转身对于这些庞大的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外部环境总在不断变迁,傲慢的代价并不是每个领导者都敢尝试。

就像所有成功故事所讲述的一样,人们的印象中Facebook轻而易举的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青睐,除了几个尚未允许其进入的市场。但事实并非如此轻描淡写。最初,Facebook在社交媒体行业的主导地位仅限于英语国家。在非英语国家,这一地位则被当地的同类网站所取代。在上市之前,Facebook为了打破语言障碍,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全球化道路。

2011年,Facebook在欧洲攻城略地,相继击溃了荷兰的Hyves、德国的VZ Netzwerke。其中,Hyves首席执行官马克・德弗里斯表示:“使用我的平台无法与其他国家的朋友联系。在全球的网络世界里,我的网站只是个小公司,永远不能与国际化公司相竞争。”

失意者的唏嘘为扎克伯格的大事业做了很好的反衬,《名利场》杂志把扎克伯格称为“新凯撒”,意为他用Facebook接管了一个时代。根据Facebook公布的财报,其在2013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完成净利润3.33亿美元和4.25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是Facebook的主要盈利部分,第三季度这一数字为18.0亿美元,移动广告带来的营收约占49%。另外,付费业务和其他服务费营收为2.18亿美元。

受盈利财报影响,Facebook股价大涨。扎克伯格对此很满意,他说:“快十年了,Facebook致力于连接世界……本季度(第三季度)公司业绩强劲,下一阶段发展已经做好准备。未来,我们会把另外50亿人连接起来。”

不过,在连接全世界之前,Facebook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创新困境。

今年夏天,《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来到中国时,有人问他:互联网公司如何摆脱发展困境?凯文・凯利回答:“你不能期待一个答案解决所有公司的问题。”他随后说到Facebook,认为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如果Facebook不去做更多探索,五年后是否存在都很难说。”

“哈佛辍学学生改变世界”的硅谷传奇还在继续,但剧情恐怕有点让人失望。虽然Facebook的用户数量一直在高速增长,开放平台吸引了众多第三方开发商和广告主,业绩上也已经扭亏为盈,但Facebook近来的做法却越来越像一个巨无霸公司的行为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Facebook Poke。在“阅后即焚”图片分享服务公司Snapchat走红后,扎克伯格表示自己很尊重创新公司,他向Snapchat抛出橄榄枝。“郑重地欢迎Facebook,”Snapchat创始人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有点像苹果曾经在报纸上说“郑重的欢迎IBM”的论调。据称,扎克伯格开出的报价超过Facebook收购图片应用Instagram时的筹码――10亿美元,但却遭到Snapchat CEO斯皮格尔及联合创始人鲍比・墨菲的拒绝,理由是Snapchat不需要这样的快速支付、对此收购不感兴趣。

故事还没完,扎克伯格亲自带队,用了12天时间迅速复制出了名为Poke的同类型应用。讽刺的是,凭借Facebook的影响力和“人口红利”,Poke最初确实很快就登顶了iOS热门应用,这也让扎克伯格开始忘乎所以的炫耀自己团队的执行力和“黑客精神”。但好景不长,由于并没有像Snapchat那样掌握“如何在人们的分享欲与隐私之间找到平衡”,所以这次不得要领的抄袭最后惨淡收场。

与此类似,Twitter推出短视频社交应用Vine之后,马克・扎克伯格也决定在被自己收购的拥有1亿5千万用户的Instagram中添加短视频应用Instagram Video。结果证明,把视频和图片放在一块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收购和模仿的商业逻辑并不见得行不通,对扎克伯格来说,难题在于如何让这家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摆脱创新困境、并且保持活力继续增长。

Facebook的明天

去年,有一位名为Eric Jackson的评论家认为,Google和Facebook将在5到8年内不再风光甚至彻底消失。Google和Facebook分别属于Web 1.0和Web 2.0的产物。就像Google费劲脑汁都难以在社交上超越Facebook一样,Facebook也将很难应对未来的对手。

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扎克伯格会坐以待毙吗?

早在2008年,Facebook就推出了自己的iPhone应用,不久后又推出了Android应用。Facebook在向第三方开发商和广告商开放了自己的API接口之后,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第三方应用可供用户使用,在收入最高的IOS应用中,很多都与Facebook进行了整合。

视频分享应用Viddy和SocialCam在与Facebook的时间轴整合后,活跃用户量迅速上升,跻身到了免费应用的排行榜前列。这只是Facebook移动流量效应的一角。那么绑定第三方应用对扎克伯格来说有什么好处?首先,用户账号的Facebook时间轴上会显示来自绑定应用的新鲜事,从而带动网站的流量,提升广告收益;其次,Facebook会搜集这些用户的信息来完善自己的数据库,增加广告推送的针对性。当然,零成本俘获了如此数量多的用户后,对于推广自家的应用来说自然也十分有利。

2011年,Facebook的CTO Bret Taylor信誓旦旦地说:“Facebook无意推出自己的应用商店。”但仅仅过了8个月后,Facebook就迫不及待地了自己的应用中心――“App Center”。众所周知,Facebook超过80%的收入都来自广告。为了改善单一的收入渠道,利用数亿用户群搭上移动互联网的便车看起来是个好主意。在此基础,Facebook还瞄准了移动支付业务。

在Facebook的应用中心,可以查找或安装所有的社交应用。和苹果 App Store 一样,Facebook 应用也有分类、介绍页面、推荐系统、评论等,但其社交性质更强。所有应用开发者都可以接入应用中心,审核方式会比苹果更加合理,用户数低或质量差的应用不会被批准进入应用中心。开发者还要创建一个应用介绍页面,在应用中心共用户查看、评价其应用。开发者的的应用可以选择付费、免费或应用内购买等多种付费方式。

2012年才开展自己的移动业务,很多人质疑“是不是晚了”。但对于拥有超过10亿用户的Facebook来说,似乎做什么都不晚。如今,Facebook的移动产品已经初见成效,并且在继续加大推广移动业务的力度。

Facebook目前单月活跃用户数量约为11.9亿,其中约8.74亿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Facebook网站。Facebook亚太地区业务副总裁丹・尼尔瑞表示,Facebook移动用户数量每年增幅约为51%,这也突出了移动业务对Facebook的重要性。

“我们(在移动业务领域中)才刚刚起步而已。”去年年底扎克伯格这么说。他认为,Facebook的移动用户人数最终将会超过桌面用户,来自于移动用户的收入也将最终超过桌面用户。正因如此,扎克伯格才不惜斥巨资,花费10亿美元收购了移动照片分享应用 Instagram,而且还在对别的新兴对手虎视眈眈。

今年,互联网公司做手机的热情彻底消退了下去。一度传言将会推出自己手机的Facebook,在4月份了第一款Facebook定制手机。Facebook为Andorid手机提供新的体验是通过Facebook Home程序实现的。也就是说,Facebook做的其实不是手机,也不是操作系统,而是一款与安卓系统深度融合的UI。Facebook Home的理念就是将内容优先展示给用户,它放在手机主屏上,用户再也不必点击程序才能查看。Facebook Home启用后,来自Facebook动态消息(News Feed)的图片会覆盖到整个屏幕。

看起来,Facebook Home的目标受众是那些不太在乎线上生活是否丰富完整,但仍喜欢 Facebook的人。对很多人来说,一定程度上,Facebook就代表着互联网,而这些人通过Facebook Home可以省去繁琐流程,很方便地同家人和朋友建立起联系。

正如扎克伯格所言,Facebook Home的重点是人,而非应用。扎克伯格接下来会做的是,跟用户签订两年合同,然后把预装Facebook Home的Android设备免费提供给用户。没错,Facebook Home的运作模式上有kindle的影子,甚至比kindle免费得更为彻底。那扎克伯格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做一款手机呢?

他解释说:“我一直清晰地认识到,做手机对 Facebook来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策略。我们是一个数十亿用户的社区,而最畅销的手机(除了iPhone)也不过是几千万。所以,如果我们做一款手机,那么最多也就覆盖1-2%的用户,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相反地,我们希望能够把尽量多的手机变成‘Facebook Phone’,而这也是Facebook Home诞生的原因。”

当然,扎克伯格认为Facebook Home迎合安卓系统只是因为自己与老对手Google共同拥有开放的合作理念,“很多人喜欢iPhone――我也喜欢,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Facebook Home带到iPhone上。”但很明显,封闭的iPhone体系不会接受扎克伯格的提议。

Facebook现在把自己称为“移动先行,移动最佳”的公司。扎克伯格在分析社交领域下一个大的趋势时说:“在小群体内进行分享的产品将会流行”。故事回到社交产品连客的失败上,或许连客并非模式有问题,而是赶错了时机,这和曾经做电子商务的8848遭遇如出一辙。

“这不是钱的问题,它是我的孩子,我想将它一手带大。”当年扎克伯格回绝雅虎前首席执行官塞梅尔的收购报价时曾这样表示。移动化成为了Facebook的青春期烦恼。未来能不能延续传奇,一向中庸的Facebook如何在风起云涌的移动互联时代保持地位,扎克伯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社交中国

“马克看起来和其他的美国男孩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不认识他,你肯定会忽略这样一个人。”2010年12月20日,扎克伯格和他的华裔女友普里西拉・陈造访李彦宏时,一位百度员工这样说。这是扎克伯格第一次来中国,和当年比尔・盖茨一样,他没有带随从,只带着他的华裔女友。

三天后,扎克伯格和普里西拉・陈又出现在了杭州阿里巴巴的办公室。在此之前,他们还拜访了中国移动的王建宙和新浪的曹国伟。Facebook新闻发言人一再强调:“扎克伯格此行纯属私人事务。”但把扎克伯格的行程和他之前说过的话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别有用意。“如果你遗漏了13亿人的市场,还如何能连接整个世界?”

上一篇:追求新立意,引导作文创新 下一篇:高校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困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