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新立意,引导作文创新

时间:2022-08-15 05:28:44

追求新立意,引导作文创新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学生作文内容简单、题材陈旧、立意肤浅、人云亦云等状况,在作文立意上提出几点做法,意在阐明要摆脱学生写作文难的困境,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注意训练方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作文教学真正插上腾飞的翅膀。关键词:作文;立意;创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一要求也适用于作文教学。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在立意构思上创新这一方面作尝试。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作文立意明确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所谓立意上的创新,就是立意上不落俗套,“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做到不同凡响、新鲜独特。只有立意新颖的文章,才能充满魅力,吸引读者。尤其是中考考场作文,立意的新颖、深刻往往能让评卷教师眼前一亮,毫不吝啬地打上高分,纵使在语言或其他方面略有瑕疵。在此,笔者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地介绍我们教师应如何在立意构思上创新。

一、在平时的作文中加强升格作文的训练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作文后,按传统做法,教师及时修改并提出意见。但对于教师的修改意见,许多学生却不以为然或不知所措,因此,针对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行同题二次作文或升格训练就更有实效。九年级学期期中检测,我们的作文题目是《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其中一位小作者把自己化身为一只“狗”,遭主人抛弃后流浪街头,在饥肠辘辘的时候被常常在公园捡空瓶的老太太发现,她给“我”喂食,把“我”带回她简陋的住房,于是“我”和其他同伴每天陪着她,帮她找空瓶,舔她的手,趴在她身旁听她讲曾经的故事……然而我们终究还是失去这位最依赖的人,老太太在出门的时候突然倒下,再后来一辆白色的车和几个人带走了老太太……文章的结尾写道:“我们每天都在门口站着,趴着,看着那条日夜走过的路,却见不到我们最渴望见到的身影。”看完作品后,我们不禁为这位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而折服,他不落俗套,不坚持写人而从动物写起,表现了人与动物的和睦相处,立意新颖。可评卷的教师却只给了合格的分数,笔者猜想可能是他认为文章的立意不够鲜明突出,尤其是对依赖的“你”的刻画不够细致。于是,笔者把这篇文章复印并发给班上的每位学生,让他们点评,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按原有的风格让文章升格。经过课堂上的训练,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意见:当“我”步入老太太的家后,为她贫困的生活所难容,常朝不保夕,于是偷偷跑到了“保护流浪动物协会”会长家,却遭到了这位在公共场合大肆吹嘘爱心的会长的驱赶和毒打,“我”重回老太太身边,老太太不计前嫌,仍对“我”关怀备至……冷雨夜,“我”冻得直发抖,尝试着钻进她的被窝,她接受了“我”,并与“我”“同眠共枕”……这位学生的修改得到了大家的赞许,认为通过对比的手法更好地表现了“最想”,也反映了社会现实,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立意,达到了新颖深刻的效果。而细节的刻画更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中心主旨。这样的作文升格训练,学生既喜欢而又有实效,他们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改变,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作文水平自然也在逐步提高。

二、作文可逆向思维,反弹琵琶

逆向思维就是让思维沿着与一般人思路相反的方向推进。说具体一点,就是人们肯定某种事物时,你却想到它负面的东西;当人们否定某种事物时,你却想到它的好处或积极的一面。运用逆向思维,可使文章跳出陈规俗套,突破人云亦云的认识局限,在立意上创出新的境界。例如,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老师不是蜡烛》的习作,文中从人们常说的“老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尽自己”说起,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不同于蜡烛,因为蜡烛在燃烧时,时时流淌出悲哀的泪水;而老师在辛勤工作时则总是微笑。”接着,作者从老师的几个生动事例中得出结论:“老师有蜡烛一样的奉献精神,但她不像蜡烛那样毁灭自己,而是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伸。”这个立意非常新颖独特,准确地揭示了教师工作的性质和价值。又如对荷花与污泥,一般人都赞美荷花,贬损污泥。但偏偏有一个学生却这样写道:“其实,污泥更具有令人称道的好风格。试想,如果不是污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尤为可贵的是,污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即使千百年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看,文章的立意多么新颖独特,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在此,笔者必须强调的是逆向思维并不是唱“反调”,作文的立意依然要正面、健康、有积极的意义。

三、作文应联系现实,聚焦时代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好的文章往往紧扣现实立意,要么针对某类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么突出时事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文章,因折射了社会热点,洋溢着时代气息,而显得深刻新颖,让人爱读、发人深思。2012年中考作文关键词是“最美”,很多考生都结合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生活,如“最美司机”、“最美老师”等等,但内容却过于雷同、立意肤浅、缺乏自我的观点、写不出真情实感,甚至有记流水账之嫌。因此,这些作文绝大多数都落入三类文行列。而笔者的一位爱徒以“最美的门”为题,内容大致如下:文章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为线索,着力刻画了叔公那扇古朴而略带破旧的木门,这扇门夜里常不关闭,“我”满怀疑惑,某天深夜里听见叔公家吵吵嚷嚷,人进人出,我更是心生担忧甚至害怕,天明后,焦急问叔公昨夜的情形,叔公安抚“我”,并告知原来是邻居阿姨生病,找略懂医术的赤脚医生――叔公帮忙。而叔公也总是这样,夜不闭户,怕自己熟睡或影响家人,只有村里人有急事或急病,他总匆忙外出,热心救助。我听后心生感慨:难得乡村里还有如此和谐、纯朴的一幅美景,这扇门是“我”心中“最美的门”。文章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着力刻画了叔公善良、纯朴、真诚的形象,勾画了新时期新农村那种和谐共处、真诚互助的美景,凸显了现阶段社会的热点和时代的呼声――“和谐”,从而让文章的立意新颖而深刻。因此,这位爱徒也拿到了接近满分的成绩。的确,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留意身边的人、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记录心中的一些感触。这样,文章才会写得有内容、有深刻立意、有真情实感。

四、作文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学生作文的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平时应注意对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作文创新的必要因素。综观近几年广东中考作文命题,无论是《脚步》还是《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或《前行》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要想写好这些作文,离不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有些命题本身就较虚,选取的是我们身边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事物,如“温暖”、“寻找”、“支持”、“激情”等等,若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其效果恐怕不会好。所以,这就需要由虚入实、立意求新。它需要我们化抽象为具体、由物想到人、由自然想到社会现象,才能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晦的道理说得清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不一,如在选材安排上创新、在篇章结构上创新、在语言运用上创新等等。追求新立意,引导作文创新是笔者持之以恒的尝试。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上一篇:浅谈如何对部队高校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研究 下一篇:扎克伯格:Facebook的幸福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