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理念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分析

时间:2022-10-30 09:03:07

巴菲特投资理念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分析

【摘要】巴菲特被全世界人民称为股神,不仅因为他雄厚的资本力量,还因为他对股票市场精准的判断,能运用自己的投资理念分析企业的能力和价值,且并不被捆绑于各种已有模型和指标,这是现今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们所缺乏的。但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性,如投机性太强,信息暴露太慢等导致巴菲特的部分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不能发挥效用。本文要从巴菲特的理论入手讨论其在中国市场上的适应性。

【关键词】巴菲特 投资理念 适用性

要想谈论巴菲特的投资价值理念在中国市场能否发挥作用,首先要对巴菲特投资价值理念进行思考。巴菲特的投资价值法则主要有六个方面。即公司发展良好,公司股票才会有收益;需要对公司的盈利指标进行计算;长线投资胜于短线投资;支持有少数几只股票等。下面叙述这些投资理论以及其在中国市场上的适用性。

首先是巴菲特坚信只有好的公司才能带给投资好的收益。这在中国股票市场上也非常适用。好的公司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指标,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收益,更受重视的是他们的无形资产,商誉就是一个良好的体现。巴菲特坚持自己对市场进行调查,他曾经到快餐店调查捷运公司的口碑和使用情况,然后在捷运公司因为仓库受损股票大跌时大量买入,从而净赚大笔资金。虽说理论适用于中国市场,但实际操作相当困难。正如股神所说,长久的品牌才受其青睐,但中国的股票市场的初衷在于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所以无论公司经营如何,发行的市盈率一定很高,进入二级市场后甚至更高,对于无法在一级市场上购买的投资者相当不利,几乎不会出现国外市场那样可以低价买入被低估的股票。其次是中国几乎没有企业能像可口可乐那样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中国企业缺乏长期发展的机制,按照巴菲特的观念很难进行抉择。还有,巴菲特认为股票是用来赚钱的,所以不能在上涨和下跌时大量买入和卖出股票,一旦市场发生剧烈震荡,投资者很可能血本无归。其实这里的含义是有时适当的要与市场反其道而行,这就对投资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能鉴别出被高估和低估的股票,在股市上涨或下跌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操作。这里就要举出一个曾经的神话,就是云南铜业。云南铜业在2005年时股价仅在3.39元左右,而到了2007年10月8日时,股价复权后最高涨到128.4元,最大涨幅达到了36.87倍。这在股民们看来是个神话,但是到了2008年8月19日,其最低股价只有11.42元,连股价最高时的10%都不到。有些投资者适时的在上涨的过程中卖出,比起那些从顶端跌到买价之下的投资者,要明智的多。

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性也使得巴菲特的部分理论在中国市场中并不适用。曾经中央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说过,中国永远出不了巴菲特,这是由于中国市场投资的不健康性。中国市场是以短线投资为主,持有股票的目的是从市场的随机和震荡中获利,而不是通过公司的盈利分红为自己获取价值,这一举动纯粹就是对市场的反应快慢决定收益。投机成为关键词后,导致巴菲特的一系列理论不能试用,如对长期持有股票和只持有少量的股票。在中国,高通货膨胀率使得股市收益也不断减少,长期持有股票的目的是通过复利提高收益率,但是中国的高通胀率使得这一举动十分危险。且中国股市的震荡使得系统风险很高,这个时候,只投资一支或者几支股票就是很不明智的选择。在无法分散风险很高的情况下,若只投资一支股票,就只能在高系统风险情况下再承受高非系统风险。但如果将多支股票进行投资组合,那么就可以降低非系统风险。就再如云南铜业,若只投资单只,并且买卖不及时,很有可能导致在60块的时候买入最后跌至8块钱。由于投资者的投机多是动摇性投机,在他们认为市场有泡沫的时候会不断的买入涨价的股票。此时若是都市下跌,单只或少数几只股票会让投资者损失良多。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证券分析师或者基金经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相关知识和理论进行详细而深入的了解。股票投资不仅仅是投资的一个过程,还涉及到了很多其他的过程。从材料中看,不仅要学习证券方面的知识,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财务指标,一定要熟悉公司的现代财务理论,即公司理财(如何安排投资融资活动使得股东财富最大化)。同时作为一个分析师必须熟悉财务会计学,如若无法看懂报表就无法读取报表里内涵的公司价值。还有分析师必须熟悉的,是公司经营战略和治理的理论,一个公司的股价不仅跟其历史有关,还跟长期的发展和走向有关。若是不能把握公司走向,则一切都是徒劳。

其次,一个证券分析师,一定要有高度的市场敏感性。要对整个市场和目标股票进行深入的分析,关注每一个可能影响市场走向和股票价值的因素和契机。具体就是每天都要关注新闻。市场总是有很多无法规避的风险,不仅由市场风险产生,有时还是因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如2010年10月政府决定打压房价的政策就对大盘产生了影响。10月8日是国庆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沪综指上涨3.13%,深成指涨3.86%。这似乎是对节前股指微弱向上姿态的确认。由此看出,政策会引起整个大盘的不同。所以要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总而言之,巴菲特的理念和精神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对于特殊的新兴的中国市场,绝对不能对着他的投资理念生搬硬套,否则将会带来无法预估的损失,根据中国市场改变着运用才是正确态度。

参考文献

[1]丘创.从卖鸡蛋想到巴菲特[J].新财经,2000(1).

[2]昝胜锋.从格雷厄姆、费雪到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分析[J].黑龙江金融,2004(4).

[3]刘建位.巴菲特财报分析密码[J].理财,2011(3).

作者简介:王波若(1992-),女,汉族,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上一篇:医院业务收入影响因素统计研究 下一篇:台湾富邦金控落子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