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时代中职学校音乐教育探究

时间:2022-10-30 08:59:49

对信息时代中职学校音乐教育探究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身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从中不难看出我们应淡化学科意识,引入各种艺术门类,使音乐教学扩展成为一种综合的教育手段。21世纪社会的信息化,让我们的生活和教育网络化、虚拟化、国家化、个性化,从而使我们的音乐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及学习更为便捷和广阔。

信息时代的教育促使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高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的变革。知识的迅速增长在教学上的要求是效率和质量的增长,由此也影响了教育体制、课程与教材模式的更新。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教育的工作者和新一代的教师,是我们教育未来的代表。如何使广大的师生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新的问题。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音乐教学也不例外,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整合也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更新音乐教育观念,调整音乐教学的内容、方法、程序和分解的目标结构,改革发展现有的中职音乐教学现状,逐步形成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时代的中职音乐教学实践形式,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必须明确信息时代的中职音乐教与学的规律,构建新的信息时代的中职音乐教学,很多的音乐教师对此的认识还不够深,认为联系不大,它更适合其他学科。中职学校及学生发展的规划,中职音乐与人文学科融会的加深,知识环境的开放,与时代联系的紧密,使得我们使用的教材、资源日益丰富,教学的时间、空间、方法都有着相应的变化。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一、 逐步引导学生在“听”中学习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从而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通过听觉帮助学生学习音乐。

二、 逐步在“想”中学习音乐

学生通过听音乐后,对于这是什么乐曲、什么节拍、什么速度、想表现什么内容、产生疑问,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听、看,听后要启发学生多联想,在头脑中要构建情节,有音乐的画面,在想中感知音乐美的蕴含;在想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想中引发心灵的火花;在想中充分理解音乐。

三、 逐步培养学生在“唱”中感受音乐,在“做”中表现音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展示课题。通过“认、读、拍、打”复习巩固,加深印象通过“内在感受,外在表现”。通过节奏的“变化组合,多变多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活泼的课堂气氛;通过集体参与的教学效果,面向全体,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节奏填词、编创,激发灵感,初步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

四、逐步锻炼学生在“编”中创作音乐

音乐是综合的艺术,节奏是构成音乐的最主要的元素,也是推动音乐发展的基本因素。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音乐入门从节奏入手。节奏的教学可以采用奥尔夫的教学原则和身体韵律等充分体会节奏,多看、多听、多模,激发学生自然产生编创的激情和发展的空间。

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听、想、唱、做、编”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音乐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运用校园网上音乐画面的资料,运用实物投影的快捷方式,适当运用录音、幻灯等电教手段,为学生做示范性的演唱、演奏及乐理知识的讲解和教授。运用律动、舞蹈、表演、指挥或是手势,用挂图、照片、卡片、简笔画等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上有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多想、多感受、多理解、多表现,最后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学习时间是学生最易开发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阶段,开拓想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如教师在上《黄河大合唱》欣赏课时,可以加入历史性背景知识,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词作者的长诗,同时配合历史性的镜头和画面背景,营造出庄严凝重、激荡奔涌的氛围,使学生在聆听的同时更能深刻地明晰当时的历史背景,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如教师在上《四季歌》时,可以借助多维画面向学生提供信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室里还可以用美术绘画学科、建筑学的功能对教师进行精心的布置,放一些与情景有关的音乐,学生在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时,很快便完全沉浸在其中。课堂上根据需要,安排学生的座位可以有T型、马蹄型、田字型等。此外我们教学中还可采用摄像机的拍摄、日常学生照片的收集等方法精心制作,配上音乐,让学生亲身参与制作和构思设计,达到良好的创作、享受、感受美的效果,音乐教育特殊的美育功效在其中也有所闪现。

信息时代中职音乐教学所产生的效应是值得不断研究和探索的,如何让音乐理论课程和现代教学手段良好结合,如何让音乐与其他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融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教学领域中感受与鉴赏美、学习音乐相关文化的知识都是不断需要调整和反思的。

上一篇:儿童早期音乐教育 下一篇:音乐教学论文[幼儿音乐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