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螟在广西莪术上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研究

时间:2022-10-30 08:33:24

桃蛀螟在广西莪术上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治研究

摘要:研究了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的为害特性与田间药剂及诱集植物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桃蛀螟从心叶开始自上而下钻蛀为害广西莪术(Cureuma kwangsiensis)茎部,7~9月为全年为害高峰期;供试的6种药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防效较好,分别为76.52%、71.62%;种植诱集植物红球姜并辅以使用1次氯虫苯甲酰胺,受害株率减少93.71%,虫口减退率96.21%。

关键词:广西莪术(Cureuma kwangsiensis);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发生规律;诱集;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4;S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1-0082-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1.023

广西莪术是《中国药典》收载莪术的3种基原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1.、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set C.F.Liang和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g Y.H.Chen et C.Ling)中的一种,为单子叶姜科植物,亦称桂莪术,主产广西,其根茎作为中药莪术使用,其块根作为中药郁金(习称“桂郁金”)使用。莪术有破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郁金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之功效。近年来文献报道莪术油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1,2]。广西作为广西莪术的道地药材产区,传统种植于钦州灵山县、贵港市等地,种植面积666.67 hm2。随着药材及其他作物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周边环境的不断变化,近年来广西莪术受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为害严重[3]。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是一种食性极杂的害虫,已知寄主植物有100余种,为害极其严重,在有些寄主上的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4,5]。国内外有关桃蛀螟为害姜科植物的报道甚少。国内仅吴忠发等[6]报道桃蛀螟是姜科植物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姜花、黄姜、圆瓣姜花;印度也有文献报道,桃蛀螟严重为害姜科植物可导致产量损失50%[7]。广西莪术作为桃蛀螟的新记录寄主,蒋妮等[3]已对桃蛀螟在广西的生活史、寄主范围(姜科植物)、自然天敌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经田间调查发现桃蛀螟除了为害广西莪术外,还可为害红球姜等24种姜科植物,其中对红球姜[Zingiber zerumbet(Linn.)Rosc.ex.Smith]的趋性最强[3]。为此本试验重点研究了桃蛀螟在田间的为害特性及发生规律,以及化学防治及诱集技术,种植红球姜作为诱集植物,引诱桃蛀螟到其上产卵、为害,然后集中消灭,探讨有效的无公害防治途径,以期为田间科学防控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由江苏皇马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80 g/L毒死蜱(乐斯苯)乳油,由山东济南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由山东天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5.0%锐劲特(氟虫腈),由上海谱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8%阿维菌乳油,由华北制药集团爱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田间为害特性及幼虫种群消长规律调查 2012~2013年在广西药用植物园姜园内虫口密度较大的地块设置固定调查样地,定期调查桃蛀螟的发生情况、为害部位、为害特征,结合室内饲养完成该害虫的生活史。4~11月莪术田间生长期调查幼虫种群消长规律,每个月调查1次,每次调查5点,每点20株,共100株,拨开整个植株,统计受害株数及蛀道内的幼虫数量;12月至翌年3月莪术倒苗期调查枯萎的茎干、叶片中的虫口数量,根据统计结果绘制曲线图。

1.2.2 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2012年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小林莪术种植基地开展防治试验,试验区莪术种植密度为20 株/m2,按照当地传统方式种植管理。6个供试药剂随机区组设计,以清水作对照,共7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为防止农药间交互干扰,各处理间间隔1 m的距离不喷药。每小区面积为50 m2,首次喷药时间设在越冬代的卵孵化盛期及第一代低龄幼虫高峰期(5月20日),连续喷药3次,每次间隔6 d,最后一次施药后10 d调查药效,每小区调查5点,每点20株,共100株,拨开植株,统计死亡虫数,以校正虫口减退率表示药效。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

1.2.3 种植诱集植物红球姜防治试验 试验地设在南宁市隆安县小林莪术种植基地,设3个处理,小区间隔10 m。

1)处理1:2012年2月中下旬在广西莪术地块(约667 m2)四周种植宽约2 m的红球姜诱集带,种植密度为20 株/m2,9月下旬割掉红球姜地上部分集中烧毁,广西莪术不再采取其他防治措施。

2)处理2:2012年2月中下旬在广西莪术地块(约667 m2)四周种植宽约2 m的红球姜诱集带,种植密度为20 株/m2,并在8月中旬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一次,9月下旬割掉红球姜地上部分集中烧毁。

3)处理3(对照):只种植广西莪术地块(约667 m2),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1.2.4 调查方法

1)广西莪术受害情况调查:2012年9月中旬,在南宁隆安县小林广西莪术种植基地随机5点取样广西莪术植株,每点100株,共500株,统计受害株数,并拨开茎干统计桃蛀螟幼虫及蛹的数量,计算受害株减少率及虫口减退率。

受害株减少率=(对照受害率-处理受害率)/对照受害率×100%;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数-处理虫口数)/对照虫口数×100%

2)红球姜受害情况调查:2012年9月中旬,在南宁隆安县小林广西莪术种植基地随机5点取样红球姜植株,每点100株,共500株,统计受害株数,并拨开茎干统计桃蛀螟幼虫及蛹的数量,计算受害株率及平均虫口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为害特性及发生规律

广西莪术为多年生姜科植物,在传统产区每年3~4月种植,10~11月采收。人工种植地块由于水肥好、管理到位,植物长势好,虫害发生期要稍早于自然生长条件下的广西莪术地块。据调查,人工种植的广西莪术桃蛀螟为害时间为每年4~10月,而自然生长的广西莪术为害时间为每年5~11月。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田间表现出两种显著的为害特征。4~5月初广西莪术长出3~5片新叶,株高约20 cm,成虫主要将卵产在卷曲尚未展开的心叶上或嫩叶主脉两侧,散产,1粒或2~3粒。初孵幼虫蛀食叶肉,形成1~2 cm长的透明食道,发育至2~3龄经短距离爬行后,蛀入植物的嫩茎取食为害,田间多表现为心叶枯黄凋萎,拨开受害部位,蛀道较小,直径约为3~6 mm,这种为害状多持续至6月底;7月,株高70~80 cm,植株基本停止生长,成虫多将卵产在茎干上,幼虫孵化后蛀入茎干取食,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不断往下钻蛀、取食、发育,蛀道较宽,直径约为8~10 mm,蛀道内较潮湿并有丝状体,茎干自上而下排列有孔径约为2~3 mm的排粪孔3~5个,植株近地面处可见明显虫粪排出,有些植株茎干上出现2~3头幼虫同时为害,老熟幼虫多在蛀道底部吐丝结茧,而越冬代幼虫或蛹多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田间多表现为茎干中空,易折断,整株倒伏。

调查结果(图1)表明,桃蛀螟种群数量在1~3月保持较平稳的水平,4月数量急剧减少,5月达到1个小高峰,6月数量又有所减少,7~9月为全年发生高峰,10月后随着天气转凉变冷,虫口数量呈减少趋势。以上全年虫口变化规律与该虫生活史有关,12月至翌年3月主要为越冬的老熟幼虫,所以数量保持在较平稳的水平;4月为羽化盛期,幼虫数量急剧减少;5月第一代幼虫孵化开始为害,幼虫数量随之增加,6月为第一代幼虫化蛹羽化盛期,田间幼虫数量减少;6月下旬及7月田间开始出现世代重叠,8、9月广西莪术营养生长至最旺盛时期,田间食料充沛,所以7~9月形成了一个全年为害高峰期。

2.2 防治效果分析

2.2.1 药剂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供试的6种药剂中,20%氯虫苯甲酰胺对桃蛀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为76.52%,极显著高于其他5种药剂;2.5%三氟氯氰菊酯对桃蛀螟的田间防效为71.62%;480 g/L毒死蜱、1.8%阿维菌对桃蛀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效分别为65.37%和64.56%,差异不显著;5.0%锐劲特的防效为53.43%,4.5%高效氯氰菊酯防效仅为32.46%,防效均较差。

2.2.2 红球姜诱集防治效果 表2显示,红球姜与广西莪术搭配种植,广西莪术受害率为57.20%,红球姜受害率高达86.20%,可见桃蛀螟对红球姜表现出较强趋性。采取种植诱集植物进行防治(种植诱集植物红球姜诱集桃蛀螟,然后将被害茎叶剪下烧毁,达到防治的目的),与对照相比,广西莪术的受害株减少67.48%,虫口数减少75.22%;种植红球姜诱集并配合使用1次高效低毒药剂,与对照相比,可使广西莪术受害株减少93.71%,虫口减少96.21%,防效显著。表1显示,采取单一化学防治措施,用药3次后,田间最好防效为76.52%。可见种植诱集植物并辅以少量化学防治,防效更好,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3 小结与讨论

氯虫苯甲酰胺是第一个具有新型邻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化学结构的广谱杀虫剂,其作用方式主要通过对昆虫鱼尼丁受体的活化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有效防治大多数鳞翅目害虫23种、鞘翅目害虫11种、半翅目害虫3种、双翅目害虫2种、等翅目害虫2种[8]。目前尚未见在防治桃蛀螟上的报道。本试验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广西莪术桃蛀螟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该药剂较菊酯、有机磷等常用杀虫剂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桃蛀螟的首选药剂。而从长期的防治考虑,建议将氯虫苯甲酰胺与三氟氯氰菊酯、毒死蜱等不同类型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不易产生抗药性,防效更持久。

诱集植物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污染环境、对天敌安全等特点,不但能提高农田和果园生物多样性,而且作为天敌的培育圃,能够促进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从而大幅度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因此利用诱集植物防治害虫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经济意义[9]。20世纪70年代以后,诱集植物在棉花、大豆、花椰菜、马铃薯、玉米等作物上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益[10-12]。有文献报道,桃蛀螟对向日葵有较强趋性,4月播种向日葵,5~6月花期时向日葵的花盘可吸引大量桃蛀螟成虫前来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并产卵,从而减轻桃树受害[13]。在广西,桃蛀螟成虫羽化产卵盛期为4~5月,此时为广西莪术花期,向日葵尚处于幼苗期,可见向日葵不适宜作为广西莪术桃蛀螟的诱集植物。本研究结果表明,红球姜对桃蛀螟有很强的诱集力,在广西莪术四周种植红球姜并辅助1次化学农药防治,广西莪术的受害株减少率及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对保护环境及减少经济投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红球姜与广西莪术同属姜科植物,物候期基本一致,且野生资源丰富,繁殖力强,易人工种植,建议将红球姜作为防治广西莪术桃蛀螟的诱集植物,在生产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曾建红,黄庆龙,陈 旭.莪术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5):426-428.

[3] 蒋 妮,刘丽辉,缪剑华,等.广西莪术蛀茎害虫种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172-175.

[4] 孟 文.杂食性害虫:桃蛀螟[M].第二版(上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5] 王振营,何康来,石 洁,等.桃蛀螟在玉米上为害加重原因与控制对策[J].植物保护,2006,32(2):67-69.

[6] 吴忠发,谢保龄.桃蛀螟为害姜科植物的特性及防治[J].广西农业科学,1998(3):142.

[7] KOYA K M A,BALAKRISHNAN R,DEVASAHAYAM S,et al. Assessment of yield loss caused by ginger shoot borer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6e[R]. India:Central Plantation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1985.

[8] 徐尚成,俞幼芬,王晓军,等.新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及其研究开发进展[J].现代农药,2008(10):8-10.

[9] 许向利,花保祯,张世泽.诱集植物在农业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J].植物保护,2005,31(6):7-10.

[10] BOUEHER T J. Why perimeter trap cropping works[A].Proceedings of the 2003[C]. New York:State Vegetable Conference,2003.131-132.

[11] HOKKANEN H M T. Trap cropping in pest managementg[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1991,36:119-138.

[12] REE B. Texas pecan pest managementg newsletter[J].Texas Agrie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1999,99(4):1.

[13] 郭焕敬.利用向日葵巧治桃蛀螟[J].河北果树,2001(2):48.

上一篇:手机大数据,摸不到的“神器” 下一篇:突尼斯:地中海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