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肠及肠系膜挫伤检查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30 07:53:35

【前言】螺旋CT在肠及肠系膜挫伤检查中的应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急诊32例经手术证实的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资料。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存在腹部外伤史,其中由于车祸的共计18人,因为高处坠落的共计3人,挤压造成损伤的共计11人。临床主要表现于腹...

螺旋CT在肠及肠系膜挫伤检查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肠及肠系膜损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评价其对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研究32名通过手术证实是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人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统计损伤部位、程度、范围及密度改变。结果:肠壁增厚的共计25名:肠系膜区脂肪呈云雾状密度提升的共计32人:肠系膜血肿共计24人:腹腔、腹膜后和肠间积液、积血共计28人,腹腔游离积气共计21人。结论: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是早期诊断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螺旋CT;肠系膜;挫伤;应用

1前言

腹部闭合伤中肠及肠系膜损伤相对少见,急诊时都注重实质脏器的损伤,而忽略了肠及肠系膜损伤。但是损伤非常可能造成肠穿孔,随后造成肠坏死、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及肠系膜血管破裂等等,所以早期诊断特别的关键,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给腹部肠及肠系膜损伤诊断提供可靠信息,能够有效的保障治疗质量效果,降低死亡的可能性。作者获取了我院32名通过手术发现是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人的详细信息,分析其CT表现,旨在提高CT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现对其分析如下:

2一般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急诊32例经手术证实的肠及肠系膜损伤患者的CT资料。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44岁。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存在腹部外伤史,其中由于车祸的共计18人,因为高处坠落的共计3人,挤压造成损伤的共计11人。临床主要表现于腹部疼痛,同时情况不断的恶化,存在肌紧张、板状腹、休克等现象。

2.2方法

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4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容积扫描,120kV、90mAs,层厚5mm,间隔5 mm,扫描完后行1.25mm薄层重建及MPR重建。图像采用多窗技术观察(窗宽250HU,窗位50-70HU;窗宽1500HU,窗位-700HU;窗宽600HU,窗位-50HU)。CT检查均在外伤后30-300min内完成。全部病人CT检查均未口服肠腔内造影剂,CT检查之后一天内都进行剖腹探查术。

3结果

3.1螺旋CT表现征象

(1)肠壁呈局限性或广泛水肿、增厚或血肿25例,占78%。具体展示于肠壁呈偏心性、半环形及环形增厚,边缘并非特别清楚,肠管遭到破坏,能够观察到小斑点状高密度小血肿产生。

(2)肠系膜渗出、血肿,系膜血肿24例(占75%),系膜渗出区脂肪密度增高、增厚、模糊,呈“云雾状”、“磨玻璃样”改变。系膜血肿展示于肠系膜根部及肠曲间团片状高密度影,主要是“分叶状”形态,一些边缘为尖角状。肠系膜血管产生了出血现象同时产生了局限性高密度血肿。血肿CT值超过了50HU。

(3)腹腔、腹膜后和肠间积液、积血28例,占87.5%。为液体样密度,CT值往往超过了30HU,基本上保持在肠曲间、肝脾周围、肝肾隐窝、结肠旁沟、盆腔和腹膜后间隙。

(4)腹腔游离积气共计21人,实际比例达到了65.6%。通常是小泡状、弧形、带状低密度影聚集于前腹壁下、膈下、肝门区、系膜内、肠壁间、腹膜后间隙。

3.2手术结果分析

乙状结肠、横结肠及系膜损伤6例;回肠及系膜损伤15例;空肠6例;十二指肠5例;肠穿孔21例;系膜撕裂伴血管断裂共计9人。

4讨论

急性腹部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占腹部钝性伤的5%左右,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症状特异性低。

4.1肠壁偏心性、半环形或环形增厚

CT示密度增高,肠道损伤所致肠壁增厚约占75%-80%,没有肠壁增厚并不能排除肠道损伤的存在,通过调查发现小肠厚度超过了3mm、结肠壁厚超过5mm是有问题的。肠壁增厚要将非创伤性疾病(如感染性炎症、局部肠壁缺血、低蛋白血症、肝硬化和心衰等)排除在外,要根据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开展深入研究。

4.2腹腔游离积气

腹腔游离积气是肠破裂或穿孔的一种直接征象,具有肯定诊断价值。呈小泡状、弧形、带状低密度影聚集于前腹壁下、膈下、肝门区、系膜间、腹膜后间隙。积气部位和肠破裂及穿孔的地点、病人自身存在一定联系。胃、十二指肠、结肠破裂大量气腹能够快速察觉,小肠、阑尾破裂并没有很多的气体产生,在腹腔、肠系膜之中和肠壁中存在积气现象,具体展示于小气泡,要薄层重建、MPR及肺窗观察;气体CT值是-1000HU,脂肪组织CT为-100HU左右,借助CT值分析,同时要把纵隔气肿、气胸、诊断性腹腔穿刺造成的积气排除在外。

4.3肠系膜渗出、血肿

CT表现为肠系膜增厚、模糊。肠管系膜侧脂肪层密度增高,边缘模糊不清,呈“云雾状”、“磨玻璃样”改变。病理学上认为由于肠系膜直接损伤和化学刺激所致的出血和炎性细胞沿肠系膜血管周围浸润有关。肠系膜血肿关键展示于肠系膜根部及肠曲间团片状高密度影,通常是“分叶状”形态,一些边缘主要是尖角状。肠系膜血管撕裂产生出血现象造成了局限性高密度血肿,绝大部分是在受累肠系膜远端,往往集中在肠管及肠系膜损伤等地点。按照出血量规模能够展示于点状、三角形、椭圆形,边缘角状是非常突出的外在展示。肠系膜内血肿和肝、脾损伤造成的腹腔积血存在明显差异,第二种往往保持在膈下间隙、结肠旁沟、盆腔内,基本上没有在肠曲间。闭合性肠系膜血管遭到破坏的绝大部分是系膜内血管,正像小肠系膜中的空/回肠系膜血管,横结肠系膜中的结肠中动、静脉分支及乙状结肠系膜中的乙状结肠和直肠上动、静脉及分支。但是从腹膜之内游动的结肠左、结肠右系膜血管位置非常明确,从闭合性损伤之内基本上没有受累。

4.4腹腔、腹膜后和肠间积液、积血

腹腔或腹膜后积液是肠及肠系膜损伤最常见的CT征象,几乎所有的肠及肠系膜损伤都能见到腹腔积液。在腹腔之内出现了明显的积液现象但是没有产生实质性脏器损伤的病人,绝大部分应该是肠或肠系膜损伤。肠管间及肠曲间积液能够当做小肠穿孔的重要特征,基本上不可能出现漏诊现象。腹腔积液由于含血液成分,CT值通常情况下保持在30-50HU范围之内,积血因为时间的发展,密度和CT值有所降低。肠腔外游离液体能够细化成少量、中量、大量等不同等级。液体保持在肠曲间、肝脾附近、肝肾隐窝、结肠旁沟、盆腔及腹膜后间隙。

5结论

综上所述,肠及肠系膜损伤致肠壁、肠系膜增厚、水肿、血肿形成,腹腔、腹膜后和肠间积液、积血,肠穿孔继发气腹等较有特征性的CT表现,所以CT检查是早期诊断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重要手段,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白玫,刘彬.浅谈多排螺旋CT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医疗设备,2008,(08).

[2]庄伟龙.提高64排螺旋CT应用性能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08,(09).

[3]张宗军,卢光明.双源CT原理与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7,(10).

[4]阎文颖,张在人,,高丽.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图像质量的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01).

[5]郑玲,顾海峰,杨刚,李林,周长圣,张龙江,卢光明.双源CT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04).

[6]战丽波,秦东京,邢学玲.双源CT的基本原理及特性[J].放射学实践,2008,(06).

上一篇: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下一篇:疑似氟硅酸钠引起食物中毒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