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治理不足及其改进之策

时间:2022-10-30 07:34:29

林业病虫害治理不足及其改进之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五河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全县广大林业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林业有害生物基础设施更新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和防治效果不断提高。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五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约117°29'~118°04'E,32°55'~33°20'N。地处淮北平原的最南端,淮河流域的中游下段,地跨淮河两岸。东邻江苏省泗洪县,西连本省固镇县、蚌埠市郊区,南与明光市、凤阳县接壤,北靠泗县、灵壁县,东西长55km,南北宽46km,总面积1580km2。五河县以平原为主,约1446.7km2,占总面积的91.5%,丘陵面积约133.3km2,占总面积的8.5%,总体地形呈西高东低趋势。

1.2气候条件

五河县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南北方过渡性气候特征,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适中、冬寒干燥、夏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4.7℃,1月份平均气温0.5℃,7月份平均气温27.8℃;年平均降水量896.3mm,多集中在6、7、8月这3个月,这3个月降水量占全降水量的52.6%。全年日照时数在2306.7~2487.6h,日照率为52%,无霜期212d。

1.3森林资源状况

我县有林地面积2.47万hm2。按林种分:针叶林(主要为黑松、少量国外松、侧柏)686.67hm2;经济林:(梨、桃、苹果等)0.1万hm2;阔叶林2.3万hm2(其中杨树纯林2.17万hm2,占95%,杂树0.13万hm2。)针叶林中,除少部分侧柏外,主要为人工栽植的黑松纯林和近几年栽培的国外松,其中松类林分面积666.67hm2,分布淮河以南低山低丘,且大部分在我县国有大巩山林场(为0.053万hm2),小溪、朱顶两个乡镇(为近几年栽培的国外松纯林)。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林业有害生物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2011年草履蚧发生面积1415.33hm2,杨小舟蛾、杨扇舟蛾、黄翅缀叶野螟发生面积932hm2,危害程度明显重于往年,局部地块危害严重已造成林木整株枯死。根据县林业有害生物部门虫情调查预测,全县2012年草履蚧发生面积将突破0.2万hm2;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0.17万hm2左右。面对这一严重态势,2008年我县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2011年降低到0.23万hm2。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2危害病虫种类增多,危害程度严重

过去危害我县比较重的草履蚧、松材线虫、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虫害至今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仍年年发生,给我县林业产业和生态坏境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全县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2万m3,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

2.3林业危险性病虫害潜伏威胁加大

近几年以来为了防止美国白蛾、松材线虫、光肩星天牛等多种危险性害虫侵入我县,对这些危险性害虫我县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没有给我县树木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要高度重视。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县松树在短期内大面积死亡。

2.4病虫难防,易大面积暴发

由于我县林业树种单一,杨树面积占到总树种面积的90%以上,给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提供有效土壤。过去危害我县比较严重有草履蚧、杨扇舟蛾、天牛等,这些虫害生命力极强,表现相当顽固,1~2年都不能彻底消灭它,且都有大面积暴发成灾的趋势,有的虫害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防治跟不上,病虫害会大面积蔓延到周围地区,造成大面积树木被感染或者死亡,造成虫害防治难度加大,不利于下一年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3制约因素

3.1林农的防治虫害的意识不强,宣传不到位

应加大新闻广播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力度,让林农知道对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县广大干群大力宣传虫害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意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制作虫害专题片在电视上播放。

3.2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硬件设施跟不上

不能准确有效地掌握虫情的发生时间,不能及时有效的虫情预测预报和指导有效的防治。

3.3防治模式落后,防治虫害机械设备严重老化,不能适应虫害的防治要求

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不够,林农在防治虫害时还是局限于一家一户的防治模式,不能做到同一时间统一用药集中连片的防治,为虫害生养休憩、有效转移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林农用的设备还是老式小型喷雾器,根本上达不到防治的效果。

3.4检疫工作不到位

对过往的苗木、木材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产地检疫不能及时有效跟上,没有设立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把关不严。

3.5防治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制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整体功能

具体表现是防治虫害机械设备缺失,新机械设备买不起,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缺乏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低。

4对策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要从实现林业跨越式大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数量,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促进林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担负着保障支撑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要强调的是,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火灾、水灾那样的损失性和危害性,而且具有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及生物灾害的特征。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切实要把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加以认真考核。三要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减轻森林危害损失的高度认识。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抓好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林木损失,改善和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全县林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4.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

必须坚持把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本县内的所有森林资源进行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固定地块、专人、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杜绝平时不调查,临时抱佛脚,等到要测报结果时随便编一些数据来应付,起不到测报点预测预报应有的作用。当前我县有一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我们要以国家测报点为平台,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县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测报点要及时有效掌握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短期预报或预警,能够结合本县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区域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长期预报。

4.3加强技术指导,加大科技含量,提高防治水平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加强防治技术指导工作,认真组织开展科学防治,力争做到防治成本低、效果好。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方法。针对我县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防治方法技术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资源基础上,绿化造林要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坚持适地适树,把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的虫害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大力倡导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保护本地环境、改善生态、保护土壤、水源具有特殊的意义。增加松材线虫病防治的科技含量,提高防治成效。进一步加大天牛引诱剂及白僵菌、噻虫啉等生物防治措施方面推广应用力度,提高生物技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能力。利用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等都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应加大普及推广力度。三是坚决遵守国家有关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法律法规,逐步取缔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倡导使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和矿物性农药,以减轻对生态环境和水源、土壤的污染。

4.4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普及防治知识,强化防治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草履蚧、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虫害的危害性和预防除治工作的紧迫性,大力普及防治知识,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都了解、支持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并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共同参与防治工作。积极举办各种培训班,对疫情监测人员、除治专业队人员、疫情封锁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各级监测人员的监测能力,提高有害生物病疫情监测普查的准确率和除治质量。加强防治队伍建设,迅速提高防治队伍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特别是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能力。在乡村、乡镇林业站、林场聘用疫情监测员协助县森防站开展疫情监测工作。

4.5加强林木检验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结合我县的具体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强化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人们对林木检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仓储、加工、销售单位、集贸市场及花卉、苗木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三是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省界。四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

4.6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资金来源,保证防治需要

据统计每年我县大约有1333.33hm2左右森林面积因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今后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争取做到虫害防治全覆盖。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防治原则,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步入良性的发展的轨道。

上一篇:故意伤害罪的死刑司法监管 下一篇:集资诈骗罪死刑的司法管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