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倒腾出个牛产业

时间:2022-10-30 07:31:10

经纪人倒腾出个牛产业

黑龙江省拜泉县的黄牛以前多用于拉车耕地,如今。以黄牛养殖,屠宰,销售为主体的产业已初具规模,一片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之景。拜泉县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北方黄牛之乡。拜泉县养殖、贩卖黄牛的交易,始于8年前的今天。

随着临近县兴起养牛业之后,拜泉县有很多人靠到临近县倒牛赚到了钱。到了2000年,当地有2000多人加入到了倒牛的队伍中。当时,拜泉县共有2.6万黄牛养殖户,黄牛存栏60万头,大小交易市场有17个,光是屠宰场就有13家。可是以前这里并没人养牛,之所以现在搞得这么红火,完全是由一帮子经纪人倒牛倒出来的。

这些经纪人把牛卖到了齐齐哈尔市和吉林省的榆树市等地方的屠宰场。由于市场销路火爆,当地养殖规模的发展速度远远跟不上经纪人一车车往外倒牛的速度。从2001年开始,僧多粥少,经常出现几个经纪人抢一头牛的事。

经纪人多了,不但倒牛的成功率大大降低,而且一头牛往往要倒好几手,赚钱的差价少了。一手贩卖能赚个300元、200元,可经过好几道程序后,100元也很难赚到,有时候甚至照本也得卖。这样下来经纪人也不容易赚钱了。

冯铁库是拜泉县丰产乡永兴村的经纪人,他也是众多倒牛受益者之一,倒牛市场的不景气,不得不让他重新调整倒牛思路。冯铁库琢磨着:与其倒别人的牛还不如倒自己的牛,省掉中间环节就可以多赚点钱。2001年年底他从交易市场买了50头牛,其中15头是育肥牛,他直接倒手卖给了屠宰场,每头牛赚了150元钱,其他35头还没育成肥牛,他就直接拉回家养了起来。冯铁库把“边买边卖”的倒牛思路,调整为现在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能养的先养,不能养的就卖,能育肥的就育肥。

冯铁库有多年贩牛的经验,比一般的养殖户更掌握市场行情,知道牛养到什么时候最赚钱。他凭着自己的经验,第一批牛育肥了三个月之后卖出去,每头牛至少多赚了200元。现在冯铁库养牛的利润和以前不能同日而语了。以前一年也就赚个3万、5万元,现在他边养边倒,一年能赚到10万元。冯铁库的成功经验引导了一大批经纪人也按照他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方式开始养牛。从2 002年开始,拜泉县的养牛总量增加到了40万头以上,当地的交易市场增加了5个,也吸引了临近各县的一些养殖户到这里交易。

虽然有成熟的市场、丰沛的货源,但冯铁库这些倒牛经纪人还是觉得有些钱没赚到。由于当地没有屠宰场,经纪人每次都要雇车至少跑上四五个小时的路卖到外地屠宰场,而且每年的运输费用也是一大笔开支。

就在倒牛经纪人冯铁库为上屠宰场发愁的时候,倒肉经纪人石寿太也在为倒肉利薄而发愁。由于中间环节多,到石寿太倒肉的时候,利已经很薄了。于是2004年3月,他利用当地肉牛资源和自己的客户优势,成立了全县第一家屠宰兼销售的企业。正如他所料,当地的养殖户和经纪人纷纷主动把牛送来了。石寿太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倒牛了,后来认识行内的人多了,他一边倒牛一边从冷库买牛肉再倒手卖给外地的肉类配送公司。

其他经纪人看到石寿太赚了钱也跟着开起了屠宰场,仅2005年一年就出现了12家企业。企业的竞争也让牛价涨了起来。当时屠宰牛的行业利润很好,所以大伙儿都往这方面发展。到2005年末2006年初,很多家屠宰场都起来了,带动了养殖这一环节,从而形成了养殖、贩卖、屠宰等一条龙发展。

水涨船高的价格让养殖户得到了实惠也刺激了养殖积极性。2007年,全县肉牛存栏量就增加了10万头,肉牛产值超过了1个亿。

点评:

从起初的养牛到终端的牛肉销售,看似只是几个简单明了的环节,实际上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大的学问。“边买边卖”的倒牛思路,调整为“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才是这帮经纪人取得成功的最终经验。不难看出,只有新思想、新举动才是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的有效手段。

上一篇:一公斤树叶卖15元 下一篇::一时的迷途,还是神话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