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收单新规:牵住乱象

时间:2022-10-30 06:58:08

银行卡收单新规:牵住乱象

目前,央行支付结算司已经革拟了关于新一轮银行卡调价的方案。业界呼吁良久的“借贷分离”、“统一商户类别”等原则都将贯穿其中。为了获得发改委对于此次定价改革的支持,人民银行将在9月与发改委展开协调磋商。

这将是中国银行卡市场的第四次调价。

如果一切顺利,2014年下半年正式的调价方案将有望成形。但真正实施还面临一定的博弈,熟悉政策制定的权威人士指出,最早也要等到2015年。

从哪里“乱”起

银行卡收单是指签约收单机构向商户提供的资金结算的服务。简而言之,即持卡人在收单机构签约商户那里刷卡消费,收单机构结算的业务。年初以来,预售权事件、虚假商户、套码、“切机”……这些关于收单市场的违规现象不断见诸报端。“套、冒、绕”等行为使越来越多的收单机构或主动或被动的加入了违规行列。

违规套用低扣率(扣率,即指商户刷卡手续比率),又称MCC套码,是业内最普遍的违规现象。MCC的英文全称是“MerchantCategoryCode”,它由四位数字组成,用于标明银行卡商户的实际经营行业分类。按照餐娱类、一般类、民生类、公益类4大类(6小类),不同类型的商户采取不同的手续费定价标准,比如餐娱类商户的刷卡手续费比率是刷卡金额的1.25%,一般类适用的扣率是0.78%,民生类适用的扣率是0.38%。不同类别之间的价格有较大的差距,这就为套码的产生提供了制度的温床――如果改变商户MCC的类别,也就改变了其刷卡手续费比率。

与此相类似的,由于商户分类是依据营业执照的注册信息,因此违规套用低扣率首先要提供虚假商户注册信息,也就有了“虚假商户入网”。这种愈演愈烈的套码行为不仅在非金融机构和服务商中盛行。甚至连银行也加入了其中。只不过一些银行用内部补贴的方式来变相降低扣率水平。

2010年,央行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人民银行令[2010]第2号),也就是业界俗称的“2号令”。2号令开放了收单市场,承认了非金融机构在支付领域的合法经营地位,并对非金融机构从事收单业务实行牌照管理,而在此前,收单市场的主体主要是银行和银联商务。

在随后的几年中,有70家非金融机构拿到线下收单牌照的支付机构,如果再算上事实上从事收单业务的机构,整个市场参与主体的数目会在数百家。然而,收单市场的规模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呈现突破性增长:目前的情况是,存量市场已经相对稳定,增量主要来自利润薄的批发零售业。这就好比核定载客量10个人的车,一下子涌上了40个人,拥挤混乱不可避免。

银联在《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中显示,2014年上半年,银联在全国确认违规商户461936户,占活动商户的5.84%。其中非金机构违规商户355835户,占全部违规商户的77.03%。同期,全国实施约束商户197044户,约束金额达3.56亿元,补偿发卡银行3.12亿元,其中非金机构约束金额2.62亿元,银行约束金额O.94亿元。

定价治乱

熟悉政策制定的权威人士总结道,收单市场的“乱”主要表现出两个问题:一个虚假商户,另一个就是套码,而套码说到底就是收费的问题。“如果是一个标准就没的可套了。因此靠行政力量管不住,最好的办法是把价格统一”。

中国的银行卡市场经历了三次定价。首先是在联网通用之前。央行曾经区分商户的类别制定了两种费率,即2%和1%。第二次是在联网通用和银联成立后。2003年,央行以批复的形式同意了银联提交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管理办法,也就是业内所称的“126号文”。

126号文确定了7:1:x的分润比例,固定了发卡方和转接清算机构的收益,放开了收单机构,并针对商户类别做了差别定价。当时的考虑是鼓励发卡,同时促进收单机构的竞争,但回过头看,这次定价也有瑕疵。由于将商户划分为五类,不同类别商户刷卡手续费差别很大,甚至还出现了零扣率的公益类,这为后来的套码提供了制度的温床。

最近的一次调价则是在2013年初,这次调价由发改委主导。由于当时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国务院高层重视商超等企业降低刷卡手续费的诉求。那次调价后结果是将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平均降低了20%左右。这虽然降低了商业企业的负担,但却使银行卡产业链各方收入进一步缩水,客观上加剧了产业的混乱。

再一次定价的要求已十分迫切。目前,央行正在组织力量对银行卡收费定价进行研究。作为银行卡市场最核心的规则,收费定价和市场参与主体密切相关,通过改革定价机制来理顺市场秩序,实际上是牵住了问题“牛鼻子”。

包括监管机构人士在内的银行卡产业链各方,对于“借贷分离”、“统一商户类别”等基本原则已经达成共识。绝大多数的市场参与主体都希望定价改革能“越早越好”。

“这两大原则将在很大程度上颠覆目前的银行卡市场价格体系。”汇付天下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个收单市场都迫切希望新的原则可以尽快落地。

共商均衡价格

根据上述两大原则,目前以“以商户分类为主”的价格体系调整成“以卡种差别分类为主”的价格体系。这意味,在收费标准的制定上,不再是以商户作为评判标准,而将以借记卡和贷记卡成本的不同,制定新的收费标准。在借记卡和贷记卡这两个大范围内,会允许因为卡种不同、服务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高端信用卡和普通信用卡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费率。

中国银联业务专家王建明在采访中认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缩小目前的套利空间。“机构要争市场,不再动帮助商户套利这个心思了。”王建明认为,缩小套利空间后,收单机构为争商户的方式将通过业务创新,如提供一些增值服务等方式来收取费用,不再是简单地靠规模收取手续费的方式。

“尽管两大原则已经形成共识,但是还是有分歧的地方。”业内人士认为,此新一轮银行卡手续费调整从提出方案到最终执行大概经历了两年的时间,因此新一轮银行卡手续费调整不会在短期内就推出,这其中涉及各方的利益分成如何确定的问题是关键。

当前“721”(刷卡手续费按照发卡银行、收单机构、银联7:2:1的利益分配的规则)的分成形式正式执行于2004年3月1日,“721订立的时候,主要矛盾足卡太少,把手续费利润的大头给发卡机构,足为了鼓励发卡机构多发卡。”汇付天下相关负责人称。

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7.14亿张。截至2013年末,全国联网银行卡受理商户达763.5万户,同比增长58.0%,增幅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全年国内银行卡受理面积持续扩大,受理商户、联网POS终端和ATM终端规模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近日撰文指出,目前,我国传统上由银行部门垄断支付服务领域的格局已被打破,支付服务尤其是零售支付服务领域已基本实现市场化,支付服务提供者日益多元化,支付方式日趋丰富和个性化,行业自律组织已经形成并发挥积极作用。这是支付服务市场活力提升的表现,对减少现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支付效率、促进金融创新和方便生产生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深邃的观察者们发现,从管理的角度讲,“乱”不是一个好事,但从另外的视角看,“乱”也是达到“治”的必经之路。从定价的角度来说,“乱”培育了市场主体。只有更多主体的参与,市场才能得出一个均衡价格,产业整体规模才能迅速扩大。

(本刊记者综合整理)

上一篇:金融业怎能独善其身 下一篇:李天顺:小一样可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