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12 22:31:44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银行卡;收单业务;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我国银行卡收单市场始于1979年8月。当时,香港东亚银行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了境外信用卡的协议,开创了收单业务的先河。此后,银行卡的发行、收单业务高歌猛进,收单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拉动了内需,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近一年半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相继出台三个监管文件——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非金融支付办法》),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非金融支付细则》),银监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业务准入、日常管理、业务外包等方面对收单业务实施细化监管,必将有利于收单市场的规范发展。以此为标志,我国银行卡收单业务的监管制度已基本确立。

一、银行卡收单市场发展迅猛

1979年至今,银行卡收单市场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展迅猛,规模可观。从2008年末至2010末,联网商户数从118.17万户增长到218.3万户,年均增长36%,POS数从184.51万台增长到333.4万台,年均增长34%,ATM数从16.75万台增长到27.1万台,年均增长27%。截至今年三季度,银行卡收单商户共有286.96 万户,联网POS机具438.70万台,联网ATM 30.93 万台,同比分别增长43.5%、42.2%、24.8% 。

收单网络高速发展,用卡环境迅速提升,持卡人的刷卡消费意愿风生水起。从2008年至2010年,银行卡消费笔数从26.45亿增长到48.49亿,消费金额从3.95万亿增长到10.43万亿,卡均消费金额从2393元增长至4318元,笔均消费金额从1492元增长到2151元,年均分别增长35.4%、62.9%、34.4%、20.6%。今年第三季度,银行卡消费笔数达到 16.40 亿,金额为 4.07 万亿元,同比增长30.2%和56.9%;全国人均银行卡消费金额 3056元,卡均消费金额和笔均消费金额分别为 1451.67 元和 2483.58 元,同比增长33.1%和20.4%。

二、收单业务监管存在的问题

收单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商户代码(MCC)套用”、“异地收单”争抢商户、“信用卡套现”等问题,一度平息的“一柜多机”开始回潮,行业监管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各方要求加强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行业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监管制度尚未确立

银行卡业务(包括发卡及收单业务)的基本法是《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均颁布于上世纪90年代,不少条款已不适应发展要求。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后续还颁布了一系列通知、指导意见②,解决了许多问题,但还不够细化,可操作性还不够强。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对收单业务都有一定的监管权,在监管对象、监管方法、监管强度等方面各有侧重,还需要形成监管合力。③

(二)定价机制需要调整

人民银行颁布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126号文),是行业的基本定价依据。126号文根据六类商户的不同利润水平,规定了不同的扣率标准,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也呈现了一定问题:一些收单机构为争抢高扣率商户,重复布放POS机,“一柜多机”开始回潮;一些收单机构则对高扣率商户套用低扣率MCC,以争抢商户入网;由于行业扣率水平差别较大,一些高扣率商户借用、租用低扣率商户的POS机具,出现POS移机挪位使用、机具克隆等问题;由于各省市的扣率水平有差别,“异地收单”(主要是抵扣率地区的收单机构到高扣率地区拓展商户)现象开始增多④。

(三)收单业务的准入门槛尚未明确

法律法规体系缺乏规定,收单机构以及专业化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不明确,导致从业人员素质不齐,经验不足,加大了监管难度。从业机构的多数员工对收单业务内控制度、商户入网审批及日常管理、收单风险防范的掌握不深,业界也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教材,收单业务的整体风险亟需控制。

(四)收单机构对商户的入网审批及日常管理不够充分

出于竞争压力,收单机构往往从数量上加重对一线的考核,商户入网较粗放,“重拓展、宽审核”,收单机构未建立充分的内控制度、业务流程及风险应急制度。商户入网后,收单机构的现场巡查力度不足,商户和终端机具监控措施有限,商户违规被强制退网的情况较少(除非涉案金额较大、情节严重),形成“轻管理、少退出”的商户管理格局。⑤

三、人民银行、银监会的监管新举措

面对上述问题,人民银行、银监会出台的三个规定正当其时,确立的监管制度、监管举措涵盖较广,条文较细,可操作性强,将对收单业务的有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新监管举措主要如下:

(一)明确准入监管

1.明确收单机构的准入监管

按照三个规定的要求,非金融支付机构、商业银行从事收单业务,应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从业信誉、内控机制、案件防控体系,具有合格的高管人员、员工队伍、经营场所、技术设施、业务系统、外汇业务资质(如申办外卡收单业务)。收单银行及全国性非金融收单机构的实缴注册资本均不应低于1亿元人民币,非金融收单机构还应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

2.明确特约商户的入网要求

三个规定都在多处要求严格执行入网商户实名制。《办法》还要求收单银行加强对商户的资质审核,对商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调查,认真核实并及时更新商户信息,对批发类、咨询类、投资类、中介类、公益类、低扣率商户或高风险商户应从严审核。商户或其负责人如在征信系统、卡组织的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同业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中留有可疑信息或风险信息,将不具备入网资格。

三个规定明确了对商户拓展协议的要求,有助于理顺收单机构、专业化服务机构、商户之间的业务流程及法律关系。《办法》第88条要求,收单银行必须与商户签订收单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业务流程、收单业务管理主体、移动受理终端和无卡交易行为的管理主体等条款。《非金融支付办法》第21条要求,非金融收单机构应通过协议,明确与客户的权利和义务、纠纷处理原则、违约责任等事项,并公开披露协议的格式条款,报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

(二)详细要求强化对特约商户的日常管理

1.严格规定内控及反洗钱等要求

《办法》第72条要求,收单银行应确定收单业务的内部牵头管理部门,承担协调处理商户审批入网、登记管理、机具管理、垫付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等职责。《非金融支付办法》第8、18、23、36条以及《非金融支付细则》第13、14、15条要求,非金融收单机构有符合要求的反洗钱措施、支付业务设施;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安全保障措施。

2.要求采用多项指标提升风控水平

《办法》要求收单银行对商户设定动态营业额上限。对商户交易量突增、频繁出现大额交易、整数金额交易、交易额与经营状况明显不符、争议款项过高、退款交易过多、退款额过高、拖欠退款额过高、出现退款欺诈、非法交易、商户经营内容与商户类别码不符、或收到发卡银行风险提示等情况,收单银行应及时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

3.要求通过分类管理和不定期检查提升业务能力

《办法》第79条要求收单银行建立商户分类管理制度和不定期现场检查制度,严格控制交易处理程序和退款程序,不得因与商户有业务往来而降低要求。收单机构应及时掌握商户信息变更的情况,完善交易监控机制;重点核对其银行卡受理终端使用范围、装机地址、装机编号是否与原有信息一致;对特殊风险商户(即采取邮寄、电话、电视和网络等销售方式的商户)应采取特殊风控措施,加强交易情况监测,增加现场核查频率。

4.特别强调机具管理

为应对POS挪机移位、机具克隆等问题,《办法》特别强调机具管理:收单银行应严格执行“一机一密”政策,建立健全收单业务受理终端管理机制,设立管理台账,及时登记和更新受理终端安装地点、使用情况和不定期检查情况;除航空、餐饮、交通罚款、上门收费、移动售货、物流配送确有需求的商户外,其他商户未经收单银行总行批准不得安装移动受理终端;发现商户移机使用、出租、出借或超经营范围使用受理终端等情况,应立即撤除受理终端,并将特约商户、商户负责人姓名及身份证件等信息录入风险信息共享系统;第75条严令禁止“一柜多机”,如果商户已经“成为本行或他行的发卡业务服务机构”,则不得重复申请成为本行或他行的特约商户。

(三)其他重要监管措施

1.严格限制收单业务外包

《办法》严格限制业务外包,要求收单银行不得将特约商户审核和签约、资金结算、后续检查和抽查、受理终端密钥管理和密钥下载工作外包给服务机构。《非金融支付办法》则直接要求收单机构“不得从事核准范围之外的业务,不得将业务外包”。

2.间接监管特约商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

《办法》明文限制特约商户的资质,不符75条要求的商户不得入网;第78条间接要求商户不得拒绝受理合格的信用卡,不得因持卡人使用信用卡而收取附加费;通过规范收单银行的签约行为,间接监管网上商户、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他们在网站上明确标注客服电话号码、安全管理声明、退货退款政策及流程等信息;收单银行应对平台商户进行不定期的资质审核和交易抽查,确保商户合法合规。

四、完善监管规定的建议

总体而言,三个规定的条文丰富、规定细化,能够推动收单机构强化对收单业务的内部管理,提升对商户审批入网及日常管理的水平,进而有利于降低收单业务的整体风险,促进收单市场健康发展,但三个规定仍有完善空间。

一是定价机制仍需完善。“MCC套用”、“一柜多机”、POS挪机移位使用、终端机具克隆使用等问题,与银行卡定价机制的不完善息息相关。三个规定均未涉及定价监管,相关部门仍需完善银行卡定价机制。

二是严格限制收单业务外包的要求可能过高。我国借鉴了欧美发达地区的收单业务外包方式,将商户签约、审核、日常检查、密钥管理等业务进行外包的现象比较普遍,既能提高收单业务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又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作为社会化大分工、服务行业高度细分的结果,业务外包的做法具有相当程度的科学性。

三是需要进一步细化对非金融收单机构的监管。银监会《办法》的规定比较细致,可操作性较强,对银行收单业务的监管比较明确。人民银行《非金融支付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主要从业务准入等宏观方面着手监管,对非银行类收单机构的监管还不够细化和明确,需要借鉴《办法》的相关规定,努力推动两类收单机构的监管口径趋于一致,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四是需要对收单业务服务机构加强监管。专业化机构在行业的介入程度很高,只有加强对他们的监管,才能有效控制整体收单风险。三个规定均未直接涉及这一块,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总局等部门可逐步将他们纳入监管,形成统一、有效的监管合力。

注释:

①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每季度或每年度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②如国家九部委《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人民银行《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126号文),人民银行《关于规范和促进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153号文),银监会《关于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防范信用卡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③中国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课题组.POS收单市场管理有待规范与完善[J].中国信用卡,2008(10):49.

④王晓卉,刘凤辉.对银行卡收单市场建设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0(01):23-24.

⑤中国人民银行宿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当前银行卡收单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J].金融会计,2010(12):34-35.

参考文献:

[1]陈建.现代信用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虞月君.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欧阳琛,孙毅坤,黄晓艳.银行卡产业监管:国际经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美]迪伊·霍克著.张珍,张建丰等译.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5]张晓峰.银行卡收单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国信用卡,2010(04):45-48.

[6]中国人民银行宿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当前银行卡收单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J].金融会计,2010(12):33-36.

[7]王晓卉,刘凤辉.对银行卡收单市场建设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0(01):23-24.

[8]陆风清,林茂.国外银行卡收单品牌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10):116-117.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一、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形式和危害

支付机构支付业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线上支付,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以POS收单和便民支付为代表的线下支付以及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由于互联网支付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因此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的市场领域主要集中在后三类。

(一)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形式

以宁夏市场为例,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形式主要有以三类:一是派驻业务员开展相关业务。支付机构在当地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派业务员在当地拓展商户。开展的业务以银行卡收单业务为代表,业务员拓展商户后,与商户的协议签订、密钥罐装、机具后续维护等均由支付机构法人机构负责,不能落实《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所提及的本地化服务和管理责任。二是依托通讯运营商开展支付业务。支付机构与当地通讯运营商分公司签订业务合作协议,由通讯运营商分公司在当地拓展商户,支付机构负责提供在商户布放的非接POS设备。作为实际运营方和资金管理方,以及提供相关的配套支持服务,支付机构可以充分利用通讯运营商分公司已储备的客户资源拓展支付业务。如在当地开展手机支付业务,且不向当地人民银行备案。三是委托当地公司拓展市场。支付机构通过与当地无关联关系的公司签订协议的方式,将发展特约商户和对特约商户的后续维护工作外包给当地公司,在拓展银行卡收单业务中存在对商户资格审核不严、任意降低扣率等多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二)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危害

支付机构异地违规开展业务,势必影响支付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首先是恶性竞争,破坏行业秩序。以银行卡收单业务为例,个别支付机构为了抢占市场,选择给商户更低费率、给或加盟商更高佣金的做法来拓展业务,或者在发展特约商户时,只要求提供身份证及银行卡号等简单资料。其次是加大套现的风险,个别支付机构在异地经营过程中,直接以“可以将个人结算账户作为收单账户,可以帮助客户套现”等作为宣传,吸引商户的眼球。再次是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支付机构异地经营中展业和退出都较为随意,一旦其退出造成在当地的受理终端、清算服务突然中止,客户将会投诉无门,严重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或增加客户实现合法权益的成本。

二、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监管存在的难点

(一)信息获取难

目前,全国已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机构已有250家之多,大多支付机构出于迅速抢占市场以及节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在异地经营中通常是业务拓展先于机构设立,支付机构不设立分公司异地经营,其向业务所在地人民银行主动报备的意愿不高,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关注媒体广告、商户收银台布放的机具以及金融消费者或银行、银联的举报等,造成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获取信息被动,掌握情况不全面、不及时,难以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监管。

(二)调查取证难

支付机构采取派驻业务员,与当地公司合作、等方式拓展业务时,对与支付机构合作的商业机构或个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没有行政调查和检查权。对于支付机构拓展的商户,尽管《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提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可以进入与收单活动相关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到商户调查取证并不顺利。造成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支付机构异地经营违规操作存在调查取证难的问题。

(三)整改落实难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监管手段单一,目前主要采取的基本是三步走的处理方式,第一步约谈支付机构当地负责人,督促其限期整改;第二步向上级行通报情况、通过法人机构加强监管;第三步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支付机构进行处罚,但是并不能有效限制支付机构异地违规开展业务,支付机构一边派人与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周旋,一边继续拓展业务,而整改意见却迟迟不予落实。

三、造成监管难题的原因

(一)支付机构分公司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收单机构应当对实体特约商户收单业务进行本地化经营和管理”,《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支付机构不得在未设立省级分支机构的省从事预付卡业务”,明确了支付机构异地从事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业务需设立分支机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支付机构的分公司从事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及其分公司应当分别到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但就目前的制度看,对支付机构分公司的监管主要还局限于设立备案,对于日常业务的监管缺乏系统的指导,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日常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仍处于自我摸索的状态。

(二)通讯运营商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监管无据可依

通讯运营商支付机构异地经营主要从事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业务,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监管中主要存在两大方面问题,一是关于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的专项管理办法尚未出台,手机支付的定义尚不明确和统一。如在手机卡上加载支付账户,客户存钱至该支付账户,即客户可持手机在布放了配套POS的商户实现闪付,对于这一业务是定义为手机支付还是预付卡,再如现在许多支付机构推出的插在手机上的刷卡器,是属于移动支付还是收单(移动POS)等等,如何正确界定,都没有明确指导,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监管中存在迷惑。二是通讯运营商支付机构异地经营主要依托当地通讯运营商分公司,而目前相关管理办法并没有明确这一形式是否合规,对通讯运营商采取这一形式拓展业务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又该如何监管,同时通讯运营商当地分公司也会认为自己不属于支付机构,而不配合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工作,目前对于此类业务的监管尚属真空地带。

(三)监管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在人民银行内部,目前就支付机构监管的沟通协作机制不够健全,随着支付机构业务的不断拓展,对于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的监管工作重点已经从准入审批调整为支付机构日常业务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因此亟须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协作监管机制。比如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发现支付机构存在异地未设立分支机构即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时,多次督促未取得效果的情况下,会与该支付机构法人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联系,但目前沟通渠道不够通畅,工作中有诸多不便。而在人民银行外部,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作监管机制尚未建立,不能充分调动各监管部门的行政资源,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四)监管人力不足,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负责支付机构监管的人员往往只有1~2人,而仅在宁夏这一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所掌握的开展业务的支付机构分支机构就有5家(备案和未备案合计)。同时支付机构所从事的支付业务种类多,包含了银行卡收单、预付卡、手机支付等,而每种支付业务的创新速度都可谓日新月异,对于监管人员素质要求很高。

(五)监管成本大,违规成本低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已备案的支付机构分公司进行非现场监管以及开展现场检查,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接到对于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投诉时,需投入人力物力去进行调查,核实问题后还要督促整改。而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支付机构异地违规行为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或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与所投入的监管成本相比,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成本太低。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建立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的监管制度

尽快颁布《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管理办法》,对以下问题进行明确:一是明确对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的非法人支付机构,业务所在地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向各银行机构发通报、借助媒体公告、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等方式限制其业务开展,强化人民银行的监管权威;二是明确支付机构依托通讯运营商当地分公司开展支付业务是否合规,如果合规应明确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可以对通讯运营商当地分公司进行监管、可以调取相关资料、可以进行现场检查,同时应进一步明确在业务开展中支付机构和通讯运营商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三是明确支付机构异地经营应具备的条件、需履行的义务、违规责任、处罚措施等;四是对支付机构异地设立分公司且备案,但是不开展业务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完善人民银行对支付机构跨地区监管协作机制

进一步明确支付机构法人所在地和业务所在地人民银行的监管责任,建立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处理流程。对于支付机构异地经营所在地的人民银行通过督促、约谈等方式仍不能发挥作用的,应当建立规范的信息报送方式和渠道,将违规信息报送至其法人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和人总行相关部门。建立支付机构的“信用档案”,将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信息写入“信用档案”,“信用档案”的信息在人民银行内部共享,对于“信用档案”记录问题较多的支付机构在今后变更以及分支机构设立等方面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对于收单机构或经其授权的特约商户所在地的分支机构与特约商户签订总对总银行卡受理协议的,总行能够建立信息库汇总“总对总收单协议”情况,并在人民银行内部共享,便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掌握。

(三)建立与各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合作机制

与工商、税务、公安、银监等部门建立协作监管机制,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资源,在对支付机构异地经营违规行为的调查处理方面,更好地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效能。以与工商行政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例,在营业执照颁发方面,支付机构分公司必须到当地人民银行完成备案后,工商行政部门才可在营业执照的营业范围中加入银行卡收单、预付卡等支付业务,促使支付机构分公司到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对于不设立分公司即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借助工商部门的行政资源,从而提高人民银行的监管效力。

(四)培养监管人才,不断创新监管手段

针对支付业务创新迅速,监管人员紧张的现状,亟须培养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监管队伍,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培训和业务交流,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建立人民银行自有的支付机构监管系统,结合反洗钱监测系统以及中国银联的风险监测系统等,丰富支付机构非现场监管的手段,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积极发挥支付清算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现场检查,督促支付机构异地开展业务合规经营。对于不设立分支机构即开展业务的支付机构,一经核实将从严从重查处,加大其违规成本。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我国银行收单网络早期主要采取闭合型模式。在该模式下,发卡银行各自发展收单业务,收单机构与发卡机构实为同一机构(银行),收单银行受理终端仅能受理本行发行的银行卡,不支持跨行交易转接。为改善银行卡收单受理环境,我国实施“联网通用”工程,实现了银联卡跨行交易转接,银行卡收单网络模式由原来的“闭合型”转为“共享型”收单模式,其中充当第三方网络联接机构的是中国银联。根据我国收单市场实际,银联参与的共享型收单网络模式可细分银联直联模式和银联间联模式。在银联直联模式下,持卡人在特约商户POS终端交易后,该交易信息后不经过收单机构系统,而是径直发送至银联,并通过银联将交易信息传送至发卡银行。发卡银行对交易信息进行确认后,按原路径通过银联反馈至收单机构。在银联间联模式下,特约商户POS受理终端通过收单机构系统连接后再与银联系统连接。持卡人交易信息经由收单机构系统处理后,再根据不同情况将有关交易信息转至银联系统。对于本行机构发行的银行卡,收单机构可以通过本行交易清算系统进行清算。若为非本行卡,收单机构需通过银联系统将交易信息转送至发卡银行,交易被发卡银行确认后,按原路径返回。

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律问题

银行卡收单业务监管的重合与冲突问题

对于我国银行卡收单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等均有一定监管权,但监管标准和监管对象有所区别,监管合力尚未形成。银监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商业银行收单业务的监管规定比较明确细致,可操作性较强。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主要从业务准入等方面对非银行类收单机构实施监管,有关监管标准及要求还不够细化和明确。因此,需要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协调,解决银行卡收单业务监管重合与冲突问题,克服多头管理体制的缺陷,制定适用于所有收单业务机构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监管规定,确保银行类收单机构与非金融收单机构收单业务监管口径趋于一致,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银联直联收单模式的相关问题

银联与收单银行的收单责任界定问题。在银联直联模式下,如何界定收单风险管理责任,是国内从事银联卡收单业务的商业银行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在银联直联收单模式下,收单交易链中包括特约商户、银联和发卡银行三个“节点”,其不同于间联模式下四个“节点”(另加收单机构)的交易结构。在间联模式下,作为收单机构的商业银行能够对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对可疑交易进行实时拦截,切实履行收单风险防控义务。但在直联模式下,银联机构(如“银通商务”)直接参与商户拓展、商户培训、机具布放及维护等服务,成为专业收单机构,而商业银行“仅提供后台资金结算服务”,若要求商业银行承担收单风险管理职责,则不合逻辑。因此,在直联收单模式下,收单风险管理主体当属何方有明确的必要,否则倘若收单主体不明确,直联收单风险损失的责任归属不明确,将直接影响直联收单风险的防控。

收单业务价格竞争规制问题。《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的分润比例体现了向发卡银行倾斜鼓励发卡的目的,发卡银行也有动力积极拓展商户,并以收单银行身份受理本行卡,无需经过银联清算,从而提高收单业务手续费分润。因此,从收单银行角度分析,银行一般倾向于以间联网络模式办理收单业务。但是,在间联模式下,因囿于“一柜一机具”的监管限制,部分收单银行为维系商户关系,采取以降低商户手续费等方式不当竞争,放宽了对商户准入及业务风险的监督管理,影响了收单市场的健康发展。为规范市场竞争,部分地方银行监管机构强制要求商业银行采取直联模式,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终止间联签约商户,并全部重签直联商户,却有矫枉过正之嫌。银行卡收单市场各方应有权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采用间联收单还是直联收单,而不宜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性要求。从规范收单市场发展角度看,既要防止市场无序竞争,也要防范行政垄断,否则,不仅可能恶化银行卡产业链,甚至导致产业整体处于不能盈利的窘境。银行卡收单市场属典型的“双边市场”,为规范银行卡收单业务市场竞争规制,有必要制定合理的银行卡交易手续费和商户扣率的定价机制,完善特约商户、收单机构、发卡银行和银行卡组织等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协调机制。

银行卡组织仲裁的法律效力问题

在银行卡收单业务中,收单机构与发卡银行之间可能因交易授权、欺诈、清算差错、跨行信息转接失误、账单错误、一方违反银行卡组织运行规则等发生争议。在发生争议时,收单机构及发卡银行应当通过自主协商方式解决;自主协商不成的,则可依据双方共同参加的银行卡组织制定的运行规则或争议解决机制在银行卡组织内部解决。在银行卡收单争议中,发卡机构与收单机构作为银行卡组织的成员或协议入网机构,应当接受并遵守银行卡组织的有关业务规章及争议解决规则,其中包括仲裁条款。在发生争议时,发卡机构与收单机构在平等基础上将争议提交银行卡组织以非诉方式解决,并依据银行卡组织的规则进行裁定,该裁定应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对于银行卡组织主持的仲裁,其表面上看是合意性仲裁,实际上为强制性仲裁,凡接受银行卡组织的业务规则的参与方,均须承认该仲裁条款及仲裁裁定的法律效力。

关于银行卡组织等商事调解机构所作裁定的法律效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也特别指出,经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后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可申请公证机关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债务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银行卡收单业务法律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收单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收单机构特别是银行类收单机构应建立完善稳健的公司治理架构及相关制度,规定收单业务发展战略、收单业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内部控制体系、收单机构管理层对银行卡收单业务承担的职责等内容。收单机构的公司治理相关政策制度应与收单机构承担的风险状况相匹配。同时,收单机构应建立与其收单业务市场规模及地位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有效识别、评价、监测、控制银行卡收单业务中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以及信誉风险。

加强特约商户风险管理。一是强化特约商户准入资质审核。收单机构在拓展特约商户时应该严格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制度,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公安部公民身份核查系统,核实特约商户及特约商户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授权经办人的个人身份,查询中国银联风险信息共享系统及同业往来风险信息共享系统,不发展有不良记录的商户。对于采用直联模式拓展商户的,应特别明确银联商务应承担对特约商户的入网审核职责。二是加强现场检查及业务监控。收单机构应定期对商户进行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商户风险隐患收单机构可以在对商户进行风险等级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风险等级商户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现场检查的方式,掌握特约商户的经营状况,检查信用卡受理是否规范,及时发现商户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风险的发生。三是建立健全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系统内商户风险信息共享,并加强与同业机构以及银行卡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调合作,共享风险信息和风险案例,共建联合防控机制。四是妥善处理商户风险事件,防止资金损失。五是开展账户信息安全评估,防范信息泄露风险。六是加大对特约商户的业务培训。

有效防控退单拒付损失风险。首先,利用银行卡组织业务规则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为维护收单机构的正当权益,收单机构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研究并熟练应用有关银行卡组织不时修订的银行卡业务运行规则及争议处理机制,避免因不熟悉规则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寻求司法途径,追偿风险。如发生退单拒付等情形,收单机构应积极寻求司法途径,追偿先行偿付的资金,特别是持卡人与商户涉嫌勾结套现、恶意透支等信用卡诈骗行为,要及时报案,准备相关证明材料提讼,通过法律途径挽回损失。再次,建立银行卡收单业务风险基金,可考虑从每年的盈余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建立风险基金,先行弥补风险损失,提高收单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最后,利用保险方式缓释收单业务风险,通过购买第三方责任险、财产险等保险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因退单拒付造成的损失。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规定的历史演进

为了适应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十几年间多次修改关于银行卡业务的管理性规定。1992年,它颁行了《信用卡业务有关规定暂行规定》。根据该规定,龙卡和信用卡可以进行购物消费,商业、饮食业、旅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单位中的特约商户可以向持卡人提供购物消费服务。这些特约商户需要及时向发卡行汇总有关单据,清算信用卡购物消费资金,并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佣金(回扣)。其中的业务如果需要收单行的,发卡行和收单行各得一半佣金(回扣),而佣金(回扣)的比例则通过特约商户与发卡行签订的《办理建设银行龙卡协议书》来确定。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制订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取代了前文提及的暂行规定。在该办法中,将特约商户改为特约单位,规定了各商业银行的刷卡交易手续费标准,即人民币信用卡的刷卡费用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要求银行在信用卡章程中载明手续费的具体标准及发卡银行与特约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并强调发卡行不得随意降低手续费标准。特约单位每日应向收单行汇总签购单和清算手续费用,收单行接到各种单据后,与发卡行清算资金。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1日颁布实施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的第六十七条规定废止了1996年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之前制订的银行卡管理规定中与本办法相冲突的内容。这次的管理办法将特约单位改为商户,根据行业把商户分为两类并执行不同的手续费结算标准。其中的第二十四条指出,第一类为宾馆、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商户,这类商户的收费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其他行业为第二类,手续费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1%。第二十六条确定银行或相关部门应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从上述两类商户获得的交易利润。其中未建立交换中心的城市,发卡行与收单行的分配比例9:1;已经建立信息交换中心的城市,发卡行、收单行、信息交换中心三者按照8:1:1的比例进行分配。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为解决新出现的业务联合中POS重复摆放中投资行的利益问题,对该管理办法做了补充规定。2001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调整银行卡跨行交易收费及分配办法的通知》。该通知没有改变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的行业分类和刷卡手续费标准,只是调整了银行或部门间的分配比例,并确定了发卡行或交换中心在两类商户手续费中应得到的固定比例。中国人民银行以一种通知的形式废止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和2000年的补充通知的相关内容。为了实现银行卡全国范围内的联网通用,适应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迅速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批准成立了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由该公司专业提供跨行交易清算、银行系统互通互联以及跨银行、跨地区与跨境使用服务。面对行业发展的新情况,相关部门就需要用新的规定来确立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批复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分配办法》于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

当前规定的主要内容和引发的问题

制定规范是为了确认和维护社会秩序,不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会触发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会影响社会秩序。对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问题,目前生效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是《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分配办法》。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将商户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类,第二类为一般类商户,第三类是一些特殊商户。在第三类之下又分为三个小类,其一是房地产、汽车销售类和批发类,其二为航空售票、加油、超市类,其三为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第二,不同类别的商户适用不同的收费标准。第一类商户收费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第二类的标准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1%,第三类主要比照第二类的标准予以执行。第三,在上述分类基础上,对发卡行、收单行和中国银联的分配比例进行了限定。在第一类商户刷卡费用中,发卡行的固定收益为交易金额的1.4%,银联的网络服务费为交易金额的0.2%;在第二类商户中,发卡行的收益固定为0.7%,银联为0.2%。关于第三类商户,分别采取了比照第二类单收费标准,实行单笔封顶或减半收取的方法,并对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不免于收取发卡行和银联服务费用。收单行则按照剩余比例或成本收取相关费用。法律规范的存在与法律规范的实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国家通过既定的程序制定出规范性文件,后者指的是已经生效的法律规范被广泛认可,并得到遵守。2004年《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分配办法》颁行后,针对规定的刷卡比例,在与银行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多地爆发了拒绝刷卡的现象。2004年6月2、3日深圳35家大型商场暂停刷卡消费,6月16日上海部分商户拒绝刷卡,20日温州52家餐饮企业等拒绝刷卡。这些做法并没有触动国家相关部门来调整收费标准。2010年全国13省市餐饮烹饪协会联名给央行致信要求降低收费标准,再到2011年4月11日,包括北京、河南、河北等地在内,27个省份的烹饪协会联合致信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取消银行卡在餐饮、饭店行业刷卡时收取的2%的手续费,这将刷卡手续费问题推向了一个新高潮。这些年出现的“罢刷”及联名反映现象,都说明了商户对手续费的收费标准抱有异议。也就是说,它们承认关于生效规范的法律效力,但是不认可其中关于自身义务的规定。在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刷卡比例越来越高以及银行发卡量不断扩大、刷卡交易量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商户希望有关部门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进而调整收费比例。

调整收费标准的法律依据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随着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及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中国银行卡市场日渐形成,银行卡业务种类日益增多,发卡规模及刷卡金额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有关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已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 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规定的历史演进 为了适应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十几年间多次修改关于银行卡业务的管理性规定。1992年,它颁行了《信用卡业务有关规定暂行规定》。根据该规定,龙卡和信用卡可以进行购物消费,商业、饮食业、旅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单位中的特约商户可以向持卡人提供购物消费服务。这些特约商户需要及时向发卡行汇总有关单据,清算信用卡购物消费资金,并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佣金(回扣)。其中的业务如果需要收单行的,发卡行和收单行各得一半佣金(回扣),而佣金(回扣)的比例则通过特约商户与发卡行签订的《办理建设银行龙卡协议书》来确定。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制订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取代了前文提及的暂行规定。在该办法中,将特约商户改为特约单位,规定了各商业银行的刷卡交易手续费标准,即人民币信用卡的刷卡费用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要求银行在信用卡章程中载明手续费的具体标准及发卡银行与特约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并强调发卡行不得随意降低手续费标准。特约单位每日应向收单行汇总签购单和清算手续费用,收单行接到各种单据后,与发卡行清算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1日颁布实施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该办法的第六十七条规定废止了1996年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之前制订的银行卡管理规定中与本办法相冲突的内容。这次的管理办法将特约单位改为商户,根据行业把商户分为两类并执行不同的手续费结算标准。其中的第二十四条指出,第一类为宾馆、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商户,这类商户的收费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其他行业为第二类,手续费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1%。第二十六条确定银行或相关部门应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从上述两类商户获得的交易利润。其中未建立交换中心的城市,发卡行与收单行的分配比例9:1;已经建立信息交换中心的城市,发卡行、收单行、信息交换中心三者按照8:1:1的比例进行分配。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为解决新出现的业务联合中POS重复摆放中投资行的利益问题,对该管理办法做了补充规定。 2001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调整银行卡跨行交易收费及分配办法的通知》。该通知没有改变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的行业分类和刷卡手续费标准,只是调整了银行或部门间的分配比例,并确定了发卡行或交换中心在两类商户手续费中应得到的固定比例。中国人民银行以一种通知的形式废止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和2000年的补充通知的相关内容。 为了实现银行卡全国范围内的联网通用,适应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迅速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批准成立了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由该公司专业提供跨行交易清算、银行系统互通互联以及跨银行、跨地区与跨境使用服务。面对行业发展的新情况,相关部门就需要用新的规定来确立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批复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分配办法》于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 当前规定的主要内容和引发的问题 制定规范是为了确认和维护社会秩序,不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会触发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会影响社会秩序。 对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问题,目前生效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是《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分配办法》。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将商户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类,第二类为一般类商户,第三类是一些特殊商户。在第三类之下又分为三个小类,其一是房地产、汽车销售类和批发类,其二为航空售票、加油、超市类,其三为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 第二,不同类别的商户适用不同的收费标准。第一类商户收费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2%,第二类的标准不得低于交易金额的1%,第三类主要比照第二类的标准予以执行。 第三,在上述分类基础上,对发卡行、收单行和中国银联的分配比例进行了限定。在第一类商户刷卡费用中,发卡行的固定收益为交易金额的1.4%,银联的网络服务费为交易金额的0.2%;在第二类商户中,发卡行的收益固定为0.7%,银联为0.2%。关于第三类商户,分别采取了比照第二类单收费标准,实行单笔封顶或减半收取的方法,并对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不免于收取发卡行和银联服务费用。收单行则按照剩余比例或成本收取相关费用。 法律规范的存在与法律规范的实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国家通过既定的程序制定出规范性文件,后者指的是已经生效的法律规范被广泛认可,并得到遵守。 2004年《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分配办法》颁行后,针对规定的刷卡比例,在与银行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多地爆发了拒绝刷卡的现象。2004年6月2、3日深圳35家大型商场暂停刷卡消费,6月16日上海部分商户拒绝刷卡,20日温州52家餐饮企业等拒绝刷卡。这些做法并没有触动国家相关部门来调整收费标准。2010年全国13省市餐饮烹饪协会联名给央行致信要求降低收费标准,再到2011年4月11日,包括北京、河南、河北等地在内,27个省份的烹饪协会联合致信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取消银行卡在餐饮、饭店行业刷卡时收取的2%的手续费,这将刷卡手续费问题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这些年出现的“罢刷”及联名反映现象,都说明了商户对手续费的收费标准抱有异议。也就是说,它们承认关于生效规范的法律效力,但是不认可其中关于自身义务的规定。在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刷卡比例越来越高以及银行发卡量不断扩大、刷卡交易量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商户希望有关部门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进而调整收费比例。#p#分页标题#e# 调整收费标准的法律依据 为了规范国家的立法活动,解决立法体制和立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0年3月审议通过了《立法法》。该法规定了立法主体、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按照规定,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可以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章。同时,《立法法》指出,所有部门的立法活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中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由相关部门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 在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刷卡量、刷卡金额或跨区域的业务量小,同时刷卡手续费所占商户的利润比例也比较有限,所以关于刷卡手续费问题的牵涉面不是很大,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刷卡业务领域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对这一类事项进行规范。但是在最近的二十多年中其发展变化较大,中国人民银行需要经常制定新的规范性文件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是否从银行卡刷卡业务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没有科学合理地规定商户和银行的利益关系,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又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分类标准是否科学,二是收费标准是否合理。从深层上说,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时候,是否正确掌握了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利益方相关方诉求,能否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则。 在当前的情况下,刷卡手续费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利益关系,属于国务院多个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由国务院制定相关行政法规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需要由多个部门共同调查研究,联合制定出新的规范性文件。时下,发改委牵头,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多家部门共同参与,在征求相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正制定修改方案,以期出台一个反映商户合理诉求与符合客观发展要求的方案,为构建和谐的银商关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银行基于方便自身客户支付的目的,一般向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支付收取很低或基本为零的交易手续费,部分非金融机构利用与商业银行的互联网支付接口、公共事业缴费接口、信用卡还款接口分别对接的便利,将本机构系统与商业银行相关系统接口进行整合,之后用于银行卡收单。因此,非金融机构以线下转线上的收单方式进行实体商户银行卡收单业务拓展时,银行卡收单手续费成本几乎为零或极低。此外,部分非金融机构以存款及客户拓展的方式吸引商业银行对其开放银行卡的POS收单业务接口,从而事实上形成了一个跨行清算平台,而且业务处理不按现行规则执行,而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如某中医门诊部,其主营业务为“中医门诊”,但某非金融机构为其设置的商户编码为,终端编码为,经查持卡人单据中显示的商户编号不合规,为无效的商户编号。这种做法逃避了风险监控体系的监管,增加了银行卡交易风险,形成银行卡风险侦测和监管盲区。

二、业务操作不规范,带来技术和资金风险

非金融机构作为新兴的支付机构,往往更重视市场的拓展和份额的扩大,忽视业务规范、合规操作等方面的工作,加之业务从业人员较多、人员构成较复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由此产生很多不规范的收单行为。例如,有的非金融机构设置一个大商户,下挂多个小商户,采取二级清算的方式,用单一商户编号在全国范围内拓展收单业务;有的非金融机构为了降低扣率以及逃避监管,违规填报商户32域,形成收单资金空中转接。此外,部分非金融机构为提高其特约商户签约审核效率,加快POS程序灌装和安装速度,从商业银行取得POS密钥,以POS转加密的方式,自行进行POS密钥管理、下载、程序灌装,并为其他特约商户布放POS机具。这些行为增加了持卡人、商户信息泄露的危险,潜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较大,易形成资金风险,且不利于收单业务的属地化管理。对于跨区域的收单业务违规行为,监管部门无法直接处理,导致违规问题处理滞后。

三、新法规出台对收单业务的要求

为了促进和规范新形势下收单市场的良性竞争,推动银行卡收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7月,人民银行在前期充分讨论调研的基础上,实施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人民银行规范支付服务市场行为的重要业务管理制度,《办法》立足尊重市场及其长远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建立公平、有序、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为目标,按照促进创新、规范发展、防范风险、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原则,对银行卡收单业务中各市场主体应遵循的业务规则、风险管理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此外,《办法》清晰界定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内涵,对收单机构的特约商户资质审核、业务检查、交易监测、信息安全及资金结算等环节的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规范,提出严格的监管要求,以防范支付风险,促进市场有序发展。一是界定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含义及范围,明确银行卡收单业务包括银行卡受理协议签订和收单机构按约定承担银行卡交易资金结算责任两项核心业务。将线上线下收单业务、银行与非金融机构统一纳入银行卡收单业务范畴并予以监管。二是强化了收单机构的责任与义务。《办法》要求收单机构了解拟拓展的特约商户,确保商户依法设立和从事合法经营活动,并承担特约商户收单业务管理责任。确立了拓展特约商户应遵循的原则,细化了对特约商户资质审核管理的内容,要求收单机构对特约商户实行实名制、本地化管理,严格审核特约商户的证件材料。对特约商户开展业务培训,建立特约商户信息管理系统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办法》规范了银行卡受理协议的基本内容,从信息安全、收费、服务等方面就特约商户应履行的义务作了特别规定。《办法》完善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了特约商户风险评级机制、特约商户检查制度等制度规定,完善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了监督管理与罚则内容。三是规定了特约商户的合法权益,保障特约商户对收单服务相关信息的获取权以及资金结算权益,同时,还通过监督管理与罚则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反向促使特约商户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落实与保障。四是保护持卡人的合法权益。《办法》规定收单机构应通过协议要求特约商户不得歧视或拒绝同一银行卡清算品牌的不同发卡银行的持卡人,确保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品牌卡在其清算网络内的通用性,使持卡人可自愿、平等地使用银行卡。《办法》还规定收单机构不得向持卡人转嫁特约商户应承担的刷卡手续费,且应通过协议要求特约商户不得因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向其收取或变相收取附加费用或降低服务水平。五是保障持卡人的信息安全。《办法》规定收单机构应确保持卡人交易和信息的安全,且在特约商户协议、外包协议等法律协议中明确信息安全保护义务和违约责任。因特殊业务需要,收单机构确需存储银行卡敏感信息的,应当经持卡人本人同意且只能用于持卡人授权的范畴。通过监督管理与罚则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也反向促使持卡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落实与保护。本文来自于《金融论坛》杂志。金融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四、促进支付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关部门在对非金融机构进行规范监管的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办法》的各项要求,建议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促进支付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1.严格非金融机构银行卡收单准入管理在核准非金融机构进行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非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的培训;对其银行卡收单业务商户交易数据与业务风险防控系统、业务风险防控监测及评估系统、业务信息安全系统等必要的技术保障进行审查;对跨区域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的非金融机构的分公司组织架构进行实地考核;对其自我约束机制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和评定,以保障非金融机构资质。2.加强银行卡收单业务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强化非金融机构银行卡收单业务的规范和管理,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手段,加大对非金融机构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检查,其分公司在非注册地开展银行卡业务应接受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管理。促进其内部制度、风险防范体系、系统建设、客户权益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落实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推动落实非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维护良好的银行卡市场秩序。目前,获得支付牌照的非金融机构逐渐增多,业务发展提速,行业自律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专业行业协会,应尽快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对成员单位的业务指导,规范行业内的竞争行为,鼓励行业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对欺诈客户、恶意竞争等行为进行曝光,并按照有关章程要求,对非金融机构进行自律约束。实现有层次、有秩序的科学管理体系,促进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健康发展。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第7篇

2012年,全国仅有POS机300万台左右;2014年,跃升至1000万台。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卡支付市场乱象丛生,从去年末今年初的“信用卡预授权套现”引发央行对10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处罚,到后来的大规模交易转移、买卖通道和“切机”等新型违规现象频发,预示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跑马圈地”现象愈演愈烈。

一宗罪:预授权套现

2014年3月2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了这样一条官方微博:“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全国发生多起不法分子利用预授权交易进行套现的风险事件。经核实,部分收单机构存在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交易监测不到位、风险事件处置不力等问题。为此,人民银行根据情节轻重依法进行了处置。”

原来,在2013年底2014年初的一个多月里,浙江、福建等省部分持卡人向信用卡内存入大额溢缴款,利用预授权完成交易需在预授权金额115%范围内予以付款承兑的业务特性,与部分支持预授权类交易的特约商户勾结,合谋套取发卡银行额外信用额度。

据悉,开通了预授权的POS机可以拉出超过发卡行规定金额以外15%的部分。如果不考虑信用卡自身的额度,客户存入100万元后,通过预授权业务,额度就扩大到了115万元,有些持卡人利用这个规则,把钱套出来,可以花掉115万元,这和银行发行信用卡时的授信额度成比例上升。

事实上,银联从成立起一直有预授权115%的规定,但可能在银行做收单的年代这条规则只在银行内部掌握,外界很少会了解,在第三方支付取代银行纷纷进入收单领域之后,规模越大、了解规则的人越多,就被不法分子利用了。

信用卡预授权交易不是所有POS机都能做到的,银联只允许宾馆、酒店、车船租赁等少数领域开通此项功能。在福建开租车行的余先生表示,他有一张额度2000元的工商银行逸贷信用卡,由于小微企业贷款不易,企业运作需要流动资金,他就打起了信用卡套现的主意。他往卡上存了100万元溢缴款,然后年底在自己开的租车行的POS机上刷了114万元,本以为可以有14万元的56天免息贷款,谁知2014年1月信用卡就被冻结了。为此,他不得不为多刷的14万元支付高昂的手续费和罚息。

对于余先生而言,金钱的损失算是自己违规操作的代价。而对于给余先生提供POS机的汇付天下而言,则支付了更高的“学费”。据悉,一些已发生的预授权可疑交易中,近90%发生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单商户。

2013年7月,央行下发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要求收单机构应当采取有效的检查措施和技术手段对其经营内容和交易情况进行检查,但并未硬性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交易数据进行监测。而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注重线下跑单,后台对交易的监控人员配备不足,难以监控到交易异常的数据。而且,第三方支付拓展线下收单业务,层层外包是行业潜规则,这会出现难以监管的问题。

二宗罪:套码和切机

银联的《通报》显示,违规现象除了较为普遍的“套码”行为以外,还有多种新型的违规方式,其中“切机”的方式尤为严重。

所谓“套码”就是支付机构套用MCC(商户类别代码),不同的MCC码代表不同行业,刷卡手续费率也不同。餐饮娱乐类、一般类、民生类以及公益类,对应手续费分别为1.25%、0.78%、0.38%,0%。同时,由于行业扶持政策,三农商户可享受更加低廉的手续费优惠。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抢占市场,让商户套用更低手续费的MCC码,如餐馆的POS机按照百货公司的标准,这样手续费就可以从1.25%降至0.78%。

《通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共确认违规套用低扣率商户183275户,占全部违规商户的39.68%,其中违规套用低扣率MCC商户150585户,违规套用低扣率依然是目前市场违规的主要问题。

而“切机”是指支付机构以免费降低扣率为诱饵,劝说商户升级POS机程序,然后偷偷卸载或者破坏竞争对手的原有程序,换上自己的软件,使之变成自己的客户。被“切机”的主要就是上述8家被央行处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如今它们自顾不暇,而且也不可能“切机”切回来,谁让它们已经“被叫停新增发展客户”了呢?

《通报》指出,根据机构投诉,乐富、中汇等机构是“切机”大头,这些机构为扩大收单市场份额,授意或指使外包机构利用切机抢夺商户资源,同时大量伪造商户名称和代码,加剧了收单机构间恶意竞争,扰乱了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发卡行、POS机提供者和中国银联的分成为手续费的7:2:1。如此一来,银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机构都希望尽可能多装自己的POS机。而对于商户而言,只要POS机提供者能帮自己“节流”,尝试“套码”和“切机”又何妨?

三宗罪:跨境套现

一位曾在银联工作的人士透露,预授权套现等问题只是冰山一角,“银联只要能收到手续费,有时就会睁一眼闭一眼。”在他看来,信用卡套现的形式还有很多,其中牵涉金额较多的就是跨境套现。

几年前,江浙等地区利用信用卡套现就非常盛行。常见的手段一般是不法分子先通过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多家公司,然后以这些公司的名义向第三方支付机构申领POS机,并通过制造“虚假交易”达到套取信用卡资金的目的。

如今,套现的阵地转移至澳门、香港等地区,这就让某些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罪名”又多了一个“跨境套现”。据悉,在境外套现通常伪装成购买手表或珠宝――由第三方支付公司来处理。一旦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交易并授权从内地银行账户汇出资金后,这些资金就会汇入涉及交易的商店在境外银行的账户。

以业为主的澳门娱乐场所等都有专门的贵宾厅、VIP包厢,里面就有可刷大额资金的POS机,刷出来的资金一般会被抽走20%左右的佣金。此外,还有一种渠道就是跨境汇兑套现。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先在中国境内用人民币购买电子礼品卡,然后再在境外将礼品卡兑现成美元,这样就可以实现资金的跨境流动,不过此渠道一般可运作的资金规模较小。

早在2012年,央行就出台《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问题是,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对用户的管理没有如金融机构一样实行严格的身份审查。监管部门也很难查找到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交易记录等信息。这些问题不解决,套现的漏洞永远存在。

野蛮生长的代价

如今线下POS机市场的乱象,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规模扩张不无关系。收单业务,无论线上收单、线下收单,主要是靠铺规模赚取价,为规模扩张层层的模式为预授权套现风险埋下了隐患。

央行在2012年就《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对外征求意见时明确“收单机构应成立省级分支机构拓展具有实体经营场所的特约商户并提供相关收单服务,不得跨省开展商户拓展及相关收单业务”。为此,几乎所有拿到收单牌照的第三方公司在全国范围急速开设分公司,欲抢在上述《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正式之前尽可能地多布点。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银行卡;收单业务;支付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1)-0050-03

随着大量非金融支付机构进入银行卡收单市场,我国银行卡收单业务规模快速扩张。截止2014年末,全国联网银行卡受理商户、POS终端和ATM终端分别达到1203.4万户、1593.5万台和61.5万台,较2013年分别增长57.6%、49.9%和18.3%。截至2014年年末,人民银行依法对270多家非金融支付机构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其中开展银行卡收单的支付机构50多家。支付机构进入银行卡收单领域,一方面为广大小微商户提供了完善的支付结算服务,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原有收单市场行业规则,市场无序竞争现象有所抬头。

一、目前银行卡收单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行卡收单市场的检查和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收单市场主要存在商户实名制落实不到位、业务外包和管理混乱、违规套用商户类别码、违规篡改交易信息、商户管理不到位等问题。2013年底爆发的大规模银行卡预授权风险事件,也暴露出收单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特别是非金融支付机构仍是风险高发领域。

(一)特约商户实名制规定落实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收单机构对特约商户的资质审查不严、档案管理不规范。一是收单机构存在银行卡收单受理协议签订不规范现象。通过检查,发现很多收单机构留存的银行卡收单受理协议没有要求商户签章,个别受理协议中未列明刷卡费率等关键信息。二是商户资质资料不全,缺乏必要的商户实名制资料,甚至缺少营业执照。三是部分收单机构未能按照监管要求定期开展商户巡检和培训,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二)支付机构业务外包和管理秩序不规范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支付机构开展收单业务主要依靠方式,个别支付机构甚至在未设立分支机构、也未向人民银行进行报备的情况下,已经在当地违规开展收单业务。支付机构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有限,通过建立机构、招募员工的方式拓展业务,往往前期投入巨大,且业务规模增长缓慢。为了快速开展业务,支付机构一般通过在全国招募商的方式,快速实现业务扩张。但由于服务商不直接受人民银行、银联的监管约束,往往只重视收益,而忽视了收单业务潜在的风险。部分商再将业务层层转包,赚取差价。管理级次的增加使得服务商业务规范和风险管控根本无法得到保障。未在当地进行报备的支付机构分公司而从事银行卡收单支付业务的行为隐匿性较强,尚缺乏有效识别手段,多数是通过群众、媒体或同业举报等途径发现。未报备支付机构由于不受当地监管约束,往往违规程度更严重,极大的扰乱了本地收单市场秩序。

(三)违规设置刷卡手续费率,扰乱市场秩序

我国现行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标准中,对特约商户按行业利润来确定其扣率标准,并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商户由银联业管委分配不同的商户类别码(MCC)。每个商户使用哪种商户类别码、进而适用哪一档次的费率,由收单机构进行审定。这就为收单机构通过违规设置商户类别码开展恶性竞争提供了便利。经过调查,收单机构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刷卡手续费设置不规范现象。而支付机构属于新进入市场者,为了从原有收单机构中竞争商户,同时获取超额利润,违规套码降低费率的动机更强烈。围绕套用MCC降低费率的目标,收单机构又衍生出其他违规违法行为,其中包括:高签低送,即收单机构与商户签订一个较高的收费费率并收费,在向银联上送交易信息时却使用较低费率的MCC,从中套利;大商户模式,即收单机构将其大量商户交易以一个较低费率的商户代码进行上送;篡改32域,跨地区上送交易信息,逃避业务发生地银联侦测;将线下交易转线上,套用交易渠道,等等。这些违规手段极大地破坏了收单市场秩序,容易造成整个行业和市场恶意竞争的格局,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四)收单机构对受理终端的管理不规范

收单机构对受理终端的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支付机构将POS终端出售给商户,在机器停用后不能及时收回。在原有以银行为主体的收单市场中,收单机构通常采取收取押金的方式发展商户。在商户停止收单服务后,商户将机具交还银行,银行将押金退还商户。而目前支付机构发展商户,主要采用出售机具的方式。二是违规超范围布放移动POS机具。按照规定,移动POS只能在航空售票、上门收款等特定行业布放。但为了迎合商户需要,很多收单机构对行业限制执行不严。三是不能按照要求对受理机具进行巡检和维护,对商户的移机、套现等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

二、银行卡收单市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过度竞争使得新进入机构生存艰难

截止目前,人民银行共颁发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支付业务许可证50多家,再加上原有开展收单业务的银行机构,一个地区开展收单业务的机构往往可以达到几十家以上,竞争异常激烈。很多收单机构采取免费装机、降低费率的方式开展竞争。此外,由于规模以上商户基本已被银行及银联商务等开展收单业务较早的支付机构占有,新进入市场支付机构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小微商户。小微商户往往交易量低、收益小,但拓展成本、运营成本、巡检成本、服务成本和监控成本却很高,而且伴随着较大的移机和套现风险。支付机构为了生存下来,不惜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抢占市场,而置各种风险于不顾。即使如此,能把商户规模做到盈亏平衡点以上的支付机构仍然很少。支付机构在“求生存”的环境下,很难将“守规矩”放在首位。

(二)现行按行业分类的费率政策存在较大套利空间

我国现行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由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于2013年制定,主要采用按行业分类确定费率标准。具体行业分为餐娱类、一般类、民生类和公益类四大类。细分行业的手续费标准由银行卡清算机构商会员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由于不同行业之间费率差距较大,同时具体商户的行业划分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使得收单机构为了获得竞争优势或者超额利润,故意将高费率商户划分到低费率行业中,极大的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严重损害了发卡机构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利益。

(三)违规查处成本高而处罚力度低

目前人民银行要负责辖内所有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的监管任务,支付结算监管力量比较薄弱,导致对某一机构的检查可能三四年才能开展一次。而包括收单业务在内的支付结算业务,其重要特征就是业务量大,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因此,一个违规行为被检查发现的概率很低。即使发现以后,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对收单机构违规行为处罚一般(除构成犯罪以外)仅为1-3万元。执法的高成本和违规的低成本,导致支付机构从利益角度考虑,会有违规发展业务的内在冲动。一旦这种违规行为在行业内形成惯例,则整治难度就会很大。

三、几点建议

(一)从制度层面上改革以行业分类为基础的费率结构

目前银行卡收单市场上的多数问题都和行业差别费率有关。收单机构为了竞争商户,将高费率商户套用低费率MCC;为了套用低费率MCC,又需要伪造或变造营业执照;为了逃避银联监测,部分机构又开发出程序,变造交易信息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差别费率,餐饮等高费率行业也在不断呼吁要降低费率,甚至激进者提出要抵制刷卡消费。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银行卡收单市场的主要问题,根本在于取消行业分类,统一费率标准。

目前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中,发卡行收益占到七成、银联转接方收益占一成、收单方收益占二成。这种费率结构是在过去鼓励发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截至2014年末,全国发卡量已经达到49.36亿张,而且仍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商业银行的发卡量已经很高,而且对于借记卡,发卡银行可以通过银行卡内的沉淀资金获取收益。此外,由于银行卡交易的连续高速增长,作为银行卡转接方的中国银联收益持续增长,转接方收益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另一方面,由于信用卡发卡行的主要收益是刷卡手续费分润,而且信用卡提供了透支消费功能,适当应该提高刷卡收费标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下一步银行卡费率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取消行业分类,借贷记卡分离,降低借记卡发卡方和转接方固定收益,收单方收费标准市场化。

(二)从技术层面上,落实收单业务“本地化”管理基础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收单机构是通过间连模式接入银联转接清算平台的,即收单机构通过其总行或总公司接入银联系统中。一家机构要接入某地区开展业务,当地银联和当地人民银行是无法控制和监管的。这就导致很多支付机构异地开展收单业务。另一方面,由于作为监管部门的人民银行没有数据系统支持,对规模庞大的收单业务仅依靠人工进行检查,监管效率非常低下。因此,建议在技术上强制推广直连模式,未在当地监管部门报备的收单机构不得在当地开展业务。同时,转接清算平台要将监管需求考虑在内,为监管提供必要的接口和数据支持,大力推广非现场监管方式。

(三)从监管构架上,建立人民银行、行业协会、转接清算组织多层次的管理框架

目前银行收单市场的监管职责划分相对比较模糊。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联在实质上都承担了一定的监管职责,银行卡收单行业协会尚未在地方上建立起来。从形式上看,目前人民银行通过执法检查对收单机构进行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中国银联通过入网会员协议对收单机构进行约束,对违规机构实施追偿性清算或者标准化清算,甚至根据协议对严重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从监管效果看,人民银行的检查强度和处罚力度都较轻,而银联的会员约束力度较强。随着《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中国清算市场开放已经开始实施,未来会出现其他银行卡清算转接机构。今后,转接清算组织带有处罚性质的管理措施恐将难以实施。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监管框架,由转接清算机构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业务监测,人民银行进行违规调查并进行处理,行业协会负责自律性管理。通过这种职责明晰、相互衔接的方式,促使我国银行卡收单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祥龙.2014年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概况[J].银行卡研究资讯.2015,(2):28-34.

[2]欧阳卫民.我国银行卡市场特点、问题和努力方向[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3]邓B.2014年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概况[J].银行卡研究资讯,2015,(2):9-14.

[4]戴Q.基于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收单业务的战略价值和战略选择分析.财经界,2015,0(30);21-21.

[5]王峰.目前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行卡收单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山西省某市为例.经济师,2015,0(6);123-124.

[6]丁华明.收单机构业务风险及管控.中国金融,2015,0(5);90-91.

[7]杨正东.银行卡收单业务发展现状.经济期刊,2015,0(4);86-86.

[8]郭瑞聪.探析银行卡收单业务风险成因及预防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4,0(22);368-368.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Payment Market of China’s Bank Card and Suggestions

GAO Guoyan

(Shizuish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uizuishan Ningxia 753000)

Abstract:With a large number of non-financial payment institutions entering into the bank card payment market, China’s bank card payment business has expanded quick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ank card payment market on the one hand provides the complete payment and settlement services for the majority of small business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breaks the original payment market rules, which leads to the out-of-order market competition. Through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of bank card payment market,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current market conditions.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第9篇

一、我国非金融支付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非金融支付服务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央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其中网络支付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截止2012年底,全国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非金融支付机构197家。各类非金融支付特点如下:

一是互联网支付与网络购物相伴相生,支付范围不断拓展。互联网支付指客户为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通过计算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网上购物中,由于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诚信问题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非金融支付应运而生。1999年我国首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首信易支付”公司正式开始运营。2004年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创立“担保交易模式”,促进了非金融支付市场迅速发展。2012年我国非金融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38,039亿元,支付宝占46.6%的市场份额。目前,非金融支付已从网上购物等传统领域拓展到公共事业缴费、航空旅游、教育、基金理财、保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2012年底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特约商户90.53万户,是银行机构电子商务特约商户数的25倍。其中,实物商品类商户57.54万户,占比63.55%,虚拟商品类商户15.07万户,占比16.65%,其他如航空旅游、考试教育、社区服务、保险、公共事业、基金理财等其他商户占比20%。

二是支付机构成为传统收单市场重要补充,业务发展较快,但占整个收单市场的份额仍较小。银行卡收单业务指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签订银行卡受理协议,在特约商户按约定受理银行卡并与持卡人达成交易后,为特约商户提供交易资金结算服务的行为。2012年,全国支付机构收单业务总量15.19亿笔,金额3.75万亿元,笔数和金额占全国收单业务总量的16.71%和18.01%。支付机构签约特约商户156万户,同比增长41.91%。联网银行卡受理终端302.94万台,同比增长63.80%。收单金额超过500亿元的支付机构9家,收单业务总量达13.68亿笔、3.62万亿元,市场集中度达90.05%和96.40%。

三是移动支付方兴未艾,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客户。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指为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目前,非金融支付机构处理移动支付笔数远高于银行,但笔均金额远低于银行,说明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客户。2012年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1.13亿笔,金额1811.94亿元,笔均业务金额85.75元,而银行处理移动支付业务5.35亿笔,金额2.31万亿元,笔均业务金额4318元。移动支付创新突破了线上和线下、实体和虚拟之间的隔离状况,产生出全新的商务应用和服务业态。

四是预付卡在小额零星支付、便民生活领域的应用越来越丰富,为满足百姓日常生活小额支付需求提供了极大便利。预付卡指发卡机构以特定载体和形式发行的、可在发卡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2012年,支付机构全部发卡机构单张发卡平均金额147元。其中以商超卡、便民支付卡、线上充值卡为主的支付机构分别为98家、17家和4家,单张发卡金额平均分别为629元、249元和32元。

二、 我国对非金融支付机构的监管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颁发,负责对非金融机构的监管。此后,央行针对各类非金融支付面临的风险问题,进一步了一批监管细则,对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发展,防范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有:一是2012年制定《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规范支付机构从事预付卡业务行为。二是2012年《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三是2013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应当并只能选择一家备付金存管银行,支付机构接收的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缴存在备付金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只能用于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任何单位不得挪用、占用、借用。此外,在规范互联网支付方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实名认证,不得为客户提供账户透支、现金存取和融资服务等,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三、非金融支付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风险。首先,支付机构服务同质化导致价格竞争激烈,使得支付行业利润率下降,一些机构利用低扣率、零扣率、暗中返点,以及为商户投放收银机、提供营销费等手段恶性竞争,整体行业利润空间狭窄。其次,支付市场高度集中,如交易金额排名全国前10位的支付机构业务量之各占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总金额的94%,大企业具有更多的定价权,小企业生存空间小。第三,银行面对电子商务发展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也加大了对电子支付业务的投入,与支付机构展开竞争。一些实力较小的支付机构面临亏损和退出市场的巨大威胁。

管理风险。第一,支付平台技术上存在的漏洞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等手段获取客户核心帐户信息,盗取客户资金。第二,多数支付机构和电商平台间缺乏明确统一的信息管理机制,电商平台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偏好、商户审核标准等与支付机构自身规定不尽相同,存在较大风险。第三,电商平台对自身商户信息往往严格保密,使支付机构在发现商户风险后无法及时掌握交易发生端情况,增加了风险。

资金风险。第一,从互联网支付交易资金看,从资金性质来说,应属于交易双方,支付机构应确保资金独立并根据交易结果进行资金划拨。但目前全部客户交易资金都混在同一账户中,未按照客户进行分开管理,如果支付机构破产清算或者法院要求冻结某一交易客户的资金,可能影响到全体交易客户资金安全。第二,在支付领域,托管银行接收到的交易数据、结算数据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存在数据被第三方支付机构篡改的风险,给资金安全性带来隐患。第三,虚拟货币交易带来的风险。支付平台为“网络购物券”、“网络货币”等各类虚拟货币提供了交易场所,客户付款时可用购物券直接抵用现金,这种虚拟货币交易量达到一定程度将会对我国的货币供给和传导机制产生影响。

安全风险。首先,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由于核心是通过在线提供支付服务,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安全隐患,都有可能转嫁到支付平台上;其次,网络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对于提供钱包支付的服务商,其安全的级别应不低于银行级别,需要不断投入、实时监控。国外支付商的经营预算中有相当比例投入安全性与安全性纠纷方面,而国内第三方支付在这些方面投入不足,尤其是一些机构微利或亏损的情况下,投入不足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第三,一些非金融支付机构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设施和方案,应对和处理危机的能力较差,一旦出现危机,难以有效应对。

四、应对措施

培育新兴市场,加快产品创新,拓展生存空间。第一,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相比全国4.2亿的手机网民数量及微信4亿注册用户数,手机支付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服务网点有限,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支付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第二,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交易成功率。2012年支付宝通过传统手机银行完成的支付成功率只有38%,要通过技术改进争取更多的用户。第三,加快支付方式和产品的创新。如针对网银支付需通过一系列安全认证,过程烦琐这一问题,联想微信5.0推出微信支付,采取绑定银行卡即可快捷支付的功能,方便了用户。阿里金融与银行合作,继阿里小贷、余额宝之后,2013年又推出“虚拟信用卡”,其本质上相当于银行先贷款给支付宝,然后支付宝利用在购物领域建立的大数据库和信用评估体系,根据客户信用发放贷款,由支付宝和银行共享刷卡手续费,实现了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双赢”。

加强管理,增加投入,保证资金安全和支付体系运作安全。第一,采用证券客户资金管理模式,各个客户的交易资金应相互独立,非金融支付机构和托管银行都应为每个客户建立子账户,做到明细核算,保证客户资金安全。第二,支付机构、托管银行、清算组织交易数据应全面、完整提供,保证交易的可追溯性。第三,应加大人财物投入,提高安全控制水平,保障系统安全运作;第四,支付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备的风险控制及应急处理机制,并报备监管部门。

适度监管,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规范运作,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一,尽快出台《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既规范其运作又合理保障其业务创新。第二,在审视全行业的基础上对非金融支付机构的退出进行分析,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措施,以保证平台应用者的权益,尽可能减少企业退出造成的风险。对市场退出的监管,首要目的是维护客户的相关权益,对客户的资金要进行及时的冻结、核查和退回,以最大范围降低客户的损失,防止波及上下游更多的机构。

参考文献:

[1]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

[2]杨彪.《中国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3] 刘欣.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及立法完善[J].商品与质量,2011,(1).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小商户 银行卡 商户手续费 银联

随着银行卡支付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目前我国银行卡消费支付在零售支付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8.6%[1],尚未受理银行卡的商户主要是中小商户以及县域以下地区的大中型商户。向中小商户普及银行卡支付对于深入发展银行卡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中小商户收单业务的收益率较低、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我国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的比例还比较低,本文着重分析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行发展模式。

一、中小商户银行卡受理现状

关于中小商户的界定各方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本论文以可操作性和完整性为原则,将中小商户定义为月刷卡交易额不超过10万元的商户,包括已受理银行卡和未受理银行卡的全部中小商户。2012年二季度末境内全部联网商户数为388万户,其中中小商户约有234万户,约占已受理银行卡的全部商户数的60%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测算,2009年初我国中小商户总计约为2,495万户 ,已受理银行卡的中小商户仅占全国中小商户数的9.38%,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从行业分布来看,已受理银行卡的中小商户主要分布在批发市场(32.60%)、成衣店(15.09%)、百货(4.46%)、餐饮(3.97%)、超市(1.83%)、宾馆(1.73%)和其他行业。从区域分布来看,已受理银行卡的中小商户主要位于广东(11.28%)、浙江(8.74%)、江苏(5.64%)、北京(5.35%)、青岛(4.79%)等沿海和发达城市,而对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商户,市场发展相对落后。

二、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小商户受理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动力不足。一方面收单机构拓展中小商户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较低。

(一)收单机构发展中小商户的收益率低导致商业利益难以保障

现阶段我国的收单主体可以分为三类:商业银行个金部、信用卡中心和银联商务等专业化收单机构。从收单机构的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收单责任主体对发展中小商户的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异。尽管部分收单机构对中小商户受理市场发展有一定潜在需求,但因收单收益低、维护成本高所带来的商业利益难以保障问题而导致总体发展动力不足。

对信用卡中心而言,其利润来源主要是透支利息、商户回佣和年费收入,因此,整合商户资源作为服务持卡人的营销平台并获取收单收益是信用卡中心关注的重点。然而,中小商户的规模和质量参差不齐、所处的行业相对分散,从而导致商户联合营销效果差、收单收益低,再加上中小商户的套现风险较大,因此,信用卡中心拓展中小商户的动力明显不足。对银行的个金部而言,其利润来源主要是中间业务收入和吸纳存款带来的收益。因此,银行个金部发展收单业务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收单收益,而是向商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包括吸纳商户存款、向商户提供贷款、资金结算等其它相关业务所获取的收益。尽管单个中小商户的存款规模不大,但整体中小商户的潜在业务规模对商业银行个金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银行个金部对拓展中小商户收单市场有一定的兴趣。对银行卡收单机构而言,其利润来源主要是收单收益。因此,商户扣率高、交易量大的优质商户是其发展商户的首选。而中小商户的交易规模偏小、且维护成本较高,不足以吸引专业化收单机构进入该市场。

由于中小商户的刷卡规模小,按刷卡交易额一定比例收取的收单收益普遍较低。同时,收单机构在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的过程中,为商户投放POS终端,进行培训和机具维护都需要成本投入,而中小商户经营稳定性低、地域分布分散、收银员素质不高且签购单保管意识较差等问题,都会增加收单机构的维护成本。因此,收单机构在发展中小商户时,经常会出现收单收益难以弥补经营成本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收单机构对这类商户缺乏市场拓展动力。即使只考虑POS终端每年的折旧成本(按最长使用年限5年计算),以及最低的商户维护成本,每个商户的拓展和维护总成本约为727元/年,收单机构若要达到盈亏平衡点,按照目前境内平均0.2%的收单收入计算,则每个受理商户的年刷卡量至少要在36.4万元以上,按平均32%的银行卡渗透率计算,商户实际年营业额需达114万元以上。但即使在以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80%左右的商户年营业额低于百万元。

(二)中小商户对受卡成本较为敏感并且意愿不强

商户受理银行卡的主要成本是商户手续费,而单个中小商户的平均交易金额约为473元/笔,远低于全国商户1,044元/笔的平均交易金额 ,因此,单笔交易金额低的特点使中小商户的受卡手续费在销售收入中的占比偏高。其次,商户受理银行卡除需支付手续费外,还需支付额外的通讯费。目前,每笔银行卡交易的通讯费约为0.2元,按笔均交易金额100元测算,几乎是中小商户平均刷卡手续费的20%。此外,部分地区还存在收单机构向中小商户转嫁机具成本的情况。如在深圳地区,商户申请POS机具不仅要缴纳机具押金,若当月无交易,还需支付60元左右的机具维护费。综合考虑,以商户月均刷卡交易金额10万元、银行卡渗透率32%、平均刷卡交易金额100元/笔、毛利率15%、平均商户手续费为刷卡交易金额的0.95%、通讯费0.2元/笔,中小商户的刷卡交易成本占毛利润的2.5%,这意味着商户若不受理银行卡可多获取2.5%的利润。尤其是在商户不清楚受理银行卡能带来销售收入增加等间接收益的情况下,受理银行卡的直接支付成本会加大中小商户的成本敏感度,从而降低受卡积极性。

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的意愿不强。一是,商户出于对规避税收征管的考虑,不愿意受理银行卡而使交易透明化。商户通过银行卡进行交易,其刷卡记录可以作为税务部门的征税依据,从而很难规避税收,所以部分中小商户不愿受理银行卡。一些商户即使安装POS机,也常以机器有故障、银行系统升级等为借口,有意设置刷卡障碍,影响了银行卡的应用。二是,银行针对中小商户的营销宣传较少,因此中小商户不完全清楚受理银行卡所带来的好处。由于中小商户的银行卡受理情况不理想、收单机构的收益偏低,使得银行对中小商户的配套营销等增值服务投入有限,中小商户对受理银行卡所带来的提高经营效率、促进销售收入、降低现金管理成本和避免收取假币的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够,其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三是,中小商户市场仍处于培育期,商户受理银行卡可增加销售收入的示范效应不明显。尽管二级地市和县乡地区的居民基本都拥有银行卡,但刷卡消费习惯尚未形成,是否受理银行卡对商户销售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在同行业的中小商户中,受理银行卡的氛围不足,受理银行卡所带来的增量收入也不明显,这也降低了中小商户受理银行卡的意愿。

部分中小商户不具备申请受理银行卡的资质。在现有管理办法和条例下,部分中小商户不具备申请受理银行卡的资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受理商户的发展进度。目前,部分中小商户由于缺乏完整的证明材料(三证一表) 而不具备申请受理银行卡的入网资质;另一方面,遵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部分中小商户因所在专业化市场的集中经营和管理而无法办理单独的营业执照,由此无法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作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三、现有中小商户收单商业模式的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商户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北京地区为代表的财政补贴模式;另一类是以海南地区为代表的中小商户发展基金补贴模式。这两种模式各具特色,也各有利弊。

北京市政府为改善奥运期间银行卡受理环境,规定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宾馆酒店等重点地区、行业领域的中小商户必须受理银行卡,并且对直联商户和专业化维护公司实行财政补贴。该发展模式的好处是立竿见影。截止到2008年年底,北京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和POS机具分别是2005年的5.16倍和3.9倍,受理环境得到快速改善。该模式的主要弊端在于单纯依靠行政强制力量有违市场发展原则,从而使中小商户受理市场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奥运会后商户撤机率较高。

海南地区为推进银行卡受理市场的深入发展,由发卡行共同出资设立中小商户发展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商户 的收单机构实施POS机具成本补贴。该模式对提高收单机构积极性、促进中小商户受理市场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海南省自2009年5月实施该补贴机制9个月以来,当地中小商户数增幅高达251%。但是,该模式只适用于当地的特殊市场发展环境,不具备推广至全国的普适性。一是海南模式属于72号文历史模式的延续,从鼓励发展直联商户的机具补偿演变为鼓励发展中小商户的补偿基金,因而不具有全国推广性;二是海南共有9家发卡机构和6家收单机构,市场参与主体较少,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之间对这种补贴方式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三是海南的中小商户补贴资金按月发放,而商户的动态管理和资金分配均采取手工统计,存在很多操作困难。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 [R].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2]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 [R].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3]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 [R].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

[6]刘廷焕, 许罗德.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 [R].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7]苏宁, 许罗德.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0 [R].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8]苏宁, 许罗德.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1 [R].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