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时间:2022-10-30 06:52:43

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摘要: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按照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与探讨,建议消防工程课程教学从课程特点出发,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手段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建筑;消防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75-02

0 引言

《建筑消防工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它是在建筑给水排工程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消防的基本理论、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等知识。

1 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建筑物正朝着高层化,密集化的方向发展,建筑物的装修材料也趋于多样化,用电负荷和火灾负荷也不断增大,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巨大社会变化面前,消防工作也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特别是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社会安定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火灾爆发的原因及后果的严重除了人为因素外,大多与消防、防排烟的设计缺陷或缺失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做好建筑的防火减灾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2]。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有相当学校注意以上问题,本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也开设了《建筑消防工程》,并加强了对课程的重视。由于本课程是建筑学、给排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技术甚至安全工程等专业的交叉课程之一,如果在教学中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教学内容重复,工程性不够突出等不足的现象。

2 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如何更好地解决在《建筑消防工程》教学容易导致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课程教学实践的探讨,结合各高校的教学经验,对《建筑消防工程》的教学进行以下几点探讨。

2.1 围绕培养目标,明确本课程设置的目的

《建筑消防工程》是建筑学、给排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技术甚至安全工程等专业的必修专业交叉课程之一[2]。不同专业设置《建筑消防工程》课程目的不一样。

例如,消防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消防工程、土木工程、安全管理和管理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消防技术标准审核、监督管理和组织指挥等方面机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消防监督、队伍管理和灭火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的基本能力。

给水排水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之一是从事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包活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水喷雾灭火系统等灭火系统的设计。在给水排水专业开设《建筑消防工程》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一方面对消防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全面熟练掌握消防、防排烟的设计。因此,通过课程学习,使给水排水的学生了解火灾的发生、发展、蔓延,烟气及其危害,灭火剂及其应用等消防基本知识外,主要掌握灭火器的配置,掌握建筑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设施联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消防工程设计能力。

由此可见,《建筑消防工程》在给排水专业的开设,应侧重于学生工程实际设计能力的加强和提高。

2.2 明确专业教学内容,注意交叉学科,合理分配课时

《建筑消防工程》课时量有限,而且课程内容涉及到给排水、建筑学、结构、暖通空调、电气等多个不同的专业门类,教学内容多。如何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效进行学时分配,突出教学重点,是教学的关健。因此,课程讲授时应注重结合给水排水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侧重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给水排水专业相关的消防基础知识和消防各个子系统的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手段,设计要求及基本的设计参数。

根据专业要求,给水排水学生应熟练掌握各类消防设计。学时分配计划如下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建筑消防工程》内容包括火灾基础、建筑火灾被动防护、建筑火灾主动防护等部分。由于给水排水专业的学生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中,已经掌握消火栓灭火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因此,在课时分配中,已经适当减少该内容的教学课时,约2学时,用于深入学习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加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建筑防烟设计、排烟设计的课时量,约6学时,用于深入掌握如何进行设计;其它内容用少量课时作相关的了解。

2.3 及时更新规范、熟悉规范,加强与相关专业的联系,提高设计能力

近年来,消防工程的理论研究、设计计算、新型设计材料的研制、施工工艺和维护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应知识、工艺方法、规范标准更新快,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更新为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已更新为2005年版,此外,还有《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也相应进行了更新。教材的更新速度有时跟不上,因此,任课教师应及时学习新规范、条文,及时更新课程新知识。熟悉应对新规范中的内容,特别是涉及到的强制性规范的变更情况。

例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5.0.2“仅在走道设置单排喷头的闭式系统,其作用面积应按最大疏散距离所对应的走道面积确定”,已由强制性条文改为非强制条文。因此,在课程讲授时,如果遇到相关设计内容应及时进行说明。

2.4 多元化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改变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课程教学已经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引导法等多种方案有机结合的方式,根据相应高层案例介绍相应的工程背景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对新案例进行讨论式探讨,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不能照单全收,要运用多种思维,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建筑防排烟设计计算可如此进行:①首先选用建筑防排烟的设计计算案例,带领学生观察经典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按规范的要求进行防排烟分区的划分;②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学习划分,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在讨论中熟悉规范及设计计算特点;③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一方面,使学生复习已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区别中学习和掌握新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课后布置经过合理设计的具有连贯性的设计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并通过图书资料的查询才能解决,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资料查阅能力。

2.5 突出鲜明的专业工程性,重视素质的培养

国内兴办给水排水专业的学校各式各样,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即从事于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工作,其执业身份的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应一方面不断提高个人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应注重专业的工程性教学,从工程的角度去侧重教学。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由于建筑层数多,面积大,功能复杂,使用人数多、火灾危险性大,因此,消防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对其设计深度、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规范,比低层建筑有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精心的设计、施工与有效的管理,各专业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其运行的安全。因此,在设计案例教学中,特别是在工程实例的选题和分析中,注意从工程方面出发,结合建筑、结构等其它相关专业的基础内容配合学习,让理论设计更加结合实际工程。

3 结语

总之,消防工程在设计、施工等方面都有待于探索,我们应该根据《建筑消防工程》的课程特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时对课程教学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拓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远平,李增华.消防工程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吴杲,周义德等.建环专业《建筑消防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09).

[3]张焱,徐志胜.消防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04).

[4]高月芬,荆有印,魏兵.建环专业认识实践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6(S2).

[5]毛前军,王希丰,武传燕.关于建环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毕业设计模式的探讨[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8,(06).

[6]李楠,韩华.建筑学专业教学研究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上一篇:安徽省大学生体育权利现状与救济路径的研究 下一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易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