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衔接 点化学生

时间:2022-04-02 08:45:23

巧妙衔接 点化学生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学生以教师设计的“活动单”为媒介,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探究、自主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然而有时学生的探究并不能如课前预设的那样完整全面,那样准确到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机智的衔接过渡。

在教学《幽径悲剧》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被毁之前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根据提出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努力地寻找着那些符合要求的句子。徘徊在课堂上,发现他们都在认真地勾画,仔细地揣摩,不时地批注。几分钟以后,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到了全班展示时,都是从词语的运用、语句的修辞、精彩的描写、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具体分析了古藤“盘曲而上”的姿态、“闯入鼻官”的幽香、“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色彩。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在第八节,只抓住了藤萝的外在的形象美,他们的目光为什么如此狭隘呢?文中体现了古藤内在美的句子难道他们熟视无睹吗?经验表明,不能批评责怪。于是这样总结过渡:“我们大家都从古藤的形、色、味等方面,感受到了古藤萝的外在形象美,不过,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够的,还应关注它的内心,关注它的性情、品质。藤萝的外形是美丽的,那么内在的精神品质如何呢?”话音刚落,学生觉得自己对古藤的分析似乎还很肤浅,于是他们又一次潜入文中,去探究其内在的精神美。五分钟后,思维活跃的组已举手示意他们已经有了新的发现,片刻之后,已有百分之八十的组举手了。全班交流时,学生用“善良”“友好”“无私奉献”等词语,概括了藤萝崇高的精神品质。听着学生准确的理解,心头一阵激动,这个活动环节,在巧妙的衔接引导下,终于圆满解决了。

教学活动有序地进行着,不知不觉已讨论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株藤萝为什么会成为作者唯一的一点安慰?”学生的理解是:因为其他藤萝都被砍断了,唯有这棵幸存。是啊,远离了年代的学生,他们怎能理解其中的缘由呢!于是给他们用屏幕出示了一段资料:季羡林先生在他的另一篇散文《二月兰》中写到的自己在中的遭遇和心情,他写道:“我当时日子实在非常难过。我知道正义是在自己手中,可谓是非颠倒,人妖难分,我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一腔义愤,满腹委屈,毫无人生之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我虽处人世,实为‘异类’。走在藤萝下面,嗅着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也就不由得感受到世界之美而留恋人生了。这株历经沧桑仍充满活力的藤萝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的信心、勇气。”看完了资料,学生神色凝重,恍然大悟中,终于明白了这株燕园中的古藤萝,在作者的心中占据着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的根源。

以上两个活动之所以能够成功解决,源于运用了巧妙的衔接过渡,点化了学生。通过适时总结评价、设计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究,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地感受了藤萝之美。教师要善用递进式的话语衔接过渡,将教学内容步步引向深入,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产生“跃而获之”的念头,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然活动衔接的语言应灵活多变,不必拘泥于形式,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可用说明性的语言交代不同的内容或知识点的意义,还可对人物或事件作简要的评价。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株藤萝为什么会成为作者唯一的一点安慰?”的时候,就是通过记叙性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季羡林的一段生活资料。

本着“衔接过渡”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衔接的语言应力求从活动内容的需要出发,灵活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只要精心设计,衔接过渡的语言一定能够成为学生成功解决问题的一盏指路明灯。

上一篇:你会科学食用蜂蜜吗 下一篇:满足父母的“小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