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30 06:09:54

泰州市姜堰区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介绍了泰州市姜堰区农资市场的经营情况及监管措施,指出了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监管的对策。

关键词 农资市场;监管措施;对策;江苏泰州;姜堰区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50-02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engthening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 Market Regulation

of Jiangyan District in Taizhou City

CHU Mei-qin 1 JIANG Tao 2

(1 Shengao Veterinary Station of Jiangyan District of Tai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Taizhou Jiangsu 225500;

2 Jiangyan Agriculture Committee in Taizhou City)

Abstract Business circumstance and supervision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 market of Jiangyan District in Taizhou City were introduced,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 market regulation were point out. Strengthen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terials market;supervision measures;countermeasures;Taizhou Jiangsu;Jiangyan District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泰州市姜堰区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强化农业综合执法,不断拓展执法管理的范围,不断增加执法检查的频率,不断加大打假护农的力度,不断创新执法监管的手段,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业投入品供给,为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 姜堰区当前农资市场经营情况

农药方面,姜堰区目前经营农药的单位和个人近520家,其中大部分是个体经营户,且无营业执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县政府为了方便群众购药的需要,在每个村都设立了1~2个供销社或农技站的代销点,加之《农药管理条例》的出台,这些代销点便成为了不合法的经营点。过去工商部门发放代销证,而现在经营农药缺乏相关手续,从而导致进货渠道很难把关,产品质量只有通过抽样送检才能得到保障。种子方面,根据《种子法》规定,需符合种子经营许可及一些限制条件,姜堰区除姜丰种业有限公司经营种子以外(受该公司委托代销种子的有30家以上),还有逾80家领取了营业执照,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种子市场相对稳定。兽药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有近70家。肥料、饲料等方面,经营已放开,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便可以经营,目前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有520家以上。

2 姜堰区农资市场监管措施

2.1 关键时期联合执法重安全

每年在夏收夏种、秋收秋播之前,正是种子、化肥、农药销售的旺季,也是打击不法经营行为的关键时期,关系着农业生产的安全,关系着农民合作权益的维护,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省农委的统一部署,农资安全检查取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每年在关键时期,由区纪委监察室牵头,组织工商、公安、质监、贸易等部门,开展为期1周的联合执法检查。开展联合执法,结合媒体宣传,对农业投入品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既形成了农资安全的社会氛围,对不法经营行为产生巨大的威慑力,又增加了执法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形成了农业投入品监管的高效机制,成效十分显著,保障了全区农业生产在投入品方面的市场安全。

2.2 一般时段不断巡查促规范

在人员、车辆、物资、经费等方面,全面保障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需要,确保执法检查常态化。每年制定农资打假行动方案及专项整治方案,执法检查范围从种子、农药、化肥、兽药、农膜等销售市场,逐渐拓展到生产企业,对畜禽养殖场瘦肉精、奶牛养殖场及加工企业三聚氰胺等违禁投入品使用同样开展执法检查。每个季度到生产厂家巡回检查1次,经销单位全年巡回检查不少于1次,个体经销商全年抽查率不低于50%,提高常规执法检查的密度和频率,确保农业投入品市场保持规范化状态。

2.3 接到举报快速出击抓案件

姜堰区农委“12316”和“农业110” 2部热线电话同时开通,24 h接受群众咨询和投拆举报。接到基层或群众举报后,执法人员随时全面出动,赶赴现场取样取证,并进行笔录,按照案件处理一般程序进行处理。本着“四不放过”原则,即案情没有搞清的不放过,假冒伪劣种子的源头和流向未查清的不放过,案件责任人未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上级部门和司法机关的不放过,严肃查处制售假劣农资行为,根据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对于违法、违规经营的,执法大队召开案件评议会议,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议定处理意见,对违法经营主体实施处罚。所有查处案件,严格执法程序,规范处罚裁量权,每个案例都办成标准案例卷宗。

2.4 出现问题随时处置保稳定

尽管农业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但违法经营、坑农害农事件和污染死鱼事件还时有发生。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组成农业事故调查监察小组,发生农业事故、接到情况举报后,农业事故调查组成员和农业执法人员同时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分析鉴定事故原因。对于技术原因引起的,及时向群众解释说明,并拿出补救措施和办法,指导农民降低损失;属于农业保险理赔范围的,将形成材料移送农保部门进行理赔;对于农业投入品问题的,执法人员开展调查取证,追究经营单位或个人的责任。对给农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重大事故,实行先赔后罚,尽量减少农民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对于损失重大、涉及面广、情节严重的,按照法律程序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近年来全区未发生因销售、使用高毒农药和违禁兽药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也未发生因农资事故处置不当引发的群发性集体上访事件。

3 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各自为政导致市场监管难

目前,对农资市场具有监管执法权的主要是农业、安监、工商和质监等部门,各部门职责划分看似明确,实际工作中却是资源分散,缺少沟通,监管长效机制难以形成。

3.2 识假辨假水平低导致农民维权难

由于农资市场庞杂,进货渠道多,加上农民自身识假辨假能力低,当发生农业损害后,农民很难证明自己使用了哪些农资,更难证明损害是由农资问题造成的,直接导致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更加难以实现农资信息平等,很难凭借自身能力维护合法权益。

3.3 分散经营导致行业自律难

随着农资经营体制的放开,农资经营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经营主体扩大,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多成分的格局,但规模经营和连锁经营的不多,全区仅有的几家农资连锁店规模不大、管理松散,连锁模式基本属于只连不锁,大多数个体店进货渠道混乱,进货随意性大,甚至从流动商贩处进货,导致行业自律难、产品质量无保障。

4 对策

4.1 强化普法宣传,提高涉农法律普及率

宣传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利用多种载体广泛开展,要让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农业法律法规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其诚信、守法生产经营和自我保护能力,以营造出全社会支持参与农资打假、配合农业行政执法工作的氛围,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1-2]。

4.2 规范市场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规范农资市场监督管理,要从建章建制上探索思路。一是从法律法规上入手,认真清理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二是大力推行诚信评价体系建设,积极创建“放心农资店”,限定农资产品经营网点和数量,提高经营资质准入门槛,限制经营数量,使诚信守法、懂技术的经营人员加入到农资经营服务当中来;三是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所有的农资产品进入市场必须进行登记备案或者通过资质审查确认,并要求经营者认真落实进、销货台账制度和针对销售的农资商品作出质量承诺制度,对购进的农资商品必须与供货商签订质量保证合同,对售出的农资产品必须有信誉保障,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农资产品便有据可查,并可将假劣农资产品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3-4]。

4.3 构建农资连锁网络,促“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继续抓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放心农资连锁网店”。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形象、统一销售、统一服务、统一配送,因地制宜建设“放心农资连锁配送网店”。用严格的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用良好的技术手段服务市场,通过“放心农资连锁网店”的建立,进一步遏制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流通,有效规范农资经营市场秩序。

5 参考文献

[1] 刘兆余.泗阳县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98-399.

[2] 张力,刘雪芹,王原东,等.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对策[J].吉林农业,2013(7):2.

[3] 姜婷,王群.种子等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世界,2008(12):7-8.

[4] 杨荫.农资市场呼唤现代物流体系[J].经济导刊,2008(6):63-64.

上一篇:夏津县棉花高产创建活动的措施及对策 下一篇:高校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