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中对古琴音乐的运用分析

时间:2022-10-30 05:33:13

《赤壁》中对古琴音乐的运用分析

ぃ壅 要]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听艺术”, 其中音乐艺术作为声音艺术的精华,成为影视声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歌唱以及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音乐都可能被用于影视作品的音乐艺术创作中。本文以电影《赤壁》中出现的古琴音乐为例,阐述了它作为有声源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构思和设计,并对这段古琴音乐在影片中起到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强调音乐在进入电影艺术体系后,应与电影艺术中的各个元素相融合,取得一种新的互动关系,从而最终增强电影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ぃ酃丶词] 听电影;有声源音乐;视听统一;默片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听艺术”,它以导演为中心,融和了剧情、表演、摄影、音乐及舞美等多门艺术为一体。因为人类所具有的感官感觉是“视”和“听”同步进行的,一旦只能看而不能听时,人的心理上就会觉得难受而加以排斥,所以我们在“看电影”的同时,也兼顾着“听电影”。

曾有人将电影作品中的声音元素分为语言、音乐和音响三大类。每个大类又可根据各自的艺术属性细分为若干小类。在影视艺术作品中,这三大类影视声音元素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的。①其中音乐艺术作为声音艺术的精华,成为影视声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讲,我们所说的影视音乐并不单指专门为影视作品进行创作和编配的音乐,而且还指在影视作品中出现或未出现在画面中,但在故事中具体存在的各种声源所放出的现实音乐。现在各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歌唱以及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音乐都可能被用于影视作品的音乐艺术创作中去。

根据影片的内容中有没有音乐声源,影视音乐可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两类。有声源音乐是指声源展现在画面中,使观众既能听到乐声也能看见声源。如人物在唱歌或演奏乐器,电视机、录音机等电声设备正在放送音乐等。无声源音乐是指从画面上见不到声源的音乐,音乐来自作者对影片的内心感受,是根据影片塑造人物性格和渲染气氛等需要而设计的。②本文以电影《赤壁》中出现的古琴音乐为例,阐述了它作为有声源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构思和设计,并对这段古琴音乐在影片中起到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一、 影片《赤壁》的背景资料

编剧:吴宇森、 陈汗、 盛和煜。导演:吴宇森。音乐:岩代太郎。 摄影:吕乐、张黎。美术指导:叶锦添。主演: 梁朝伟、金城武、张丰毅等。类型:史诗 战争。上映:2008年。

二、影片《赤壁》的故事概况

电影《赤壁》以长坂坡之战开场,讲述了曹操在击溃刘备后,认为对他称霸天下有威胁的是东吴,再加上曹操钟爱的小乔誓死不从,令他大发雷霆,执意攻打东吴。孙权派鲁肃以吊唁刘表之名与刘备会面,商讨联合抗曹的事情。刘备在同意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建议之后,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与鲁肃用激将法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并且把周瑜召回,主持抗曹。两军最终在赤壁相遇,在黄盖的诈降计策之下,曹操大败,沿华容道退回江陵。

三、古琴音乐在电影《赤壁》中的运用

纵观全剧,大家褒贬不一,但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当属诸葛亮和周瑜通过抚琴由内斗转为惺惺相惜,达到心灵的沟通的那场戏。

在整部影片中,古琴音乐虽然只出现过一次,但却有2分57秒之久。在第一个段落,乐曲开门见山,直接以激昂之气进入主题,借鉴了古曲《广陵散》的部分旋律,激昂后便静谧,而英雄之气不减,跃然于琴弦之上。第二个段落,先是悠远之音传来,显得极为空旷,像来自于遥远的天际。诸葛亮向周瑜求援以共同破曹的心愿安静地流露出来。然后,乐音渐渐变得激昂,这种激昂借用了《流水》的韵律,但又不同于《流水》,因为它除了将滚滚江水东流的场面展现出来,还表现出誓死保卫国土的坚定意志,赋予流水更深的内涵。周瑜以琴声回答了诸葛亮,琴瑟之合表明了合作的必然,并表明了必胜的信念,恰切合电影的主题。真正让人感叹不已的还是第三个段落。琴声悠然而起,像来自于江南的空灵,那是水之灵魂,国之灵魂,人、土地、家园之灵魂,静谧得像沿着思维展开。琴声袅袅,安静中透着大气,一种源于天宇的雄伟和庄严。这是一种可以直接深入灵魂的回响。乐音中有焦虑,这种焦虑被美妙的韵律包融,细微得难以觉察。乐音中又有求援之切,这种求援同样细微得难以觉察。琴声冲破天空,流淌于水面,时近时远,悠长绵延……毫无疑问,这是诸葛亮的内心表白。

激昂的音符跃动,抵抗之决心倾泻而出。突然,呐喊声四起,排山倒海一般,产生出令人敬畏的力量。既像是抛下之江水,又像是嘶鸣之战马,又或二者兼而有之。这是一种可称之为气吞山河的气势,可以摧毁一切、碾碎一切、抹去一切,让一切入侵者心惊胆寒、有来无回……如果不是亲耳聆听,一般人恐怕很难想象文雅的古琴竟然能够演绎出如此神奇的效果!这是用音乐对真实的周瑜以历史还原――不是一个小气量的狭隘的周瑜,而是一个深谋远虑、决胜千里、志在必得、威武洒脱的青年统帅。有了古琴,文字和语言似乎显得多余,因为它比文字和语言更能充分地表达出这一切。从影片《赤壁》中古琴的这段看,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古典美学的魅力。

这段古琴音乐以有声源音乐的形式出现在影片的剧情中,短小而精练,虽然没有片头和片尾曲的气势恢宏,但却起着“点睛之笔”的作用,是电影剧情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表达了作曲家对特定人物在当时情境下内心活动的理解;观众可通过这段古琴音乐的描述,体会到诸葛亮和周瑜在当时纷繁复杂的内心活动。在这段画面中,虽然没有一句对白,观众只看到诸葛亮、周瑜以及小乔和鲁肃四人各自的面部表情,在音乐演奏到近尾声时,导演有意将镜头分别在四人的面部表情上定格,同时也巧妙地让观众感受到了这四个人在当时各自的心理状态:鲁肃的一脸茫然、小乔的平静、诸葛亮的心领神会和周瑜矛盾的内心;用音乐来代替独白,暗示了当时周瑜的内心矛盾,这正是导演在处理此段剧情的绝妙之处。这种矛盾不仅在音乐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也暗藏在周瑜和诸葛亮的内心。最后两人在琴声中各自了解了对方对赤壁决战的态度。

四、古琴音乐在电影《赤壁》中的主要作用

音乐创作与电影的画面创作相辅相成的密切配合,使得电影作品成为表现剧情和展示创作理念的独特的视听语言。

一部影片,如果没有恰当的音乐的衬托,就可能破坏观众的听觉欣赏情绪,而且可能使一部画面拍摄很好的电影作品功败垂成。电影中的音乐既要有相当完美的艺术性、独立性,又必须顾及与电影画面配合的关系。文章中提及的古琴音乐是出现在影片画面中,观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声源存在的有声源音乐,而有声源音乐作为电影音乐其中的类别之一,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抒情和剧作作用

在这段情节中,虽然没有一句对白,但是音乐已经暗示观众,周瑜会打这场仗。就像音乐结束后的对白,小乔对诸葛亮说:“谢谢你,周郎已经很久没有弹琴了。”言下之意是,其实周郎已经把诸葛亮当做是久违的知音,愿意与之一起抗击曹军。这段音乐表现了诸、周二人的内心思想与情感的变化;也表达了作曲家对特定人物的理解和态度,带有一定的评价意义。观众通过音乐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人物。音乐参与了影片情节的发展,成为影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刻画了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直接推动了剧情发展、深化影片内容。

(二)背景气氛作用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对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二人这段演奏古琴时的背景来看,正值夜晚,伴着夏日的萤虫,烛光悠然,小乔在一旁优雅地沏着茶水,古琴清雅、醇美的曲调,静远、飘逸的琴声,是中国历代先贤圣哲出尘不染、遗世独立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国古代高人雅士超世脱俗、寄情山水林间的精神寓所。对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中国文人来说,无论失意、得意或隐于朝,古琴都是他们寄托情志的良伴,以琴求道,以琴会友。通过“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而得意忘形,游心太玄,以求达到物我为一、与天地合一的境界。这段古琴音乐以其特定的音调、乐器特色在影片中作为表现时代特征或强化特定的影片基调与气氛的手段。这时电影音乐加强了它的认识功能,把观众引入特定的情景之中。

(三)结构贯穿作用

在电影中,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这就是音乐的连贯作用。由于一部电影的时间有限。如果把一些短暂的镜头都详细地交代清楚,那要占用很多篇幅(画面)。而音乐是不占空间的。音乐把这些表面并无关联的镜头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是电影音乐独具特色的功能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导演在此处的剧情中没有安排二人的古琴演奏,而是诸、周直接的对话,效果就远没有这段音乐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深刻,且段落零散。正因为音乐的连贯与雄壮柔美,才使得武打更英气,柔情更似水。这段“瑜”和“亮”惺惺相惜的古琴韵律,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起着纽带作用,既能使整部电影完整统一,又能使观众在心理上获得前后贯穿的感受。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产生了戏剧性的高潮,还极大地加强了影片的艺术渲染效果。

纵观电影艺术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得知,“电影音乐”发轫于无声电影时期,即默片时期。只不过那时主要是聘请乐师在放映电影的现场演奏当时的流行曲目。实际上,在默片时期我们就已经认识到了音乐能够加强画面的表现张力,并且能够表达画面造型的情绪。最重要的是,它符合人们生理上对“视听统一”的渴望,所以,音乐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并且在电影声音的构成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③此外,作为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对现场器乐演奏的音乐即有声源音乐来说,与情节的内容和主题的表达更要紧密相连。

无论怎样,电影艺术作品中的音乐一定不能只承担“配乐”的角色,而是应该与影片的整体创作相结合。它“在与画面寻求审美对位的同时,或能概括影片的主题思想和揭示影片的内涵价值,构成影片的总体基调;或者推动剧情的发展,渲染画面的气氛,丰富画面的信息,促进画面与主题的运动……总之,应该是揭示电影灵魂的重要手段”④。只有这样,在音乐进入电影艺术体系后,使其主动地与电影艺术中的各个元素相融合,才能取得一种新的互动关系,从而最终增强电影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① 姚国强:《〈影视录音〉声音创作与技术创作》,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② 孙欣:《影视同期录音》,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

③ 姚国强:《银幕写意 ――与中国当代电影作曲家对话》,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版。

④ 赵世民:《乐坛神笔赵季平》,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页。

[参考文献]

[1] 姚国强.《影视录音》声音创作与技术创作[M].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 孙欣.影视同期录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3] 章华英.古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 姚国强.银幕写意 ――与中国当代电影作曲家对话[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5] 赵世民.乐坛神笔赵季平[M].桂林: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伍洋(1980― ),女,上海人,中央音乐学院硕士,上海戏剧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上一篇:漫谈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民歌 下一篇:皮克斯动画中以普通人为主角的构成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