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逆散治疗DU患者前后细胞因子变化研究

时间:2022-10-30 05:20:24

加味四逆散治疗DU患者前后细胞因子变化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IL-12、IFN-γ的变化,探讨加味四逆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 观察中药加味四逆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后IL-12、IFN-γ的变化,3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给予加味四逆散治疗1周,1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Hp感染的DU球部黏膜IL-12、IFN-γ水平显著增高;治疗后,Hp阴转,球部溃疡愈合,IL-12和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加味四逆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有效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12、及IFN-γ,可能是治疗DU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 十二指肠溃疡;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47-0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作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已得到证实。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在Hp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但中药加味四逆散是否通过IL-12、IFN-γ在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DU)中起作用,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加味四逆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经胃镜检查和病例检查确诊为活动性DU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17~75岁,平均(47.1±13.4)岁;病程0.5~10年,平均(3±0.4)年;其中Hp阳性30例,阴性6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7~63岁,平均(30.1±11.3)岁。选择的所有患者2周内未接受过抗生素、铋剂、抑酸剂治疗,未服用过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且除外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疾病者。中药治疗组给予加味四逆散(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生甘草6g,苏梗10g,陈皮10g,厚朴10g,炒莱菔子10g,焦三仙各15g)加减治疗,治疗1周。停药4~6周后复查胃镜,每位患者做2次胃镜检查时,在球部溃疡边缘或愈合后溃疡瘢痕处活检黏膜组织1~2块,并在胃窦距幽门2~3cm处钳取黏膜组织3块备用。诊断均按2000年中华消化学会井冈山分会标准[2]。

1.2 Hp感染诊断标准

快速尿素酶试验Hp检测试纸(由珠海克隆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min内由黄色变为樱红色为强阳性,5min内变成樱红色为弱阳性,不变色为阴性;Giemasa染色法结果判断:镜下见典型细菌则诊断为Hp阳性,Hp感染密度根据悉尼分类进一步分为Hp(+)~Hp(+++)。两项均阳性者,判为Hp阳性,仅一项阳性者,不列为研究对象。

1.3 IL-12、IFN-γ的检测

球部黏膜组织称重、匀浆、离心,取上清液,置-70℃低温冰箱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2、IFN-γ的含量(试剂盒均购自中美合资海南华美生化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用SPSS17.0软件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

2 结果

3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Hp阳性的患者为29例(80.55%),Hp阴性患者为7例。停药4~6周后,有1例失访(1例失访为Hp阴性患者),29例Hp阳性患者28例Hp转位阴性,占96.55%。溃疡愈合31例,占91.18%。

我们发现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球部黏膜IL-12水平显著增高(t=2.231,P

治疗前后IL-12、IFN-γ含量变化见表1。

3 讨论

Hp是一种非侵袭性病原微生物,感染胃黏膜后在局部可诱导出IL-4、IL-6、IL-8、IL-10、IL-12、TNF-α、IFN-γ、EGF等一系列细胞因子表达的上调。这些细胞因子构成一个复杂的炎症免疫调节网络,在Hp相关胃黏膜损害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详细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我们的实验发现,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球部黏膜IL-12水平显著增高,治疗后,Hp阴转,球部溃疡愈合,IL-12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这与林海[3]发现的Hp感染后,大多数患者胃黏膜有IL-12表达,IL-12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因而认为IL-12在Hp所致的胃黏膜损害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IFN-γ的分泌显著多于对照组,随着Hp阴转,球部溃疡愈合,黏膜IFN-γ分泌也明显降低。这与Rieder[4]发现的Hp感染的胃黏膜IFN-γmRNA水平增高,mRNA表达水平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4],及闫峻[5]、荣荣[6]发现的Hp感染的胃炎患者血液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1]的结果相似。

根据其辨证的主要依据是临床主症,临床运用辨证分析、对证治疗,采用疏肝和胃之法,运用加味四逆散为基本方治疗,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枳实行气消痞,理脾导滞;白芍柔肝缓急,使肝不横逆,疏泄条达,与生甘草同用可以缓急止痛;苏梗理气舒郁,顺气止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厚朴燥湿散满,消食散痞;炒莱菔子下气止呕,消食化痰;焦三仙则为消食导滞、健运脾胃之良药,诸药共用,既能疏肝理脾、消食导滞,又能除湿止呕,调中止痛,促进胃黏膜修复,诸症自愈。

同时,中药加味四逆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后IL-12、IFN-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其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一部分是通过降低IL-12、IFN-γ发挥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为中药加味四逆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余跃,侯晓华. 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J].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9,18(2):77-81.

[2] 中国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 中华消化杂志,2007,20(2):199-201.

[3] 林海,杜奕奇,李淑德,等. 幽门螺杆菌阳性与消化性溃疡患者IL-8、IL-10、IL-12及NF-κB表达的关系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5:27-28.

[4] Rieder G,Hatz RA,Stolte M,et al. mRNA transcript for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Hp-associated gastritis[J]. Gut,2005,37(supp1 l):A81.

[5] 闫峻,陈小燕,杜兵,等. 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水平的变化[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4:32-33.

[6] 荣荣,周曾芬,王廷华.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IL-4和IFN-γ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6,3:17-18.

(收稿日期:2010-03-1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儿童免疫接种多媒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软芯袋式白细胞滤器的研制及使用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