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评述

时间:2022-10-30 04:44:11

虚拟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评述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虚拟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有关虚拟社会定义和构成的研究,虚拟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的研究,虚拟社会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为虚拟社会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借鉴和支撑。

关键词:虚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G41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并正在改变着人类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的一切领域,并逐渐衍生出虚拟社会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大背景下呈现出愈加复杂多样的新情况、新变化。

一、关于虚拟社会定义和构成的研究

主席在2011年发表要加强对虚拟社会的治理的观点后,有关虚拟社会的研究逐渐增多。曾令辉提出:“虚拟社会不是单个人在互联网络虚拟空间中无序的简单的集合,而是人们基于互联网络的虚拟空间,在虚拟实践中按照一定的方式彼此发生各种虚拟社会联系和关系的场域。”[1]关于虚拟社会的构成,曾令辉指出:“虚拟社会的构成分为三个维度,一是技术构成;二是人的行为方式构成;三是在线运行构成。”[2] 曾长秋认为:“网络社会是基于信息网络平台,以互联网为代表并实现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互构达到一体化程度的人类实践活动的社会共同体。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虚拟性、开放性、一体性、自主性、共造共享性和互构性。”[3] Manuel Castells 认为:“作为一种历史趋势,信息时代支配与过程日益以网络组织起来。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上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4] 可以看出,学界关于虚拟社会概念和构成的研究已经展开,但是存在很多模糊和有争议的地方,现阶段有关虚拟社会概念和内涵的研究大都处于摸索时期,随着网络技术和人们网络应用的拓展不断发生变化,紧随这种周期变化,提炼总结出虚拟社会本质特征和根本内涵,在此基础凝练出虚拟社会概念和构成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重点。

二、有关虚拟社会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

曾令辉指出:“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日益交融的社会环境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指的是在发展外延上,既要寻求在现实社会场域中的发展,也要谋求在虚拟社会场域中的发展;在发展内涵上,力求人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中发展各要素与结构得到进一步整合和优化。”[5]曾长秋,薄明华认为:“与传统道德教育相区别,应该适应网络社会的特点,遵循兼容、共享、互惠和自律的原则。”[6] 宋劲松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须参照网络社会的人际结构博弈模式以及游戏化生存方式,正确处理好社会化方式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社会化过程的主体性与互动性以及社会化内容的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7] 张培方提出:“更新思政教育理念,正确处理思政教育主导性和互动性的关系,搭建思政网、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思政教育的信息机制,是网络社会背景下{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8]综合所述,学界在虚拟社会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尤其是在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中如何实现人的虚实和谐发展,如何适应虚拟社会发展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综合论证,对策分析也多停留于表面,没能进行深入发掘。

三、结论与前瞻

(一)结论

随着网络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相关虚拟社会的研究已经引起学者的重视,学者们尝试总结虚拟社会的概念和特征,界定虚拟社会的范围,直面虚拟社会生成后给人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尝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和解决虚拟社会中出现的无序和混乱问题,通过现实社会规范人们的行为来实现虚拟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π槟馍缁崾佑蛳滤枷胝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缺乏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应当深入理解虚拟社会内涵和特点,缕析思政工作环境变迁规律,实现两者深层次耦合。

2.虚拟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信息传播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的过程,相关研究对于如何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结合虚拟社会特点开展思政工作有待深化。

3.如何实现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契合,形成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合力,现阶段有关这方面针对性研究不多。

4.多学科联合研究成果缺乏。虚拟社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双重特点,需要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

(二)前瞻

以上的归纳研究对于虚拟社会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网络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虚拟社会已然生成并关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承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的规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应直面新挑战和新问题,及时调整、拓展、创新。如何深层次理解虚拟社会的概念、内涵、特征,如何实现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如何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解决虚拟社会中存在问题等内容,成为学界下一个阶段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曾令辉.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

[2]曾令辉.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52.

[3]曾长秋,万雪飞.青少年上网与网络文明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45.

[4]郑中玉,何明升.网络社会的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⑴:55.

[5]曾令辉.网络社会视域下人的虚实和谐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

[6]曾长秋,薄明华.网络德育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30-132.

[7]宋劲松.论网络社会情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J].求实,2010,(5):35.

[8]张培方.网络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9):22.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路径 下一篇:《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珠四字结构”的英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