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的主体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30 04:39:18

谈学生的主体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从生理、心理角度看,有了兴趣,大脑就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就达到最佳状态,学习的效率也就明显提高,笔者就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谈点个人的体会,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学生 主体教学 兴趣

一、悬念导入,激发主体

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巧设悬念,易造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积极动脑去思索,去探求。例如讲“声音的共鸣一课”时,以唐代《刘宾客嘉话录》里记载的一个有兴趣的故事导入新课,“洛阳和尚的房内挂一乐器--磬,它常自鸣作响,和尚因此惊忧成疾,他的一个朋友得知后,特地去看望他,正好听到寺院敲钟的声音,磬也想起来了,第二天他用钢锉把磬锉了几下处,从此磬就不再作响了,和尚觉得奇怪”。你们也想知道为什么吗?本课(给出题目) “声音的共鸣”就能给你满意的答案。这样学生必然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听教师授课。再如“看不见的光--电磁波谱”一节里我这样导入新课的:大家是否记得有那么一首歌,虽然我不会唱,但还记得期中的几句歌词“我爱阳光,我爱希望给我的力量”,但在此我要说,你爱阳光也好,爱其他光也好,自古至今人们只偏爱那些能被我们看见、引起我们视觉注意的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处在我们所遗忘角落的光,希望通过这次游览使我们同学偏爱的角度有所改变(给出课题,写于黑板)。在此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就会像磁石一样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于一起,师生间出现思维共振现象,乃是课堂教学艺术区的成功的重要标志。

二、形象直观、提高主体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基本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论证、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巩固,往往都是实验来完成的,运用实验可以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形象有趣、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教学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特色所在。

有位教师讲授“向心力的应用”一课时,教师演示“离心规律”实验(翻滚过山车的模拟实验),小球从光滑斜轨道的上方由静止滚下,在竖直圆周上滚过一圈后又滚上另一斜坡,学生完全被实验吸引住,迫切要求教师再做一次,这时教师便因势导出问题“为什么小球达到圆周最高点不会掉下来?”,“在该点小球的重力起什么作用?”“在任何情况下,小球都不会掉下来吗?”……这样直观的演示,恰当地发问,教师又何需“要生学”,学生又怎会不“我要学”呢?

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描述,恰当的比喻,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易形成表象和想象,起着直观的作用,对提高学生兴趣不可低估。河北省邢台市特级教师陈甫林,为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楞次定律之后,别出心裁地把线圈比喻为具有“冷酷”与“多情”双重性格的特殊人物,当磁极来时,线圈的近端产生同性磁极,排斥原磁极,以抗拒磁极的接近表明十分“冷酷”;而一旦磁极走时,近端又立即产生异性磁极,吸引原磁极,以挽留磁极的远离,表现相当“多情”。最后陈老师又把它归纳为“来之抗之,走之拉之”八个字,对这样的课学生自然是乐于接受的。

三、循循善诱,深化主体

爱伊斯坦有句名言:“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挖掘物理课本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正式深化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核技、航空技术这些尖端领域,我国的成就是世界公认的。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我国是第五个原子弹试爆成功的国家和用自己的火箭发射卫星成功的国家;是第三个氢弹试爆成功和掌握卫星回收技术以及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还是第四个进行电火箭飞行试验的国家。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并网发电,开创了我国应用核能新纪元;“澳星Ⅰ”“澳星Ⅱ”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步入国际市场,甚至美国和欧洲的航天机构都有兴趣购买中国的火箭第一次点火后的紧急刹擎技术,亦另世界瞩目……在相应教学内容中,实事求是地介绍这些科技成就、重要资料国外的评比方法(如从制造出原子弹到制造出氢弹,美国是7年,前苏联是5年,我国只有3年),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科学、用科学的自信心。

上一篇:立足教材,搭建写作支架,培养英语写作能力 下一篇: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和范围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