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棚蔬菜优质高效生产综合配套技术

时间:2022-10-30 03:59:40

温棚蔬菜优质高效生产综合配套技术

1 优化棚型结构

合理的棚室结构是温棚蔬菜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我们设计出了2种比较适用的日光温室优化结构种类,它们分别是河南改良式日光温室和“GRC”型日光温室。

1.1 河南改良式日光温室是在吸取永年长后坡式和瓦房店琴弦式两种结构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河南情况研发而成的一种优型结构。这种结构类型的日光温室,采光结构合理,利用面积增大,骨架仍以竹木结构为主,墙体以土为主,既有较好的稳固性,又有较好的保温性。此温室跨度为7米,长度为50~60米,中柱高2.8~3米,脊高为3~3.5米,后墙高2~2.5米,宽1米,后坡长1.5~2米,仰角35°~40°,拱杆与地面切线角60°。目前这种温室,示范园区都建成了钢架砖墙结构,并安装了自动卷苫设备,占全县温室数量的50%。

1.2 琴弦式 这种类型的日光温室,一般跨度为7.5米,长度50~60米,脊高3~3.2米,前沿有一道小柱高0.8米,后墙高2米,土墙厚度为1米,砖墙多为50厘米空心墙,后坡长约1.5米,水平投影宽度1米,前屋面与地面夹角为21°~23°。这种温室骨架牢固,后坡短,室内空间大,土地利用率高,是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约占全县温室数量的40%。

1.3 “GRC”型骨架材料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为主料,钢筋或冷拔丝作骨,配合抗碱玻璃纤维,模具成型。具有质量轻、不锈蚀、强度高、寿命长、经济耐用等特点。温室跨度5~6米,顶高2.8~3米,平均屋面角23°~25°,后墙高2米左右。这种温室约占全县的10%。

2 滴灌、膜下暗灌技术的应用

温棚蔬菜栽培属反季节栽培模式,温棚栽植蔬菜因高湿而诱发各种病害,为了减轻棚室的温度,生产上推广采用了滴灌和膜下暗灌技术。滴灌的优点是省水、方便、均匀,并能有效地减少棚内湿度;膜下暗灌技术是栽培技术的改进,即采用大小沟栽培,垄上覆盖地膜,冬天温度较低时灌水则从小沟内通过,上部因有地膜覆盖,所以浇水不见水,群众也称为“偷浇”,这样可大大减轻棚内的湿度,控制病害的发生。

3 CO2施肥技术的应用

二氧化碳是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大小对蔬菜产量影响很大。棚室增施CO2的好处:

3.1 产量提高 据试验,各种蔬菜单产提高500~1000千克/667平方米,平均增产20%以上,其中黄瓜增产15.4%,茄子增产36%,番茄增产15%,甜辣椒增产12.6%。

3.2 改善品质 棚室增施CO2,增加了蔬菜光合作用强度,促进蔬菜生长发育,植株健壮,减少打药次数,同时光合作用增强可以使蔬菜制造充足的营养供应果实,使果实个头美观,瓜条顺直,畸形果少。

3.3 成本较低 CO2施肥技术主要原料是硫酸和碳酸铵,亦可作为肥料施用。目前我们推广应用的方法有3种,即硫酸碳酸氢铵反应法、机器产生法、颗粒CO2施放法。

4 反光幕和诱虫黄板的应用

日光温室张挂反光幕,可以增加室内光照,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据试验,温室后墙张挂反光幕可以使中柱以前2米处增光500LX,基本克服了温室后部光照不足的问题,特点是在苗期使用,缓苗快、叶色绿、苗壮、根系发达、结果早,产量提高10%以上。该项技术普及率达92%。棚室内吊挂黄虫板主要是诱杀白粉虱、蚜虫等害虫,每667平方米吊挂25~30块,可大量杀死白粉虱和蚜虫,是目前一种较好的物理防治方法,可大大减少打药次数。

5 生物农药、粉尘剂、烟雾剂的应用

由于温棚蔬菜是在人为的设施条件下栽培,若管理不当或遇见特殊天气,易滋生蔓延各种病虫害,农民隔天打药不但投资成本增加,而且易产生药害,导致产量下降,天天打药又会造成棚内湿度加大,导致恶性循环。为了避免发生上述问题,我们在项目区内大量推广应用粉尘剂、烟雾剂和生物农药。如粉尘剂主要推广百菌清粉尘、速克灵粉尘、克霉灵粉尘;烟剂主要推广百菌清烟剂、速克灵烟剂、益力烟剂、利得烟剂、灭蚜烟剂和虫螨烟剂等。此药剂使用方便,防效突出,大大减轻了菜农的劳动强度,特别是遇见连日阴雪天气,无法喷药的情况下,粉尘剂和烟雾剂更显出了它的优势。目前该项技术普及率达100%。为了提高棚室蔬菜的品质,除严格掌握施药安全期外,还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如绿地1号、Bt乳剂及酵素菌肥、肥力高等生物肥料,大大提高了蔬菜品质。此外,项目区内全部实施了配方施肥及综合防病技术。

上一篇:棉花吐絮期生产管理技术 下一篇:金银花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