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管理

时间:2022-10-30 03:51:36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管理

【摘要】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是十分必要的操作,能够有效减少术中的异体输血,减少了血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缓解了血源不足的窘况。异体输血虽然抢救了无数生命,但并不能掩盖其负面效应,而自体血液回输能够有效避免异体输血易致的疾病传染与异体免疫反应,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对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管理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操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与借鉴。

【关键词】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外科手术;管理工作

在一百余年前,人类的不同血型被发现,促进了异体输血的出现,在外科手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异体输血易于带来负面作用,故而,医疗界开始愈加重视术中的自体血液回输。自体血液回输能够有效减少血液浪费,同时也减轻血库存量不足对手术的制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将术中自体输血应用到实际治疗中,我国在近些年才开始进行术中自体输血的推广,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1 自体血液回输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输血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治疗手段,在临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血源的匮乏,以及因异体输血导致的传染病与排异反应,这些状况都揭示出异体输血的局限性,因而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自体血液回输上来。自体血液回输的思路是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血液成分,回输给患者,这种方法有效避免了传染与排异反应,安全性高,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来说,自体血液回输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术前将自体血液进行预存;第二种是术前稀释血液法;第三种是术中自体血液回输。2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

自体血液回输的过程是:借助吸引器等设备将手术中与手术后患者胸腹腔部位的积液积血进行收集,将其作为自身血源,进行抗凝以及过滤,之后在第一时间将血液回输至病患体内。最早使用自体血液回输的例子是在一九二五年的一次开颅手术,随后人们开始不断尝试着将自血回输应用到临床中去,并对其临床效果及意义进行了多次探讨。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外科手术操作进一步得到发展,安全性与多样性都得到了增强,可以进行多种高难度的手术,尤其是一些出血量大、风险高的手术。另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特殊血型患者越来越多,血库量难以满足输血需求。上述情况都催生了自体血液回输的问世并促进了其健康发展。调查显示,美国医疗界进行的手术,超过80%都是采取自体血液回输进行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医学器械公司研制出第一套血液回输设备——Cell Saver[3]。3 术中自血回输的管理

3.1 操作要求 要进行术中自血回输,操作人员必须在之前接受过严格的教育与培训,确保熟练掌握所需仪器的操作方法与流程。医疗场所务必要保证进行自血回输操作的医务人员的专业性。因为在术中,人人各司其职,务必全神贯注于自身职责:麻醉师需密切关注患者对麻醉操作/药剂的反应;手术室人员需集中精力,进行手术,确保手术效果。故而,非专业人员没有余暇进行自血的收集与回输,同时,他们也不具备专业技能,易于造成操作缺陷,阻碍术中自血回输的正常进行。当前,在临床领域应用最为普遍的术中自血回收方式是,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血液回收,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包括手术师、护理人员、麻醉师等所有人在内的医务人员加强合作,保证操作的安全有效。举例来说,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该仔细分析患者病情状况,确定其是否能够进行自血回收,在患者情况允许时,再通知专职回收人员进行术中血液回收。在血液回收时,医务人员应该密切配合,在出现不良状况时及时反应,迅速处理。比如,患者在术中表现出感染症状、肠腔破裂等,应通力合作,立即停止回收患者血液。除去上述操作,专职回收人员还应准确记录血液回收过程中的患者情况、手术方式、血液回收耗时、血液抗凝剂的选取、剂量、回收血量、清洗液的耗量以及是否进行过滤操作等细节,以存留临床资料。医院还需定期检测回收的患者血液质量,检测血液比容大小、肝素定量、细菌培养、游离血蛋白定量等指标;医院还应定期随访接受术中自血回输的患者,查探患者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并记录详细情况。最后,将调查资料予以整理汇总,进行存档,方便下一步治疗工作的开展。

3.2 组织管理 在保证上述操作要求的前提下,应该保证良好的组织管理。具体要求是在术前进行积极完善的准备,充分评估手术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预防。同时针对有休克可能的患者,要纠正其症状,改善血液灌注情况;尽量早地建立起静脉注射通道,及时进行血容量的扩充;为病患提供吸氧,提升其血氧饱和度,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在手术进行中,专职人员要在保证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对患者积血积液进行快速回收与回输;进行血液回收时,务必保证无菌操作,避免血液被污染;在术中应加强止血,防止患者因失血过多出现危险;进行操作时,需掌握自体输血会引发的适应证及其禁忌,严格防范危险;在回输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输血体征,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处理。若发现血液有可能被污染,则应立即终止回输操作;将血液回收至血液回收机内,后续的处理过程会造成血浆散失与渗透压的下降。故而,术前应准备好足够的血浆与胶体液,及时添入回收血液中,处理完毕后及时回输。

综上所述,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符合生理学理论,患者的自体血液具有更优的红细胞活力,相较血库血液能够更快地收到输血效果。自体血液回输能够有效减少血液浪费,减轻血库存量的制约。临床应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节约了血源,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患者患上输血相关传染病或者出现排异反应的危险。

参考文献

[1] 李栋林,梁廷波,郑树森.自体血液回输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11):13-16.

[2] 潘杰慈,梁妙珍,邓德礼,程平瑞.自体血液回输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配合[J].家庭护士,2010(12):127-131.

[3] 朱云章,王宇,白英,李博,赵平.脊柱手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3):110-113.

上一篇:浅谈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下一篇:危重创伤患者麻醉与急救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