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所需,教学的立足点

时间:2022-10-30 03:11:06

学生所需,教学的立足点

摘 要: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地因人制宜、因文制宜,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来探索出一条可实践操作的路子。不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人以渔”。让学生上课,已经有许多老师尝试过了,用“旧瓶”装出“新酒”,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 实践 创新

我们教的是职高的幼师班学生,我们的任务不单是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她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毕业后就直接走上教育岗位。

我努力地让我的语文课肩负起这些责任。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当“小老师”。改变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性,让学生在尝试中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空间。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课文,指导怎么上课,接着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备课,然后是上课,最后是同学评价,老师点评,自己总结反思。第一篇试上的课文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因为这一课她们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了,学过的课文在知识点的把握上应该相对容易些。课上得很成功,大家都很兴奋。于是我趁热打铁,鼓励更多的同学上讲台来试试。后来前前后后每个班都有十多位同学尝试着来当了回老师。

这样的上课方式是大家从来也没尝试过的,所以颇有感触。几位上过课的“小老师”们这样写道:

那一次,我鼓足勇气争取到了上讲台的机会,为了不亏待这次机会,我将要上的那篇文章的所有相关内容、资料都看了个透,把所有知识点都一股脑儿地写在了纸上,直到上课的那天终于来到。我满怀信心地上了讲台,却紧张得不知从何讲起。

看看今日,我已经成为一名“老教师”了,多次的经验,让我如今走上讲台再不会退缩,不会胆怯。

我学习,学习怎样上课,怎样调节课堂气氛,怎样与众不同。

现在的我,无论上课成功与否,我都很骄傲,因为我始终努力过、追求过,并且从未放弃过。

我首先体会到原来一个老师上一节课,是要花多大的时间和心血。上课不是简简单单地输入知识,它不仅要考虑到同学们的接受能力和积极性,还要想办法消化这些知识。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刚开始的时候,我很紧张,有点害怕,就一个劲儿地想快点把我所有整理的知识要点讲给同学们听,就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埋头苦干”,我认为这样就够了。可当同学们点评的时候却说在做“机械运动”,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上课也需要创新。

通过自己当老师,我发现会比当学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课文,而且也锻炼了胆量。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觉得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学习如何当老师,如何当好老师。

自己上了两节课,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幸福,什么叫做尊重,什么叫做勇敢。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所了解、得到的知识叫做幸福;上课时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叫做尊重;挑战自己,战胜自己叫做勇敢。并且我也懂得了一个好的老师,上好一节好的课,不可缺少的是和同学们的沟通,还有课堂上出现种种问题时随机应变的能力。

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确定课题,自主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她们必须独立思考,发挥特长,充分调动自己的一切能力。必须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上过课的同学都说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去读、去学、去研究过一篇课文,这辈子也忘不了。

二、培养了学生收集、整合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题是自己选择的,如何查阅资料的途径等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所以学生是满怀热情和兴趣地去收集资料,去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由于每一篇课文都是自主建构的知识体系,故比单纯的接受学习更有效、更扎实,因而也更持久。

三、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加强了人与人交流的能力

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职高学生来说,是否具有合作能力、合作能力强弱是衡量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自主上课过程中,要学会与同学合作备课、合作上课,要学会与同学配合,学会领导别人,学会管理课堂。在这其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合作的力量和智慧,懂得了学会合作与学会知识同等重要。

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

学生们在备课、上课中学会学习,在做中学、用中学,并且努力地去创新。如上应用文时,会分几个小组进行知识大PK,会让同学们上黑板进行应用文格式的实际操作。上诗歌时,会运用各种方法来朗读。幼师专业有舞蹈课,她们活学活用,把《再别康桥》编成舞蹈演绎出来,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培养了学生总结、反思、改进的能力

课后的评价与总结是学生自主上课很重要的一环。上完课后,小老师都要对自己的整个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不仅要找出不足,还要自我欣赏和肯定。而同学们的评价更是涉及方方面面。精彩的评议,主动的交流,展示了她们的认知潜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老师的引导和评价是贯穿全过程的,它是学生感受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参照物。评价应充分肯定学生所表现出的求知欲、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应鼓励她们大胆采用新方法、新视角和新观点。即使这堂课是比较失败的,也不能一棒子打倒,还应通过过程评价,使学生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学生们就会乐意参与到自主上课的活动中来,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增强了,增进教学效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何当好一名教师,正是她们所需要的,走上讲台,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自发去探究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并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自己的信心,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东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电势与电势差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