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音乐表演能力的塑成

时间:2022-10-30 03:06:40

刍议音乐表演能力的塑成

摘 要:音乐表演作为创作和欣赏的中间环节,其表现能力对作品表现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音乐特殊的素质、技术和技巧训练、人生体验和文化艺术修养三个方面,谈如何塑造音乐的表演能力。

关键词:音乐表演;能力;技巧;塑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14-01

音乐表演是艺术的二次创作,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中间环节。其表演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准确的、完整的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通过音响传达给欣赏者,从而引起听众对音乐美的反应。因此在平时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显得十分必要。音乐表演的塑造过程主要有:特殊的素质、技术和技巧训练、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三个方面。

一、音乐表演者的特殊素质

具备某种音乐的特殊素质,主要是指良好的音乐感、良好的生理条件与高灵敏的身体协调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所谓“音乐感”是一种具有个性心理特征的音乐专业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以听觉为基础的,是与其他的感觉器官紧密联系的。从理论上讲音乐感有狭义和广义的两层含义:狭义的音乐感是指包括基础性的音乐感、也包括综合性的音乐感。是一系列音乐个别能力有机的综合,也是一种对音乐的特殊的反应能力;广义上的音乐感还包括了对音乐的领悟、感受体验等。其实简单的概括音乐感就是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觉。 “强调音乐感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深入体验音乐感觉和理解音乐的内容而把它处理、表达出来的特殊能力。”① 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音乐专业能力。这种能力还必须通过表演,转化为实际的音响。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音乐感,音乐表演的情感才能可能将音乐作品表达的更完美。但是“音乐感”也有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学习两方面因素。先天条件是指天生生理遗传基因所具备,就是常说的“天赋”。另外还需要后天的努力学习、巩固和提高。这样音乐表演的技艺才能有一定的程度。例如打击乐器要求表演者四肢灵活、眼快、节奏感好;管乐器讲究唇齿的良好条件等。在此基础上掌握技能,巩固乐感。例如手、眼、脚的配合等。

音乐的记忆力在音乐的表现中也尤为重要。因为“音乐作品不可能像绘画、雕塑或者建筑作品那样一次便永远完成,它每听一次都要求新的演奏” ②音乐表演者经过反复的练习,将音符深“刻”到头脑中,此时音符已经转化为音乐旋律流动的“波纹”,通过表演体现出来也是音乐表演中重要的要素。

二、音乐表演技术和技巧训练

表演技巧是反映作品内涵和传达思想情感能力和手段。提高表演技能才能得心应手的进行艺术创造。艺术家罗丹说“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那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③。不过技巧训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需要毅力的活动,即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如此。但是对于技巧的训练要注意两个方面极端的倾向:首先对于基本功的学习要注意科学性和现代性。其次,又不能过于片面的只注重技巧,而忽视了音乐的内在美。单纯的炫技就会流入“有声无情”、“有句无篇”缺乏美感。所以注重技巧的训练,又要注重音乐的美,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

一个真正的表演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技巧,还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黑格尔说:“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有丰富的生活,然后才能用具体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④了解和感受各种社会生活,并根据史料了解作者创作意图,才能从中得到启发把握思想内涵。知识面越宽广、文化修养越高,那么他的作品及其表演也就越深刻,切实而感人。从音乐表演形态来说,也是由初级到高级的不断上升的艺术二次创作能力,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以技引人、以情感人。

当前对于音乐启蒙的表演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今更多的青少年为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而加入了音乐艺术领域,这本身是可喜的现象,可是也有不少教师只顾孩童在短期能够出成果,过于片面强调技术,忽视了基本功和其他门类学科培养的学习,这种拔苗助长的弊端就是导致了孩童的表演能力先天不足,后天“营养”失调的现象,必然会扼杀一些音乐的“神童”。因此从长远来看,表演技能和其他门类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教学方式相互并重,才是最为及时和重要的。

综上所述,良好的音乐表演能力的形成,是依靠日积月累和正确的培养所形成的。作为音乐的表演者来说不仅要具备这些能力,而且在扎实的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多了解其他门类的学科,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式学习和补充,才能使得音乐表演不会在一个平面上,而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创作平台,所表现出来的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也必然深切而感人。

注释:

①中央音乐学院.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78第二期译文.

②[波]卓菲亚・丽莎著.论音乐的特殊性.上海文艺出版社.

③罗丹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④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上一篇:浅谈国内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下一篇:印象派艺术审美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