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原则

时间:2022-10-30 02:03:24

论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原则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问题情境;设计;知识经验

问题情境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清晰的图式,奠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和兴趣。为了能在教学中创设最佳的问题情景,笔者总结了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明确问题情境设计的目的。问题情景的设计,要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明确以上两项后,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素材,为教学过程铺路,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渴望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

第二,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设计问题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脑海中的知识框

架。既然学习这一认知过程中学生是主角,那么教师为学生准备的问题情境就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

如:在引入空气这一课时,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多种多样,但笔者发现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发问是:你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吗?这一问题的提出能立即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为空气本是他们熟知的物质,而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很容易说明空气的存在。现归纳学生的回答如下:

1.将一个塑料袋在空中抖动两下,然后扎紧袋口,发现塑料袋是鼓胀的,说明塑料袋中有物质,证明是空气。

2.将一个水杯倒扣入水中,用力下压水杯,发现水始终不能完全充满水杯,从而证明水杯中原有物质存在,就是空气。

这一问题的设计首先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也初步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同时将学生引入

新课。

第三,依据不同学习者的智能特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提高学习效率。问题情境设计应该符合教材知识结构的特点,同时也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要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能力,通过情境探究教学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如在讲述灭火的原理时,有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情境:现有一支燃着的蜡烛,你能想到用哪些方法来熄灭这支蜡烛?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成功之处在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的用嘴吹灭,有的用水浇灭,有的用水杯罩住蜡烛,还有的用剪刀剪掉烛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答案也不同,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说出你熄灭蜡烛的原理是什么?这时,学生马上可以根据刚才学到的燃烧的原理来解释,学以致用,教师也能顺势帮助学生总结出灭火的基本原理。

第四,问题情境的素材要新颖、生动,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富有启发性。新颖,即要求问题情境能超越课本已有的文字信息的制约,别开生面,以独特的角度和新奇的形式呈现学习和探究的内容。

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可以设计如下的实验步骤:

1.将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小人”(“小人”身上的衣服分为袖子、上衣和裤子三个部分),两袖分别滴加稀醋酸。现象:袖子变红。

2.裤子上滴水。现象:裤子不变色。

3.将“小人”放入盛干燥的CO2集气瓶中。现象:上衣不变色,裤子变红。

4.将“小人”取出,用热宝加热。现象:裤子由红色变成紫色。

教师可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一边提问,步骤2中“小人”的裤子不变色说明了什么?步骤3中上衣不变色而裤子变红又说明了什么?步骤4中裤子又由红色变成紫色说明了什么?在这一系列独特而新颖的问题情境中一步步探究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化学性质。

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既要把握好问题情境设计的目的,即明确教学目标,也要找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来构建新的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善于学习,了解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并能从中提炼出与化学教学相关的内容,来丰富教学过程。问题情境的设计是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个,设计出真实、新颖、有趣、生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问题情境,才有助于学生自己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提升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点燃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下一篇:语文课堂应让学生“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