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路径”破与立

时间:2022-10-30 01:57:3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路径”破与立

近日,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进一步给“稳增长”打下一剂强力针。《规划》显示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那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什么样的路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如何获得突破?

三步走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曾表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分“三步走”: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备受关注热点。从2010年9月8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被寄望成为承担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次获通过的《规划》,是对上述决定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在当前宏观数据继续低迷、普遍弱于市场预期的当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稳增长”的引擎。当然,在短期之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会很快见效,但从长远而言,它所发挥的经济能动效应,远非传统产业可比,同时还会培育大量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市场培育和新兴产品应用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为培育市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国家各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节能惠民、十城万盏、十城千辆、金太阳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广节能空调3000多万台、节能汽车360万辆、高效节能电机400多万千瓦、节能灯1.6亿只、160万盏以上LED灯,试点运行各类电动汽车1.4万辆。

2011年全国共批准了90余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三网融合”、物联网和半导体照明等标准已进入标准化试点阶段。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方面,第一批12个地区(城市)的融合试点已经展开,试点地区的IPTV(交互试网络电视)商用业务用户达到350万户,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宽带接人用户超过100万户,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也已启动。

在环保领域,天津、河北等10省市已启动国家排污权交易试点,北京、天津、上海等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交易试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则正在走一条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我国已具备核电领域六大核心设备制造能力,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堆内构件国产化率100%,掌控了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最高端和全产业链,并形成世界级的制造基地。

但要真正实现“三步走”的目标,曾参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问题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沿用发展传统产业思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很大不同,有其独有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比如,相对于传统产业,其发展程度不够成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技术更新换代快,存在较高的风险,如果一味追求发展规模或速度,很容易陷入“技术陷阱”,即庞大的产能都是建立在逐渐淘汰的技术上,投资越多,损失越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国际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套用。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要过度关注规模的扩张,要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完善。那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究竟需要怎样的路径?

路径依赖

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司长綦成元在解读《“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时表示,《规划》力图为产业发展指出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决定》中提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和24个领域。《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路线图,即每个产业的分阶段目标,以及要采取的重大行动和政策。

例如,对于下一代信息网络,《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要实现平均20兆和4兆以上的宽带接入能力,部分发达城市网络接入能力要达到100兆。而到2020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覆盖我国城乡。

为了实现这样的阶段性目标,国家将启动实施宽带中国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行动,并建立和完善电信普遍服务制度。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重点解决了《决定》中明确的七大产业24个领域如何发展的问题。

为落实上述目标,《规划》还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具体任务。《决定》中提出,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规划》则进一步明确了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实施宽带中国、关键材料升级换代等20项重大工程。

这些工程都符合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方向,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中国产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基础。这些工程中,有的主要是要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实现产业化,有的主要是要培育市场,加快建设市场应用的基础设施。通过明确20大工程,回答了“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做什么”的问题,从而引导社会资源加大投入,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但是,专家也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驱动,技术进步对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比“技术发明一成果转化一产业兴起”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可以看出创新不足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关键是核心技术的竞争。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且有少量核心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总体上来看,组装加工能力强而技术集成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特别是需要创新智慧解决的核心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相差较远,可以用“硬件很硬、软件很软”来概括,整体产业低水平横向发展,企业实力不足。

目前,我国新兴产业普遍缺乏具备全产业链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领军企业。2011年我国电子制造企业入选世界品牌500强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联想、海尔、华为、浪潮,而美国仅前20名中就有苹果、IBM、英特尔、惠普、思科等5家企业。由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我国在国际竞争规则制定中少有话语权和主导权,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全球首屈一指的产能,却仍难以形成产业综合优势和国家整体优势。

当前,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起点高、关注度大,符合政策方向、受国家扶持力度强,新兴产业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许多地方竞相进军物联网行业。在云计算领域,更是呈现出大肆“圈地”、斥巨资建设数据中心的局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中国路径”将如何突破,仍需理性求索。

上一篇:分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角色 下一篇:邂逅哈农库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