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核心区优美发展环境

时间:2022-10-30 01:32:42

打造核心区优美发展环境

2012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同时也是海淀核心区环境建设创新发展、深化发展的关键之年。为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海淀市政市容委牢固树立“核心区就是海淀区,海淀区就是核心区”观念,切实把迎接党的十环境保障工作作为“重大的机遇”、“光荣的使命”、“艰巨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坚持以“精细管理,美化市容”为重点,紧密围绕中关村核心区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区,创新管理方式,强化统筹协调,努力提升城市环境建设水平。

一、精细管理,加大推进城乡环境建设

(一)以重点项目为示范作用。本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均衡发展、突出重点”的原则,海淀区继续深化市容环境建设,在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城市环境中,更加注重细节的完善和提高,努力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秩序良好、能够反映核心区特色风貌的重点街区,着重开展了重点地区、重点大街等类70个环境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涉及29个街镇。并通过这些街区的示范作用,带动市容环境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是改善进京第一印象区域环境面貌,重点开展京包铁路100米范围内、京石客专和城铁8号线及出站口周边环境整治。二是提升重点区域环境建设水平,开展五道口等7个重点地区和三环路、莲石路等20条重点大街的环境建设工作,创建5条市级达标大街和10条达标大街。三是改善市民生活区域环境,开展16个老旧小区及平房区和8个街巷胡同的环境整治工作,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四是解决薄弱地区环境突出问题,开展10个城乡结合部地区和6个农村地区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环境面貌。以大力开展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满足了农村地区广大群众对环境的需求,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推进生态文明村庄建设。

(二)以拆除违法建设为突破口。纵观2012年环境建设,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无论是数量还是项目,都比往年要大、要深、要多、要重。面对艰巨的环境建设任务,海淀区市政市容委以提升环境,拆除违法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好总体战。按照实施三年规划“352工程”安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现了对新生违法建设的发现率和查处率达到100%。2010年至目前,全区共约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964970.7平方米。其中拆除新生违法建设292923.7平方米。

一是严格防范控制,坚决遏制新生违法建设。严控新生违法建设“零容忍”,健全区、街道(乡镇)、居(村)三级防控管理网络,在居(村)设立巡查员、信息员,深化违法建设日常巡查工作。二是强化执行查处,全力拆除既有违法建设。建立“1+2+N”拆违机制(“1”即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牵头组织,“2”即城管大力执行拆除任务、公安部门实施强力保障,“N”即规划、国土、交通、市政等多部门配合),形成工作拆违合力,做到对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拆除。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了区查处违法建设信息平台,将全区地理信息影像地图、建筑物规划审批情况等数据整合纳入数据库,实现相关数据对街镇开放共享;依托平台建立违法建设案件收集、转办、督查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融合网格管理、视频监控、96310城管热线、96181中关村热线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违法建设,第一时间转办处置。2012年1月以来,共收集违法建设信息1112处。在利用市规划、国土部门遥感卫星监测数据的同时,再租用1颗卫星对全区违法建设进行高频度监测,使新生和已纳入计划拆除的违法建设始终处于动态监控之中。四是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查违控违长效机制。明确查处和强制执行违法建设工作规程、查违工作考核办法及责任追究办法,将查处违建工作纳入街镇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完善财政补贴政策,调动了基层单位查违控违的积极性;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参与查处违法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精细管理,加大提升城市功能惠及民生

把推进城市环境建设与完善城市功能和改善居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着力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治的同时,狠抓了“三个一批带动工程”:一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拆除违法建设、修补破损甬道、绿化补建、完善公共照明等,增加一批停车位缓解停车难;二是继续完善“老楼通气”改造工程和推进热计量改造。按照“老楼通气工作方案” 和供热计量改造工作安排,加快推进一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惠民工程,把实事办好。三是加强市政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以提高城市道路完好率、改善道路周边环境为目标,以服务核心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为重点,继续高效、优质完成一批道路大修、路灯改造等工程建设任务。

三、精细管理,加大市容面貌整治力度

(一)严格考核机制。为强化环境卫生保洁作业质量,海淀区市政市容委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实行“日通报、周统计、月排名”制度,建立“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拉练,每季一通报”机制。对负有环境卫生监督管理、执法和作业的责任单位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给环境卫生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区域内环境卫生长期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或者在街、镇季度排名中排名倒数第一且分数在85分以下的,要对相关责任单位和领导进行追责处理。自实行严格的考核机制以来,海淀环境卫生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保洁责任单位责任得到了促进和落实。

(二)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按照《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重视垃圾处理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关系民生的重要性认识。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一是改造前端收集和中间运输环节,逐步改变落后的垃圾清运方式,使垃圾站点具备分类、压缩、计量、环保和监管功能,提高运输车辆的技术水平和运输效率,减少二次污染。二是加快推进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处理方式多样、综合配套、资源有效利用、环保达标、能力可持续的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系统。三是加强垃圾处理设施污染防控,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完善垃圾管理工作体系,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发挥市民主体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持续开展“百日集中整治行动”。紧紧围绕“提升大环境、加快大发展、达到高水平”和“目之所及,焕然一新”的工作要求,坚持拆、改、建并重,绿化、美化、净化同步实施,力争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以重点地区环境秩序问题为切入点,持续开展“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职能,推进重点地区环境秩序整治,使重点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市容市貌、村容街貌得到明显改观。

一是下大力气治脏。努力提高重点地区、繁华场所、街路、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环境质量,消除垃圾积存,加强清扫保洁工作;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彻底清除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垃圾。二是下大力气治污。重点突出施工扬尘管理和在河湖水系内乱倒乱排的惩治力度;加强餐饮行业油烟、露天烧烤等污染治理;加强废品回收站点整顿。三是下大力气治乱。严格规范各种牌匾广告;全面加强交通停车秩序管理;彻底清理占道无照经营行为。四是下大力气治差。全面清理沿街建筑物、小区内、楼道内的乱涂、乱贴、乱画;加强城区绿化的修剪和管护,清除绿地杂草和白色污染;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单位卫生责任。五是下大力气治暗。结合今年环境建设项目,对夜景、河岸、街路的照明设施等进行排查,发现损坏缺失的要修复补齐;同时,主要路段的楼体灯、霓虹灯,户外广告灯断亮等残缺的维修,达到亮化标准。三是加快推进城市街面、老旧小区改造亮化工程。

上一篇:彰显皇城文化展现核心区气度 下一篇:晚熟鲜食黄桃新品种——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