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孩子为何喜欢喃喃自语

时间:2022-10-30 01:10:11

一般来说,1岁左右的孩子会用单词表达自己的需求,会主动地叫喊“妈妈”、“爸爸”,而到了2~3岁时,他们已能较好地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也能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和情感,甚至能与周围亲近的人进行交往和简单地交谈。这一时期,大部分儿童语言发育正常,讲话比较清晰连贯,说话也有明确的对象,这种和周围人群进行交流的话语,心理学上称之为外部语言。

但是,孩子满3岁以后,一直到7岁以前,其语言活动和过去相比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不断提高外部语言能力的同时,开始产生“内部语言”。所谓内部语言,其实是一种无声的默语,主要特点是,说话的对象是说话者自己。不发出声音,语句简略以及在无声的思考中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研究者发现,在3~6岁期间的儿童,内部语言能力是不完善的。在内部语言发展的早期,首先出现的是一种介于有声与无声之间的自言自语形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喃喃自语”,这种“语言”常常是在孩子情绪良好、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出现的。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孩子聚精会神地搭积木时,他们一边双手动作,一边嘴里喃喃道:“这……是……木板,这……是……柱子,这是……屋顶,窗门,……大门……屋顶在柱子上面……”儿童心理学家把孩子这种自言自语,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形式。自我中心言语就是自己和自己讲话,和自己商量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言语是属于一种非社会性言语,它无助于社会交往。

孩子这种喃喃自语现象,通常要到7~8岁才逐渐减少,最后才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完全无声的默语,儿童逐渐具有默读、默写、心算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均属于内部言语,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为此,面对一个4~5岁的孩子,一面高高兴兴地玩耍,一面振振有词、喃喃自语时,家长应该了解这是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绝不是什么异常的表现,千万不要随意地打断他们的思维活动。而这种非社会性言语和思维活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为社会性言语,同样,孩子的思维活动能力也会因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得到加强。

(作者系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儿科教授)

上一篇:小儿不能滥用止咳药 下一篇:孩子的[成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