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导学案

时间:2022-10-29 10:49:26

新形势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导学案

把“导学案”教学引入物理课堂,可以有效的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对于导学案,有些教师对其有错误的认识,据了解大部分教师没有用过,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导学案就是教案,用导学案只能加大教师的负担,不愿意使用导学案.其实利用导学案可以将教师从繁琐教学的劳苦中解放出来,通过导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改变课堂教与学现状,提高课堂效率,克服新教材给师生造成的不适.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并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近几年我校一直坚持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平均分还是优生数都名列全县前茅.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导学案的构成,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导学案的构成.从整体结构来看包括五大块.下面以必修一“1.质点、坐标系与参考系”为例加以说明.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细分为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这也是学生在学习时的最基本的目标.即这节课我要学会什么.

(2)能力目标,这是在(1)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不一定是当节课所能达到,蕴含了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3)德育目标,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最高层次,目的是使学生有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远大的志向,坚毅的意志品质.

例如,在学习“1.质点、坐标系与参考系”时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计.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像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理解坐标系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1.在选择参考系时,能选择使研究问题方便的参考系.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能否把物体作为“质点”来处理,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

从科学抽象这个研究方法中,渗透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二、课前导读

这一块主要是给学生课前预习使用,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有益处,但很多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毫无目的,制定课前导读,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读书,提高读书的目的性,大大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1.质点、坐标系与参考系”可以这样设计:(1)我们学习的第一章是“运动的描述”,那么,什么是运动呢?(2)运动是具有物质属性的,是依赖于物体存在的.在物理学研究物体运动时,为什么又引入质点的概念?(3)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研究?(4)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回忆一下,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为什么引入参考系?你对参考系又有哪些认识?(5)分析一下,引入坐标系的原因?又是怎样正确、完整的建立坐标系的?

三、典例精析

我们在设计时一般每一节课选择十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这些例题能够充分的对应各个知识点,这些例题都是经过学科组反复酝酿,筛选出的一些在近几年大型考试中常考的一些题目,精选时特别注意和本节知识点对应.主要是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当堂巩固.对于一些概念,规律,公式的区分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加强,认真分析知识、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必修-1质点、坐标系与参考系”可以这样设计:

1.在下列各运动中,物体可以当作质点的有()

(A)做旋转动作的体操运动员(B)远洋航行中的巨轮

(C)转动着的螺旋桨(D)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巩固质点概念理解

2.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船和山(B)山和船

(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对应参考系概念

图13.如图1所示,物体沿x轴做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由图判断A点坐标、B点坐标.

对应坐标系概念.

四、课后达标检测

通过这一部分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知识、规律理解,检测学习、掌握程度.独立思考、灵活应用.设计这一部分题目时,难度可以适当的加大.我们在此不再举例说明.

五、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知识、方法?培养了怎样的能力?存在什么疑问?让学生有个回顾,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整节课有个全局的把握,形成比课本更系统的资料.

导学案的设计思想是把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学习过程贯穿始终.增强学习的科学性,自主性,坚持使用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上一篇:中学物理直流电解题思路浅析 下一篇:物理守恒思想的渗透分析